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防疫中供应链出现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上海防疫中供应链出现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郭颖

兰州交通大学

摘要:2022年3月28日,上海浦东浦西出现新冠阳性患者,并相继进入封控管理阶段,作为中国的超一线城市,其在封控期间的民生保障举措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确保上海2500万人口的粮食物资供应是重中之重的,虽然有地方储备粮,以及封控期间外地不断捐赠物资,但大部分的市民依然处于粮食短缺的困境中。物资不断送至上海,但却无法合理规划分配到民众,究其原因是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问题。因此,本篇文章结合供应链的五个环节对上海物资供应不足的原因及其应对方案进行分析。

关键字:上海疫情;供应链;优化

1.防疫现状

1.1本土新冠确诊、无症状感染及死亡情况

据上海市卫健委消息,截止到2022年5月6日,上海此轮奥密克戎疫情累计本土感染人数601471例,其中本土确诊55384例、无症状感染者546087例。现有重型464例,危重型87例。4月17日-5月6日,上海累计新冠死亡病例528例,且疫情发生后的近四十天内尚未实现社会面清零。

1.2居民物资供应问题

上海在没有做好物资供应预案的情况下,在仓促中让城市完全停摆。政府想阻止市场的力量,想通过政府的力量完全控制、保供整座城市。但武汉和西安有前车之鉴,即便是物资总体储备充足情况下,单靠社区和志愿者的分发,不能保障城市供应的。因此,封控后,上海作为一个2500万人的超级大城市,每天消耗生活物资约4-6万吨,而用来分发物资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仅有3万余人,对于这座超级大城市来说是杯水车薪的。尽管上海市在封城前屡次发布消息澄清仓库蔬菜、粮食储备充足,但在封控之后部分地区仍然出现了物资供应困难问题,居民被隔离在家中不能出门,并获取不到足够的基本物资,只能依靠高价团购维持生活。

除了供应不足的问题,上海市在保供物资上也没能尽到严抓质量、层层筛查的职责。在封城的十天后,由于居民出现严重物资短缺,上海开始逐渐放开,有关部门制定了保供名单,名单上多达1000多家公司,但大量是与保供物资无关、有失信记录的公司,物资大量是过期、伪劣的物资。这不禁引发人们的思考,上海有关部门是如何考核、筛选的。政府接受、配送保供物资时,有没有经过检验的环节等等 。

1.3就医渠道不通畅问题

从上海封城起,就屡次出现患者被拒绝治疗,或者因核酸问题无法就医而耽误医治的问题。这类人有很多,其中不乏一些名人的家属,如郎咸平的母亲。但这些问题早在武汉、南京、西安等地发生疫情后便出现过类似情况,且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领导多次明确强调:“防疫期间决不能以任何借口将患者一拒了之,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就医需求进行分类救治,对急危重症患者,不论有没有核酸证明,在医护人员做好防护的前提下,都要第一时间收治”。在此前提下,上海不但没有提前做出预案,反而是在事情过去20多天后才做出不得以没有核酸报告为由拒绝急诊就医的规定。

1.4上海保供乱象的原因

在非疫情时期城市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与跨城市食品网购足以支撑起一座城市正常的食品供应。由于跨城市网购食品不具备即食即到的时效性暂不研讨,研究主要以城市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展开分析。城市农副产品中心的作用是吸收周围农户和地方种植中心的大量批发生鲜,属于市民一日三餐食材的第一分销。大小型商超、餐饮外卖、学校企业食堂等则属于生鲜的二级分销。

以上海为例,就有至少40家大型市民农副水产品集散中心,其需要具备种类齐全、交通便利、物流完善、易于仓储等必要条件。运输到集散中心的生鲜后由农业者进行搬运、分拣、包装、再运输等步骤,送到商超、餐厅、大型机构食堂和一些自由市场的经贸人手中,最后由消费者买单。

但在疫情期间,上海市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封控管制状态且附近高速公路也有封闭现象,导致日常城市食品供应系统只能发挥很小一部分职能,更多需要依赖政府应急物资以及外地捐赠物资。除此之外,取替农业者分拣、装箱运输等工作的是街道居委会与志愿者,难免面临人手不足,专业度不高等问题。

上海出现物资供应困难的原因,不仅是因为物资短缺,据媒体4月中旬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仅盐城一地累计销往上海的蔬菜、鸡蛋、大米等农副产品就多达2500万吨。但上海一共才2500万人,人均分摊下来每人至少可以获得一吨以上物资。但上海居民非但没有拿到这么多物资,反而大量的援沪物资堵在路上,烂在仓库里,没能及时送到居民手里。主要原因是缺乏配送手段物资运输阶段,负责物流的货车司机们需要满足健康码、行程码、核酸证明等多种防疫措施的要求,一旦经过疫情地区、高危地区,货车司机或将无法继续运行或返回,导致许多货车司机宁可不走也不愿意承担空跑或隔离等风险损失。城市内部、物流配送服务的工作者可能被封闭在经过的小区或自身住所内,无法继续工作。大量物流人员被隔离封控,物资配送基本陷于瘫痪状态。


2.物资供应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

2.1物资储备

虽然上海疫情发布会中官方表示应急粮食储备充足,但实际情况是仍有大部分市民的粮食无法得到保障。基于各项数据初步统计出上海2500万人口日均粮食的需求量约为1.6万吨,若全部依赖政府分配物资,封城20天也需要32万吨粮食,政府下发的储备粮具体吨数虽不明确,但截至4月12日国务院表示收到的外界物资为1.8万吨,即使这些捐赠物资可以分毫不差的送到百姓手中,也只能维持一天的需求量。

王永健[1]指出:目前我国应急粮食的储备,基本上是依靠政府独自的力量进行储存。从战胜病毒的长远角度出发,我国迫切需要建立政府储备、社会储备、企业储备、民间征用相结合的完善体制。

2.2采购环节

保留盒马、美团、每日优鲜等几个互联网平台,以及保留大型超市、菜场、药店等店铺的运转,将这些店铺在疫情期间由线下运行转为线上,保留以及保证他们的采购渠道,从而保证各个区域居民的正常生活物资供应。政府只需通过对这些工作人员以及配送人员进行精准管控和定位,从而极大缓解政府压力。仓储、质检、物流渠道完善,品质有保障,政府完全可以依赖这些平台在不扩大病毒感染传染的前提下,做好市民的基本供应。这也是发挥社会主义两只手、两种资源的制度优势的体现。

2.3运输环节

对于外来的捐赠物资和购买物资,统一在上海市区边界建立临时消杀区域,并调派运输人员对物资进行交接运输,防止出现物流人员因途经高风险区而无法返回或滞留在上海等问题。

2.4配送环节

发挥市场力量保供,尤其是那些成熟的电商、物流企业。进入2010年以后,当代城市的供应基本依赖市场化的物流,可以说离开市场化物流,城市就无法运转。比如,上海市平时的外卖骑手约6万人,快递员近30万,这些人员是社区人员和志愿者的十倍,如果他们中的三分之一上岗,城市的供应也会大大缓解。如果让他们完全停摆,是不可能完成城市供应的。

2.5分拨环节

在物资分拨环节中,市委市政府应该有一个以副市长牵头的保供系统,简称保供委。分组分别负责对接外省市调拨、统计各单位企业库存、外省捐赠、对于市场采购困难物资集中采购、需求统计、物资储运与发放。各组再区分干货物资、生活物资、生产物资负责人,各负责人对接市内相关企业负责人,各区副职区长作为直接对接副市长的基础节点,由居委会物业组成最基层的采购组织,统计各辖区需求,付款预约,汇总上报。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到的物资视各区需求按比例分发,各区分时段组织运力分发。

3.小结

在疫情后时代,我们仍然要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而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基层居委会,政府应当扮好统筹协调的角色,针对市场不足的漏洞补足补缺。我国大城市市民文化素质高、规则意识强、团体协作能力强,本来这是非常难得的“社会资本”。在北京、上海,几乎每个大型住宅小区,都住着政府或企业高管,他们的应急管理经验甚至比社区基层人员丰富很多,有必要把这些资源利用好,在政府的科学引导、监督下,给予社区内部一些组织协调、监督、自查的空间,这既可以减轻居委会的负担,也可以减少很多机械命令带来的混乱。

参考文献

[1]王永健. 应对自然灾害应急粮食的库存控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