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1
/ 2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刘莹郭鸿超王迁王亚男

 潍坊市园林环卫服务中心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日趋凸显,农村人居环境的破坏,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潍坊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出目前工作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同时结合实际,提出完善收运处置体系、多渠道广筹资金、提高村民参与率等措施,努力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提档升级。

关键词:潍坊;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居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但随之产生的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也日益增多。目前,生活垃圾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农村生活垃圾成分复杂,不仅污染农村水源,而且会影响村容村貌,对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的人居环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是改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1 潍坊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潍坊,古称潍州潍县,别称鸢都山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山东半岛西部,东与青岛烟台连接,西邻淄博东营,南连临沂日照,北濒渤海莱州湾。全市下辖4个区、2个县、代管6个县级市,另设4个开发区。截至2022年底,潍坊共有常住人口94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18.4万人,农村人口323.4万人。2022年全市垃圾产生量307万吨,其中,农村垃圾产生量169万吨,占全市垃圾量的55%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潍坊市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制定印发《潍坊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坚持把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持续攻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15年底,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了市域全覆盖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自2019年起连续四年位于全省一等行列,实现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由净起来到美起来转变

1.1抓机制完善、促常抓长效

坚持政策不松劲、力量不减弱、工作不断档,围绕打造最干净的村庄,制定各项考核标准和提升方案,做到工作可考核、可量化、真落地县(市、区)、镇(街)、村级保洁机制不断健全县级统筹、镇街监管、部门考核、企业运营管理模式高效运行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建立全市农村每天约4400吨生活垃圾,全部实现集中收运、无害化处置和常态化管理。

1.2抓统筹结合、促全面提升

开展城市管理颜值提升年行动、两线一口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持续推进专项整治提升全市范围内进行拉网式整治坚持拉网式、全覆盖原则,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攻坚行动,提高乡村洁净值,让目之所及、行之所至皆有美景城乡环境显著提升根据村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环卫管理水平,从2018年起,在全市创新性开展标准化管理村创建工作。目前,全市累计创建标准化管理村6629个,占全市村庄总数的75.1%力争2025年实现全覆盖,打造农村环境治理潍坊样板

1.3抓垃圾分类、促源头减量

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探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的分类减量,对涉农县市区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层层压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鼓励引导各县市区推行可回收物二次分拣、易腐垃圾和煤渣灰土就近消纳、有害垃圾集中贮存和处置,减轻垃圾收运和处理压力。

1.4抓监管考核、促规范推进

发挥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制定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标准及考核办法,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暗访测评、打分排名;成立专项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督导检查,结果实行月统计、季通报,第三方暗访及督导发现问题,实行清单式交办、销号式管理,坚决整改到位,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化开展。

2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村民环境意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

个别镇街部分村民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不了解水污染、土地污染、农药污染、垃圾围村等环境问题对生活造成的伤害,随意倾倒堆放生活垃圾现象仍在存在环境卫生观念落后,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垃圾分类治理中,村民作为生活垃圾制造者和治理受益者必定是参与主体,然而村民环保意识薄弱,若没有直接经济利益的刺激,很难真正履行治理主体的义务,如何提高村民积极性是摆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面前的一大难题。

2.2 环卫经费不足,设施配套不完善

环境卫生治理开支主要包括保洁员工资、垃圾清运、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等方面。近几年,受资金、疫情等因素影响,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经费普遍紧缺,部分镇生活垃圾转设备老旧垃圾桶破损严重、不及时,一定程度影响了垃圾收集清运质量和村容村貌

2.3 工作开展不平衡,精细化水平不高

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还存在各县市区(开发区)、各牵头部门之间管理机制、工作模式不统一,工作标准良莠不齐等情况。具体表现为:部分农村

保洁质量低、垃圾收集清运不及时、卫生死角清理取缔不彻底城乡结合部分界处出现管理盲区等问题。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整体精细化水平不高,亟待进一步提升。

3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对策建议

3.1 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运行管理水平

深入贯彻执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标准,规范日常收运作业管理,强化常态化监管,确保生活垃圾规范投放、及时清运、无害化处置。同时,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动村庄一体化运行管护,建立健全村庄长效保洁机制,助力城乡环境颜值提升。

3.2 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环卫配套设施

主动“走上去”汇报沟通,多方争取资金支持,坚持政府资金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同时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积极探索新的资金渠道,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加大生活垃圾转运站的改造提升工程力度,配齐配足垃圾桶、机械设备等设施设备,推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逐步升级换代。

3.3在精细化、长效管理机制下功夫

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精细化工作标准,持续提升村庄环卫保洁、设施管理水平推行农村环境“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3.4 提高村民参与率,探索新型治理模式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整洁村容村貌积极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实现村民从不愿分、不会分到主动分、懂得分的提升转变,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农村社会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崔亚飞,BLUEMLING B.农户生活垃圾处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基于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框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4):37-42.

[2]于奇,贾小梅,王亚男.我国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现状及对策建议:借鉴日本相关经验[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 (2):158-160.

[3]孙迎红.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2(6):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