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6
/ 2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

林静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409900)

摘要:目的:探索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是否具有积极影响。方法:从我院近三年接治的产妇中随机抽取94例,再按照接收的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即基础组47例产妇,实施基础护理,实验组47例,实施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结果:基础组的产妇护理能力和满意度与实验组相比相对较低,差异较大P<0.05结论: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起到正面促进作用,在得到有效应用后,产妇的护理能力和满意度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应大力推行。

关键词:共同参与;护理能力;母婴同室

母婴同室就是新生儿出生后就被送到产妇身边,其能满足产妇想见新生儿的急迫心理,新生儿和产妇长时间接触能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还能加强新生儿和产妇之间的感情羁绊。母婴同室中产妇通过乳汁喂养新生儿能够有效降低腹泻的发生率,增强新生儿的免疫能力。母婴同室对产妇的恢复同样具有积极影响,例如产妇对新生儿的哺乳行为能够有效刺激产妇母乳的分泌,加强体内恶露的有效排除,避免出现产后出血合急性乳腺炎等危及情况[1]母婴同室相较于传统新生儿和产妇分离的模式对护理工作有了新要求,基础护理模式不能完全满足,所以,应在母婴同室中采取管用的护理手段满足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需求。为此,本次研究选取了9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模式的实际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近三年来接治的产妇中随机选取94例,再按照收治的顺序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模式,基础组使用基础护理模式。其中实验组均龄为(28.51±0.76)岁,基础组均龄(28.49±0.52)岁,比对94例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基础组采用基础护理模式:新生儿和产妇不处于同室,新生儿由医护人员进行日常喂养、擦洗和更换尿布等护理,产妇不参与新生儿护理工作。

实验组实施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实时监测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并进行仔细评估,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产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新生儿护理操作,例如产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洗护。医护人员应时刻观察产妇护理操作是否正确,并耐心向产妇演示正确的护理操作,避免出现由于错误的护理操作导致新生儿发生意外情况[2]

2)医护人员应制定新生儿护理标准,将新生儿护理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详细描绘护理步骤,每个操作都应符合要求。医护人员应向产妇表明新生儿护理的要求,并要求产妇根据护理标准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例如:产妇自身没有分泌母乳或者分泌较少,医护人员应向产妇演示奶粉的冲泡过程,并向产妇讲解新生儿喝奶后的注意事项[3]

3医院应建立完整的护理技能提升系统,让医护人员学习先进的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促使医护人员增加新生儿护理熟练度和技能,例如: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护理操作培训,培训结束后,接受护理操作考核[4]

4新生儿环境适应能力很差,医护人员应给予产妇和新生儿安静的环境,避免新生儿和产妇受到打扰,影响休息,新生儿自身抵抗能力薄弱,无法承受外界细菌和病毒带来的威胁,因此,产房应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医护人员应注意产房的通风问题,避免产妇和新生儿出现发烧等情况[5]

1.3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做处理,以X²值做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护理能力对比

根据研究数据可知,基础组产妇的护理能力与实验组相比稍显不足,两组相比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1两组产妇的护理能力对比(,

组别

n

脐部护理

更换尿布

喂养

日常洗护

实验组

47

18.3±1.5

17.1±1.9

18.6±1.3

17.8±1.8

基础组

47

17.6±1.1

13.6±1.7

17.9±1.2

     16.6±1.4

X²

2.885

2.105

2.366

4.431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产妇满意度对比

根据研究数据可知,基础组产妇的满意度为低于实验组,两组相比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2两组产妇满意度对比(n,%

组别

n

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实验组

47

32

10

5

4289.36

基础组

47

19

13

15

3268.09

X²

6.0607

P

0.05

3.讨论

新生儿的免疫力低下,尚不足以应对外界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而且环境适应能力很差,因此为了保护新生儿茁壮成长,产妇与新生儿的护理模式也在日益改进,目前,医院普遍倡导产后妈妈和新生儿同处一室,医护人员和产妇一起加入新生儿护理队伍,即产妇在医护人员的帮助和讲解下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洗护、脐部护理和日常喂养等,产妇和新生儿的分离时间不超过1小时。母婴同室与母婴分离模式相比有很大不同,因此,医护人员在新生儿护理工作时务必更新新的护理方式,比如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共同参与护理模式能够增加新生儿与产妇相处的时间,增进新

生儿对产妇的依恋之情,促进产妇快速转变身份认知,为以后照顾新生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从本次研究中可知,产妇的护理能力与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模式成正相关,产妇的满意度也与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模式成正相关。研究中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模式与基础护理模式有很多不同之处,面对不同情况的新生儿,针对性的解决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各种需求。因而,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模式十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樊亚慧.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新生儿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校医,2022,36(03):216-218.

[2]刘海平,张怡,毛芸.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21):3844-3846.

[3]邱华娇.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参与式探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1):116-117.

[4]刘婷婷.共同参与式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3):151-153.

[5]韩聪聪.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20):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