城区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及供给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城区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及供给调查研究

刘云1 丁小兰2

1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永乐社区卫生服务站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2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要: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呈现上升趋势,1.91亿的65岁及以上人群占总人口比重的13.5个百分点,与上一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该指标上升了4.63个百分点。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地加深,“健康养老(简称康养)”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已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相应的康养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康养是健康中国行动实践的一个有机部分,国内学者将其分为三个维度即“健康、养老、养生”,其主张“以养为手段,以康为目的”,是在生命的“丰度、长度、自由度”上的拓展,是联合外部环境赋予老年人从身体到精神层面以最大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康养服务即为老年人提供的能够满足其健康养老需要的相关服务,而其康养服务需求在各方面均体现了一定的差异性,应根据老年人的差异化服务需求匹配不同的服务模式。而如何应对不断增长的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特征的康养服务需求,值得引发深思。

关键词:城区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供给调查

一、城区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供给调查研究

以老年慢性病为例,老年慢性病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常见的老年慢性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老年慢性病的显著特征为病发周期长、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治疗难度大、在中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高等,近年来随着人们身体素质和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很多老年慢性病也逐渐出现年轻化发展,发病群体的年龄逐渐减小。老年慢性病通常具有根治难度大的特点,在加上老年人群体的身体素质和状态不佳,因而往往针对老年慢性病的治疗方向多以预防病发和控制病情为主。据相关研究人员统计,2021年全年我国老年人群体的死亡患者中,超过88%是由于老年慢性病而死亡,据保守估计目前我国社会环境中患有老年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群体数量已经超过2亿人次,而大量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患有2种老年慢性病及以上的患者不在少数,据医疗机构统计至少70%以上的老年人群体都同时患有两种老年慢性病。随着近年来老年慢性病的病发率升高,老年慢性病也逐渐成为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重点问题之一。急需相关部门加以重视和把控。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很多一线城市的社区中都已经建设好非常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社区护理属于基层卫生服务,其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并分析社区护理现状与需求的差距,能为社区护理服务的提升提供针对性的参考。

二、优化城区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的策略探究

(一)加强对社区相关人员专业培训

社区护理人员是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关键所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的提升。因此,对社区护士进行专业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举措,特别是针对老年慢性病的特殊需求。通过开展相关培训,社区护士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老年慢性病的特点、治疗方法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的针对性培训能够提高他们在老年慢性病护理方面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疾病知识、药物管理、病情观察和急救处理等方面。通过这些培训措施,社区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会更加熟练和自信,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老年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他们也会更加了解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以提供个性化、温暖而有效的护理服务。通过专业培训,社区护士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需求,提供更加全面、细致和专业的护理服务。这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落实分级管理模式

成立小组,对组内患者健康档案的内容进行补充,通过Barthel指数评估结果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据此进行不同等级患者划分,予以对应等级管理,如特级管理中的患者是评估结果分值不高于40分的患者、一级管理是评估结果分值在41分~60分的患者、二级管理是评估结果分值在61分~99分的患者、三级管理则是评估结果分值为100分的患者。实施时,(1)特级管理中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所以在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时候要增加上门随访的频率,大概每周上门1~2次,并设定每周需要进行的相关疾病指标测定,将测定结果记录在册,与患者就诊医院联系,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共同呵护、照顾患者,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协助家属将患者送至就诊医院。(2)一级管理中的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可适当放宽一些上门随访的频率,半个月进行1~2次即可,了解患者的情况,予以1对1针对性指导,为患者制定每周的自我管理方案,每次随访的时候查看完成情况。(3)二级管理中的患者现大多处于康复阶段,所以在提供社区服务的时候应该多关注患者的实际需求,上门随访的频率也可以变成每个月进行1~2次,并且可以让患者养成写日常记录的习惯,定期组织该级别患者进行集中活动,比如讲座等,以此实施集中宣教,而且该种方式也能够加深患者之间的交流,互相支持,交流方法,共同防范疾病。(4)三级管理中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和平常人无异,但是并不表示疾病彻底消失,而且存在一些潜在的因素,需工作人员能够予以防范,可以每个月进行1次知识宣教讲座,强化患者自身的日常管理能力,线上联系,上门随访可以3月1次。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康养服务供给现状暂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康养服务需求,因此,人才培养应引起重视。通过完善我国康养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从高等院校出发,加强培养康养服务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从政府出发,建立提供康养服务人才培训的基地,同时提高康养服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减缓康养服务人才的流失。通过这些举措提升社区老年康养团队的学历层次、加强团队的规范化培训、业务学习和技术指导,提高康养服务的质量等,从而建立一个具有综合专业素质的社区老年康养服务团队。

参考文献:

[1]徐文君.社区护理服务对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11):4.

[2]巩梦莹.社区护理服务对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效果分析[J].科学咨询,2021,000(006):21-22.

[3]李娜."社区—医院—家庭"联动模式在老年人护理中的应用[J].2021.

[4]马媛.在老年人中实施社区护理管理对促进健康知识掌握度及健康行为的作用[J].特别健康2021年19期,157页,2021.

[5]李琳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依从性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