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6
/ 2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李萍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409900)

【摘要】目的:分析脑血栓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共纳入76例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9月-2022年11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优质护理为观察组,各38例,比较不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语言功能、运动功能均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2.11%)较对照组更高(73.68%)(P<0.05)。结论:经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恢复其语言及运动功能,提高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脑血栓;语言功能;运动功能;满意度

    脑血栓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发病后,患者大脑会出现急性缺血、缺氧等情况,继而使局部 脑组织坏死,诱发偏瘫、失语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的负面影响[1]。目前临床针对脑血栓治疗,多以抗心栓药物为主,但因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发病较急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治疗期间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后遗症发生有重要意义[2]。既往常规护理更重视患者疾病治疗,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护理要求越来越严格,常规护理很难满足目前临床需求,故积极探寻新的护理模式尤为关键。优质护理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新型护理模式,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有效改善其预后[3]。鉴于此,本研究为探究优质护理的效果,以收治的76例患者为例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2年11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76例,随机分组,各38例,对照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48-76岁,平均(65.28±4.66)岁。观察组男19岁,女19岁;年龄49-75岁,平均(65.48±4.7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均衡(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遵医嘱给予药物、康复等干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行口头宣教、心理疏导,给予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即①心理疏导:患者发病后,多出现失语、偏瘫等情况,受自身生理疾病影响,常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造成治疗依从性差,故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交流,准确分析患者心理状态,纠正其错误认知,帮助其消除悲观心态,并分享临床好转案例,为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促使其积极配合。②健康宣教:待患者恢复意识,生命体征稳定后,可向患者详细说明疾病治疗及康复训练等知识,促使患者充分认知自身疾病,加强其自我管理意识,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促使其尽早恢复自理能力。③并发症护理:患者极易在术后并发感染、褥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身体变化,加强抗感染、祛痰等护理,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促使痰液排出,并定期消毒留置管,定期为其翻身、擦拭,按摩受压部分,预防褥疮发生。④康复训练:指导患者遵医嘱完成康复计划,指导其进行生理功能恢复锻炼,保持循序渐进原则,嘱咐患者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促使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恢复。除此之外,需加强患者饮食指导,确保其可获取充足的营养支持。

1.3观察指标

①语言功能:以西方失语成套测验法(WAB)评估,包含自发性言语、复述等,若评分>94分,则表明患者失语。

②运动功能: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估,满分100分,得分与运动障碍成反比。

③满意度:以我院自拟问卷评估,满分100分,分为极满意、满意、不满意,记分为95-100分、60-94分、0-59分。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分析,计数资料以n(%)、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t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WABFMA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改善,观察组WAB评分较对照组更低,FMA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WAB、FMA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WAB评分

FMA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8

95.74±4.32

79.55±4.32

35.74±6.34

48.66±6.44

观察组

38

95.86±4.23

60.53±4.13

36.77±6.41

63.65±6.34

t

0.122

19.618

0.704

10.225

P

0.90.

0.000

0.483

0.000

2.2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极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38

12

16

10

73.68

观察组

38

15

20

3

92.11

X2

4.547

P

0.033

3.讨论

    脑血栓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功能障碍,常出现行动不便、语言障碍等情况,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受限,其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患者治疗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疏导患者负面情绪,加强功能锻炼,恢复其生理功能是其关键

[4]。而优质护理可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原则,给予患者全面护理,针对其焦虑情绪,加强心理疏导,积极宣教疾病相关知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康复训练,改善其预后[5]。而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WAB、FMA评分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优质护理对患者语言、运动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其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在脑血栓中的效果显著,有效促使患者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患者满意度提升,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武云霞.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1):192-193,196.

[2]高瑞瑞,郭珍珍.优质护理对脑血栓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8):104-105.

[3]冉雪.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0):157-158.

[4]吕彦红.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8):102-103.

[5]王群,张瑞荣.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与实施效果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5):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