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态修复治理模式研究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煤矿生态修复治理模式研究与探讨

胡德春

  陕西华电榆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煤炭资源开采工作直接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条件。在过去长期煤炭资源的开发进程中,由于煤矿企业管理和开发较为粗放,给资源当地的自然环境带来比较严重的破坏,甚至引发次生地质灾害。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具体实践中,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保护和提升煤矿生态环境,有效降低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增强煤炭开采的规范性,全面提高煤炭产业的科学发展水平。

关键词:煤矿;生态修复;治理模式

1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生态问题初探

(1)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破坏地形地貌。煤炭开采过程中需要进行露天开采或者地下开采,这会导致地面或地下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例如,露天开采会形成大量的矿坑和挖掘坑,地下开采则会导致地下空洞的形成,这种破坏会对地质环境产生长期影响。(2)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破坏地面景观。煤炭开采过程中需要进行矿山爆破、挖掘等活动,这会导致地表被破坏,植被被清除,绿化被破坏,矿山裸露的土地给人们带来不美观的景象。(3)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煤炭开采过程中,需要大规模清除植被、破坏生态系统,这会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许多生物栖息地被破坏,大量植物和动物失去了生存的环境,甚至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4)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煤炭开采过程中会破坏地下岩层,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空洞的形成等,这些会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1]。例如,矿山塌陷、地面沉降等次生灾害可能会给周边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2煤矿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措施研究

2.1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法规落实

生态文明体系的建立,始终与工业企业的发展保持紧密的联系。进入新时代,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生态修复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但过去发展方式粗放,生态保护与治理修复的理念不强,导致始终无法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因此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方面并不全面和具体,并直接导致在资源型企业生态修复治理相关的实际工作中,没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基础。由于在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处理中,对问题的总结、重视和分析得并不全面,从而对生态矿山建设工作的开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完善与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化与规范化的发展和建设。同时在全面明确生态补偿责任以及在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制定具体的工作开展机制与流程,以期达到生态补偿机制落实落地的目的。同时,应制定专门的地方性生态修复补偿机制,以便对地方矿山环境治理提供良好的指导,推动煤矿企业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的开展;并且对煤矿企业生态矿山建设已出现的一些不合理问题实现集中处理。在未来发展中,也相应的需要积极探索一些不同的工作方式与理念,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2.2建立完善的多部门集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煤炭资源开采过程往往需要多单位协同开展,涉及到多个主体的经济利益。日常工作开展中会受到较为复杂的利益链影响,因此需要在资源开发之前协调好各单位的利益分配。要保障煤矿区环境治理与修复工作的系统化推进,就需要当地政府牵头,同时结合国土、林业、环境监督等各部门协同开展工作。这样就可以建立功能齐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在煤矿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工作中形成合力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2]。在未来煤矿区生态修复工作开展中,应该全面维护矿区环境的稳定性,并重视安全生产,这是实现煤矿企业资源开采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并且伴随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要结合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提升资源开采的效率与管理质量,处理好各种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3规范煤炭资源开采生态治理工作

在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中,相关企业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开采观念,积极引入一些科学先进的开采模式,比如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采用绿色开采工艺等。保水开采是绿色开采体系中针对水资源保护而提出的一种理念,通过对水体起关键作用岩层的控制达到保护地下水体的目的。井工煤矿在煤炭开采后,会发生地表沉陷,改变了地表水的流向,同时随着上覆岩层中关键层的破断,在该区域内的地下水还形成了下降漏斗。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中的裂隙被重新压实、闭合形成新的隔水带阻止地下水位的进一步下降。若有隔水带,则随着雨水的再次补给,下降漏斗也将随之消失。而它对地面生态的影响则决定于漏斗形成与消失的时间间隔[3]。浅埋煤层由于上覆岩层基岩比较薄且关键层单一,关键层破断后形成下降漏斗,由于基岩较薄重新压实作用不明显,隔水带不易形成,故传统的开采方案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以满足保水开采的需要。未来在煤矿企业进行资源开采时,要进行地质灾害种类的分析与判断,这也是生态煤矿建设需要开展的关键工作。例如发生崩塌、泥石流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灾害类型不同,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也不同。为此,需要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并强化各生产环节地质灾害的针对性评价与分析,以便在不同的资源开采环节做好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进一步降低资源企业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2.4加大煤矿环境保护力度

在我国,煤矿区生态修复工作和生态煤矿建设是近年来得到重视的领域。由于煤矿开采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较为严重,对煤矿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煤炭资源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实现煤矿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煤矿区生态修复工作及其生态煤矿建设的研究起步较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因此,未来需要结合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对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手段进行深入可靠的科学分析与研究。这包括对土壤、水体、植被等方面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研究,以及对煤矿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进行探索。此外,还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来促进煤矿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这可以包括针对生态修复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支持政策、政府采购优惠政策等,以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和机构在煤矿区进行生态修复工作[4]。最后,需要加强煤矿区生态修复工作的监管和评估体系,确保生态修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这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生态修复工作的评估和审批制度等方式来实现。

3结语

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主要是避免或减轻因煤层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减少含水层影响和破坏,减轻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控制对水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修复矿山生态地质环境。在遵循“保证地形稳定性”的原则下,应合理安排各项损毁单元的土地复垦工作。通过分析损毁形式和损毁程度,合理布置复垦工程,可以将受损的煤矿生态环境恢复到原有的土地利用状态。在复垦工作完成后,还要加强后期管护工作,以确保植被正常生长。煤矿企业应成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的专职机构,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与土地复垦工程相结合、同步进行,并把相应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治理与复垦效果,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建设绿色矿山。

参考文献

[1]李昊,孙金水.“双碳”背景下废弃矿山治理新模式研究—光伏发电站模式[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22,74(6):70-73.

[2]姜杉钰,张凤仪,莫楠.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模式研究与对策建议——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22(5):59-62.

[3]何永丽.废弃煤矿生态修复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前景广阔[N].中国煤炭报,2022-08-04(007).

[4]尚红霞.矿山周围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研究[J].能源与环保,2022,44(0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