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牛羊包虫病的诊断以及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浅谈牛羊包虫病的诊断以及预防措施

扎西卓玛

西藏那曲市班戈县新吉乡人民政府 

要:包虫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疾病,开展包虫病预防工作非常必要。当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动物类疾病的出现,牛羊包虫病是其中一种。这种疾病带来的危害非常大,当牲畜感染这类疾病时,会严重影响牲畜生长发育、降低生育率、 影响肉类品质,甚至可能造成牲畜死亡;并且这种疾病会传染给人类。由此可见, 如果不对包虫病进行及时有效防治,将会极大影响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造成非常大的阻碍。

关键词:包虫病;措施;诊断

一、牛羊包虫病的发病原因、症状诊断

1.1发病原因

包虫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及危害性,随着养殖群体的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牛羊发病率也在不断的增强,西藏农牧地区是牛羊包虫病的高发地段,属于地区性传染疾病范畴。牛羊包虫病主要是由棘球绦虫所引发的,具体可以分为少节、细粒和多房棘球绦虫三种。在西藏那曲市班戈县放牧区,牛羊包虫病多由幼虫引发,虫卵大约有鸡蛋大小,一般呈现囊泡状,囊壁非常薄,囊泡内部充满液体。牛羊为其中间宿主,犬为终末宿主,主要寄生于犬的小肠中,有着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并且能够快速繁殖发育。当健康的牛羊在饮食被犬污染的水源和牧草后,就会使虫卵通过消化道进入黏膜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流入肝脏、大脑等器官。牛羊感染包虫病后的严重程度,主要受棘球蚴的数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感染棘球蚴后,随着包虫囊泡逐渐变大,主要对机体造成机械压迫,棘球蚴会挤占牛羊内脏及肝脏等部位,损伤组织性功能,影响牛羊健康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1.2症状诊断

牛羊包虫病主要以多头绦虫的幼虫为病原体。多头绦虫(多头蚴)主要在狐、狼的等肉食性动物肠道寄生,在其发育成熟后则会经寄主肠道脱离,并随着相关动物的粪便排到牛羊食用的草料上,对牛羊食用饲料造成污染。多头绦虫虫卵在牛羊脑部或脊髓中经过一定时间发育后则会引发牛羊包虫病。牛羊脑包虫包含慢性包虫病、急性包虫病两类。牛羊在感染包虫病前期,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但随着包虫的生长,患畜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呆滞垂头、食欲下降、营养不良、消瘦脱毛等,有的患畜头会歪向一侧,走路不稳;有的患畜会向前低头,并用头抵物;有的则岀现头向后仰,走路不稳等症状,一般来说,包虫在牛羊体内寄生的位置不同,患畜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也不同。幼畜感染包虫病后,六钩呦会侵入其脑组织,并在患畜脑组织与脑膜间不断移动,容易引发幼龄牛羊的脑组织损伤,发生脑炎等病症,患病幼畜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加快、转圈运动、前冲后进等症状。患畜感染7~8个月时病情进一步发展,患病牛羊会岀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岀现精神沉郁萎靡,伴有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逐渐发育的包虫会对大脑、肝脏和肺部等器官造成严重压迫,或者机械性损伤,导致患畜大多头部后仰、视力衰退或失明,走路不稳,并岀现共济失调的神经症状,喜欢离群独居,迅速消瘦,肝脏岀现萎缩,皮肤隆起,食欲严重下降,甚至废绝,最后患畜死亡。

二、牛羊包虫病的预防措施

2.1加大对于牛羊包虫病的宣传力度

    当前部分养殖户在牛羊养殖时,对于牛羊包虫病缺少一定认识。因此,需要加大对牛羊包虫病等疾病知识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养殖户了解到牛羊包虫病的危害、发病原因以及传播途径,这样才能够使部分养殖户提高群防群治的意识。除此之外相关机构还要配合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相应媒介平台,向养殖户普及野生动物疾病与家养动物疾病交叉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部分养殖户的群防意识。

2.2制定严格的检疫制度

    防范牛羊包虫病,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检疫制度。针对病死牛需要采取无害化处理的手段,降低其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需要对牛群的生长状况进行认真观察,一旦发现牛群出现异常现象,需要及时对其进行隔离观察,并向上汇报,把病害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有效控制。针对不同地区包虫病的流行状况,制定科学的检疫计划,对牛舍进行全面清扫,确保水资源和饲料的卫生,降低牛包虫病发生的可能性。

2.3.开展全民卫生宣传教育活动

    班戈县大部分养殖户缺乏牛羊包虫病的认识,在进行牛羊饲喂时没有定期养成个人防护卫生习惯,因此需要相关负责人和部门机构加强对于养殖人员的监管,要求他们定期搞好环境卫生,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尤其是对于感染包虫病比较严重的地区,让每一个养殖人员都需要养成饭前洗手,处理完动物之后要定时清洗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对于包虫病流行区域,对于当地的狗和动物群体需要定期做好驱虫检测工作。

2.4加强犬类管理

    细粒棘球绦虫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最终宿主是狗类,因此,要加强对牛羊包虫感染源头的控制,强化犬类管理,定期进行驱虫。驱虫后要及时对犬类排出的粪便进行消毒及深埋处理,避免其粪便中的虫卵混入羊生活区域,导致出现感染的情况。同时,需要加强对流浪犬的管理,可通过投放驱虫药饵的方式提升对野犬的驱虫效果。

2.5控制传染源

羊包虫病的预防过程中,进行相关传染源的控制是必要工作。在进行羊包虫病传染源控制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程序以及相关的原则,避免由于其他的原因引发其他类型的疾病。进行羊包虫病的传染源控制是进行羊包虫病的一种根本性预防和控制的途径,只有在进行羊包虫病的传染源控制下,才能够实现羊包虫病的及时控制,减少羊包虫病对相关羊养殖户的经济支出

结语

综上所述,羊包虫病的危害性十分严重,要想进行羊养殖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就需要针对羊包虫病的存在制定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羊包虫病在羊群中的传染性,并且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保障羊养殖业发展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在不断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漆志宏.分析牛羊包虫病传播途径及相关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22,43(06):68-69.

[2]刘松,肖德福. 山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及防治[J]. 贵州畜牧兽医,2018, 42(1):2.

[3]古丽加孜热·木拉提. 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J]. 养殖技术顾问,2017, (005):105.

[4]李金莉.牛羊包虫病的防治对策与建议[J].今日畜牧兽医,2021,37(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