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方法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方法及效果

熊娟

重庆市渝北区第二人民医院  重庆401120

摘要:目的:研究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方法以及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0)实施常规预防控制方法,观察组(n=50)实施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生率;预防知识评分、控制知识评分;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知识掌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防知识评分、控制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生率,帮助患者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值得推广。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控制效果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属于现代临床中的高发性疾病,对我国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各级别医疗机构也越发重视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细菌、病毒、支原体等进入呼吸道,导致鼻、咽、肺部发生病变,流行性较强,容易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场所中。此类疾病的潜伏期相对较短、传染性相对较强、传播速度较快,如果没有得到有效预防控制,则会引发局部,甚至是大范围的传染,对社会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有研究发现[2]:通过有效预防、控制,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进而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蔓延。本文,作者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旨在分析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方法以及效果,现做出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0)实施常规预防控制方法,男性有29例,女性有21例,年龄范围在18-76岁,平均年龄为(41.56±8.65)岁,观察组(n=50)实施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男性有27例,女性有23例,年龄范围在18-74岁,平均年龄为(41.25±8.5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预防以及控制措施:对患者做健康教育,病房管理,日常饮食以及生活管理。

观察组: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①建立预警机制:在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以及监督之下,各个医院科室以及相关部门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医院以及社区需要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进行越发重视,如果发现患者存在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则需要及时收集疾病相关信息,并进行上报,每周做一次院内分析,对疾病情况进行明确,及时干预;②及时隔离:如果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做好院内隔离,对于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需要做好居家隔离,避免疾病发生扩散;强化院内病区以及非病区的消毒工作,严格消毒患者使用过的器械以及物品,医护人员需要及时佩戴口罩,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③及时接种疫苗:各个医院准备好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药物,疾控中心做好相关疫苗的保障,将接种预防疫苗的优势进行大力宣传,动员没有患病的患者及时接种疫苗,提升患者集体对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免疫能力,避免疾病发生以及传播;④防治健康教育:多渠道派专业的工作人员到医院、学校、社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做呼吸道相关疾病的防控指导,并且分发宣传手册、开展讲座、提供健康咨询,从各个渠道展开健康教育,保证室内定期通风、消毒,尽可能的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并且注重个人卫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进而使其自我保护能力提升;⑤强化预检分诊:在医院的挂号大厅、急诊大厅以及隔离门诊等多个区域的入口设置预检分诊台,每个分诊台均需要有一名或者一名以上的护理人员进行接待,在电子屏上滚动播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就诊流程,如果发现患者疑似存在呼吸道感染,则需要立刻转移到隔离室进行进一步诊断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生率;

②预防知识评分、控制知识评分;

③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知识掌握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t值验算,率(%)表示计数资料,X2验算,当P<0.05时,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流行性感冒

麻疹

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

水痘

发生率

观察组

50

2

0

0

0

1

3(6.0)

对照组

50

7

1

1

1

1

11(22.0)

X2

-

-

-

-

-

-

5.316

P

-

-

-

-

-

-

0.021

2.2预防知识评分、控制知识评分比较

预防知识评分、控制知识评分:观察组患者:(7.99±1.66)分、(8.15±1.75)分,对照组患者:(5.55±1.30)分、(5.82±1.41)分,两组比较(P<0.05);

2.3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知识掌握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知识掌握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传播途径

发病高峰时间

早期症状

自我防护

观察组

50

49(98.0)

49(98.0)

49(98.0)

48(96.0)

对照组

50

40(80.0)

39(78.0)

40(80.0)

38(76.0)

X2

-

8.274

9.470

8.274

8.306

P

-

0.004

0.002

0.004

0.004

  1. 讨论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分类相对较多,临床早期症状不具有典型性特点,容易误诊为普通呼吸道疾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不利,无法及时切断疾病扩散。针对性预防控制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首先,通过增强疾控中心的管理以及监督,在疾病中心的带领下,组织各级医院、社区、卫生防疫机构进行及时预警,早期发现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次,做好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隔离工作,对病情进行及时控制,防止疾病扩散以及发生传播,再次,通过健康宣教,能够向患者介绍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使其自我保护能力提升,进而预防疾病的传染以及流行,最后,医院内通过增设发热门诊,采取预检分诊,及时发现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防止发生院内传播[3]

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预防知识评分、控制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通过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戎,林晓,陈芙蓉,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方法及效果[J].中外医疗, 2021, 40(12):55-57.

[2]穆中新,马云更.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控制的具体措施和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69):13844-13845.

[3]吕婷.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预防及控制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1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