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视角下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的新理解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内分泌科视角下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的新理解与治疗

赵娉婷 刘素文

湘潭县人民医院  内分泌   湖南湘潭   411228

湘潭县人民医院 代谢内分泌科 湖南湘潭 411228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内分泌科视角下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的新理解与治疗。方法:此次研究选用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的糖尿病患者79例,其中西医组患者有39例,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组的患者40例。结果:通过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将其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生活方式、血糖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降低血糖指标,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组其在治疗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都有明显的降低,其与西医组患者数据有着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在内分泌科视角下中西医结合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有效的提升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内分泌科;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新理解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急剧增加且治疗难度较大。传统上,中西医分别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但这种单一角度的治疗方式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内分泌科学的发展和医学界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将中西医结合应用于糖尿病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内分泌科的视角,探讨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的新理解与治疗方法,以期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用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的糖尿病患者79例,其中西医组患者有39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22例以及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1至78岁之间。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组的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2岁至77岁之间。并且在西医组患者中,一共有15例患者患有高血压病,6例患者患有冠心病,11例患者则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剩下的7例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中14例患者患有高血压病,6例患者患有冠心病,12例患者则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剩下的8例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愿意参与本次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心脑血管、肾脏等并发症的患者;不适宜进行药物治疗或生活方式改变的患者。

1.3方法

1.3.1西医组

西医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的方法,包括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治疗以及饮食控制、运动等。对患者进行用药监测以及日常的健康教育。这组患者需要长期的使用药物的治疗方式,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良的机体影响,更是会对患者家庭的经济情况造成负担。

1.3.2中西医结合组

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医药的辅助治疗。具体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按摩等。其中还有通过情志干预的方式,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诱导,并使用穴位按摩推拿的方式对患者手部的“大椎穴”、“内关穴”、“神阙穴”进行按摩,对足部“足三里穴”、“太冲穴”、“内关穴”等穴位进行按摩。并且根据病情和内分泌代谢情况,结合中西医药理论,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西医方面,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或者胰岛素替代治疗。中医方面,可以应用主方玉泉丸配方、降酮汤配方、人参白虎汤配方以及主方玉女煎配方。还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控制血糖水平。建议限制糖分摄入、减少高GI(糖指数)食物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合理搭配饮食成分,避免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t检验或χ²检验对两组间的差异进行比较。

2结果

2.1治疗前后生活方式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差异不明显,并且患者的膳食情况、情绪方面以及生活习惯等之间也并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运动量明显改善,与西医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例如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患者组在护理之后其平安的情绪指标从9提升至了31,控制体质量的指标也从10提升到了33,平衡膳食指标从14提升至了32.

2.2治疗前后血糖指标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无显著差异。但在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例如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其FBG、2h PBG以及HbA1c等水平都有着更加明显的降低,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

3讨论

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的新理解和治疗中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尤其是从内分泌科的角度。以下是对此次研究的简要分析:

综合评估病情:中西医结合可以通过综合评估病情,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从内分泌科的角度全面了解病人的内分泌代谢状况。这种综合评估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糖尿病类型和发病机制。

个体化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从内分泌科的角度来看,可以根据胰岛素分泌情况、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血糖调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口服药物、胰岛素替代治疗、营养调节等。

强调生活方式干预:中西医结合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心理调适等。内分泌科的观点认为,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调节,降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药治疗:中医在糖尿病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一些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治疗,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对血糖调节的作用。通过结合西医内分泌科的理解,可以更好地评估和应用中药治疗。

总的来说,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的理解和治疗中,从内分泌科的视角提供了全面的观察和治疗方案。综合考虑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血糖调节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个体化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策略有望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由医生进行评估和制定。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降低血糖指标,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可能是因为中医药在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改善机体整体功能等方面具有优势。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等。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以验证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总之,内分泌科视角下中西医结合对于糖尿病的新理解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韩栩珂,邱现良,朱婵等.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PACAP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12):4751-4759.

[2]周慧琴,何玉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血糖水平及胃排空时间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6):114-117.

[3]刘璟,靳贵春.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改善的作用[J].光明中医,2022,37(12):2243-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