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冷系统中的控制技术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空调制冷系统中的控制技术优化

项庆康

烟台众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 烟台 26400

摘要:暖通空调制冷系统的优化控制是当前需处理的关键,技术人员结合系统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优化控制方法,减少能源消耗问题,满足人们实际需求,促进暖通空调系统整体效益,带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控制技术,优化策略,制冷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空调设备的普及率快速提升,对于该行业从业人员而言,要提升空调设备的使用效益,就要发展节能降耗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为空调设备节能降耗提供了可靠路径,相关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用途的空调设备,制定科学合理的自动控制系统,借助这种方式提升空调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1研究背景

1.1建筑暖通空调的必要性

在建筑工程中,暖通空调工程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科学应用暖通空调,不仅能够提升人们居住环境,还能够确保室内温湿度的科学性,打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所需。此外,暖通空调只需在终端对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便可实现对建筑环境的监管,进而促进空调系统的集成化管理,将传统制冷模式进行完善,降低能耗,提升人们生活满意度。此外,对建筑行业而言,暖通空调具备较高的价值,且广泛的发展前景。对于制冷系统的消耗问题,需制定完善的控制策略,科学应用节能理念,结合项目建设情况,提升暖通空调制冷系统的整体效益,为建筑工程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1.2暖通空调制冷系统原理

建筑工程暖通空调系统应用过程中,可采取交换热量的方式强化制冷效果,制冷剂状态出现变化,并实现对热量的吸收。蒸发器作用是对热量进行吸收,在收集大量热量后,制冷剂物理性质产生变化,并在其作用影响下,使其转变成气体,然后再到达冷凝器中,并转变为液体,通过热量交换后,使其达到降低温度的作用。暖通空调进行运行过程中,不仅包含制冷循环,还包括空气、冷却水及其冷冻水循环。(1)受到压缩机影响,制冷剂形态产生变化,转变为液体以后再到达蒸发器中,并与冷冻水进行热量之间的交的,再经冷冻泵到达冷却管当中,最后利用风机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2)经蒸发以后的制冷剂,冷凝器转变为气体,经水塔风机作用实现冷却,最后再与热量交的,进而实现热量的释放。在热量转换期间,制冷剂作用明显,能够有效提升其效果,使建筑物的温度得到有效降低。除此以外,制冷剂在应用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能源,如果减少资源消耗,就要对制冷系统进行全面分析,采取完善的策略,减少能源消耗。

2暖通空调制冷系统的控制策略

2.1优化风量循环

设计空调产品时,需对空调制冷系统是否存在噪声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噪声进行控制,同时合理计算内机的转动速度。在风循环系统中,变频器作为关键部件,通常是由节流风阀与风机构成的,利用静压或室温等方式对风量进行控制。特别是噪声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将室内外机器噪声合理进行控制,若室外风机转速分贝较高,则要对循环风量进行有效判断,并采取有效方法将分贝值降低。(1)根据风循环系统实际情况,改变其运行方式。(2)明确系统运行现状,由于传统系统无法对风速进行有效控制,只得由表及里控制,但由于表里风力相同,影响到风循环的有效应用。因此,需采取完善策略,降低内循环风值,且在制冷状态下,将室内循环风量设置为极限风量,再实现对表里风力的有效控制。此方法的合理使用,往往是由空调系统的风力与风量的有效控制而达到的制冷效果。

2.2蒸发器的优化

在空调制冷系统中,对蒸发器进行优化能够有效提升蒸腾率。蒸发器工作原理进行全面掌握,并结合工作原理,对技术参数做出高速,使其内部部件得到完善,降低客观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完善蒸发器参数过程中,将制冷剂温度及其气态、液态制冷剂温度控制在10℃。并根据系统运行现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在系统运行时,启动风机,同时为系统提供一定的水蒸气,并在其表面涂刷亲水膜,减少翅片水分的产生,以保障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在挑选翅片过程中,先要选择波纹片或桥片,如果选择桥片,会增加机组整体功能性。

2.3敷设冷管道

暖通空调敷设制冷管的过程中,需确保将吸气管与排气管布置在相同支架上,若对多根管道同时进行布设,就需提前预留间距,从而确保其合理性,避免管道间产生交叉问题,确保其整体性能不受到影响。此外,为了避免冷桥现象,可在管道与支架中间放置木块。另外,施工人员还要严格检查管道,避免管道存在空隙,同时还要对其接口进行严格检查。对于主管进行选择过程中,需确保选择大一号的,从而更好地保障其密闭性,提升管道整体性能。一般来说,管道敷设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究。(1)敷设地沟。在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所要敷设地沟的高度,如果多条管道进行敷设,那么需在最下方设置低温管道,同时对各管道之间的距离合理进行控制。(2)敷设半通行地沟。在实际进行敷设过程中,需确保其设计控制在1.2m左右。在施工时,不得同时敷设多种管道,降低交叉现象。(3)不通行地沟的敷设。对于不通行地沟进行敷设时,需采用盖板,对低温管道单独敷设,从而更好地提供整体敷设效果。

2.4完善制冷机

建筑暖通空调中,CDF技术得到有效应用,有效实现了对暖通空调中数据的建模与计算,对提升其效率提供良好帮助,减少了时间与费用支出。CDF技术能够实现对暖通空调中各类数据的准确计算,提升数据的准确性,为完善系统提供可靠保障。暖通空调制冷系统中,需实现对数据的评估才能应用。但在技术应用前,还要确认压缩机运行实际,同时对其运行状态转动频率进行掌握,并详细记录室内冷气吸收时的压力数据,并以此为根本,建立BP网络模型,通过对压缩机出入口负荷值的控制,实现对其工作情况的有效掌握。

2.5热回收装置

传统暖通空调进行应用时,会浪费较多的余热,而这些余热实际上具备较大的利用空间,若能将其回收与利用,就能够减少能耗,并满足建筑环境湿热的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提升环境质量,就要对气体进行有效排除。对于新风处理时,还会再次消耗能源,此时,可结合热回收装置,实现排风量的收集,再经新风的有效处理,可降低能耗,进而使空调制冷系统实现了节能。目前,此装置存在着较多的类型,都是利用制冷与热水系统的结合,实现对冷凝热的再利用,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基础上,降低了能耗,实现了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

2.6优化系统运行管理

建筑暖通空调制定系统中,节能技术能够合理应用是其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完善的节能设计能够减少能耗。在系统运行管理工作中,强化管理人员培训,提升综合素养,提高系统管控水平,实现系统节能。此外,还要提升管理人员节能意识,同时要求管理人员对能耗情况进行有效分析,综合进行判断,从而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满足社会发展所需,就要减少能耗,对系统内部构造进行优化,在暖通空调中,制冷系统是其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消耗能源较大的部分,因此,需以工作原理为根本,引起先进技术,对系统进行优化控制,促进暖通空调运行效益的不断提升,带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树江,吕梁年,王向东.暖通空调制冷系统建模与控制现状及发展趋势[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7(03):300-306+311.

[2]曹珏末.暖通空调制冷系统的优化与控制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2):63-64.

[3]马红丽,朱邦太.模糊自适应控制在楼宇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68-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