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姚常琪

兰州市第八十三中学  730050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遵循物理新课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型、探索型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本文说明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分析探讨如何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前言:核心素养实际上指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初中阶段的每个学科都包含不同的核心素养指向,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品质、物理思维、探究意识、科学观念四个主要组成部分,这些核心素养元素与物理实验学习息息相关,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独具优势,教师可基于学生为本理念,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出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元素,以达到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 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初中生群体中约有一半的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物理知识逻辑复杂、难学难懂是影响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较少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或是设计的物理实验教学趣味性不足,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填充更多延伸性知识及趣味性知识,从而使整个物理实验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灵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1. 提升学生物理理论知识学习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由理论知识教学及物理实验教学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物理理论知识是人们在漫长的物理知识实际应用过程中积累而来的,物理实验则可以验证物理知识,且物理实验本身即是应用物理知识的一种方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及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师会在实验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思考与探索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物理理论知识与物理实验技能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

  1. 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部分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态度不够积极,这与物理学科学习难度较大有关,但是学生学习知识不止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要将自身素养、自身能力发展与社会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出发,督促自己主动了解物理知识、主动探索物理学科中蕴含的乐趣,从而提升自身物理学习兴趣及效率。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科学观念、什么是探究意识,从而促使学生明白自己应当肩负起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物理知识及技能。

二、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 教师应树立核心素养育人意识

新课改的开展标志着核心素养育人时代的开始,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对初中物理新课标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学习,了解物理新课标的核心的价值,并依据物理新课标进行教学。初中物理新课标要求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开展教学,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初中生群体逻辑思维能力尚处在成状态,尚不擅长用物理的思维解决问题,他们大多对科学研究项目接触、了解较少科学意识较为薄弱,教师应当清楚地了解初中学生群体在核心素养成长方面的需求,树立起核心素养育人意识,有意识、有目的地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渗透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如,教师可尝试在物理实验正常授学的基础上增加延伸性知识或趣味性实验,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自主学习知识、自主探究问题、自主设计实验流程、自主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以促使学生通过加强探究学习的方式提升自身物理核心素养。

  1. 创设物理实验情境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物理观念

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能够促进其情感态度体验、锻炼学生物理逻辑思维的物理实验课堂,以便于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物理技能及物理核心素养的掌握和内化。物理实验情境课堂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且教学效果较为理想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关的趣味型、探索型物理课堂,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情境课堂内积极探索实验原理、分析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操作,拉近学生和物理实验、物理知识、物理原理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形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物理观念。

以“熔化和凝固”为例,教师可在相关实验教学中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化元素入手开始关注、观察、分析、了解物理实验现象及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切的了解到物理学科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价值,以培养学生物理观念及科学态度。生活中关于“融化和凝固”的现象有很多,例如铁可以在高温下熔化为铁水,铁水可以在一定的温度下凝结成铁块,焊锡可以在一定高温下熔化为液体也可以在特定温度下凝结成锡块等,铁和锡的熔化和凝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与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为学生创设车间锡焊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对锡块进行加热,并使用熔化后的锡块进行焊接。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够通过锡块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分析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又可加强对物理学科实用性价值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物理观念。

  1. 创设问题引导式物理课堂,培养学生物理科学思维

初中物理学科蕴含着丰富的逻辑思维,这意味着物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也意味着物理学科具备一定的学习难度。所谓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教师可借助物理学科逻辑元素较为充足的特点,构建问题引导式物理实验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教师可在物理实验教学开始之前根据教材内容、物理实验现象、物理实验原理等因素设计相关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以上元素进行探索和思考。以

以“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为例,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可先提问学生如下问题:(1)摩擦力是否与物体受到的压力或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摩擦?(3)如何借助实验验证以上观点?教师带领学生对以上等问题进行探讨,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物理科学思维。

  1. 创设学生自主实验式课堂,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多元化学习,教师确保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中能够接触到更多知识、更多问题,才能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教师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如此有利于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例,教师可在相关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探究,促使学生了解平面镜如何成像及其特点,之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相关实验,并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实验现象及背后的物理原理。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和思路,自行设计平面镜成像实验,并自主完成相关实验操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可获得有效提升。

结语:初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当今社会背景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生产中我们都离不开物理知识和物理技能,学生具备较好的物理知识及物理核心素养有利于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教师可借助物理情境课堂、问题引导课堂、自主实验课堂等创新型物理实验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文献参考:

[1]刘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中华志愿者, 2022(2):163-165.

[2]郭强.核心素养下让学于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进展:科学视界, 2022(3):40-41.

[3]邓淑婷.基于核心素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中学物理, 2022, 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