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

王云飞

身份证号:510622199401090636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专业的影响力逐渐深远。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是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当代工程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混凝土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建筑专业的生产工艺得到了显著改进,混凝土施工原材料也要达到更高的标准。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必须重视混凝土施工原料的特性检查,熟练掌握混凝土施工的专业技能,提高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寿命,节约工程成本,对施工安全和建设工程的目标管理做出保障。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项目与国家战略发展相关,因此,在国家推进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建筑业必须引起重视。建筑企业应该重视现代建筑项目施工活动,给出有效的推进手段,以达到建筑施工对质量方面的要求。混凝土作业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建筑最终的价值相关,有必要加大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力度,避免在混凝土作业期间出现问题。

1混凝土施工流程

在施工之前,需要确定施工场地,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这包括清理场地、平整土地、设置边界线和临时设施等。同时,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搭建或安装模板系统。模板用于形成混凝土的外形和结构,确保模板的垂直度、平整度和稳定性,以保证浇筑后的混凝土结构符合预期。之后在模板内按照结构设计要求预留和安装钢筋。钢筋的正确布置和连接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钢筋应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并通过绑扎或焊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坚固的钢筋骨架。根据施工计划和浇筑顺序,将预先配制好的混凝土均匀地倒入模板内。浇筑过程需要确保混凝土能够充满整个钢筋骨架,避免出现空洞或孔隙。同时,控制浇筑速度,以避免混凝土液态过长时间,防止分层和沉淀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使用振动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处理。振捣的目的是排除混凝土中的气孔、空隙和不均匀性,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质量。之后,对已振捣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包括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以促进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硬化过程。养护期间需要避免过早干燥和温度变化等不利因素,以确保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和强度发展。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1混凝土配置

在土木工程混凝土工程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混凝土配置,充分考虑到以往施工中的原材料,从中选择更优质的原材料,以保证混凝土性能达到工程项目规定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水平。如果现浇混凝土出现裂缝,将对所有工程施工技术构成严重威胁,给施工企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根据试验明确混凝土比例,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在混凝土浇筑前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且能够按照规范标准操作,避免出现不合格现象,进而影响后续建筑工程整体建设效果。同时也要注意材料的养护管理,从而提高工程质量。为了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就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来约束施工现场的行为,使得施工单位可以有效地控制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2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作业中,材料配合比是较为重要的内容。混凝土配合比技术,如果关注不足或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质量无法达到建设要求。在建筑活动中,应该根据相关准则与设计标准,给出混凝土骨料、水、外加剂的使用量,提高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在混凝土配合比设置时,需要根据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测量,避免混凝土品质出现问题。在合规控制下,规避混凝土水化热问题。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置时,需要基于项目建设的要求、所在建设地气候等情况进行分析,在不影响混凝土施工活动开展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混凝土作业达到和易性标准,重视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等问题。在混凝土施工中还需要根据季节情况科学控制混凝土中水的使用量,避免混凝土在出仓或入仓时出现质量问题。

2.3混凝土温度控制

混凝土在进行施工前,依据规范,混凝土浇筑体内部及表面温差不应超过30℃。以本工程为例,结合前期工程测得的数据,先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选择加入粉煤灰,在改善性能、降低成本的同时,并降低了混凝土的水化热;在浇筑之前,可以提前在底板中设置冷水系统,使混凝土水化初期不至于因温度过高而产生裂缝;依据GB/T51028-2015《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中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因此,要及时调整保温保湿措施。

2.4振捣技术及其应急处理措施

振捣是混凝土浇筑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大型混凝土施工中,振捣直接影响最终施工效率,需要引起有关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可通过合理设置相邻砼振捣节点间的距离来实现混凝土振捣杆插入节点和模型的计算。在浇筑时,必须在下层混凝土凝固后进行顶层浇筑。在浇筑过程中,要坚持快插慢拔的基本原则,防止有气体流出,造成硬度降低和结合不良。同时,振捣时应反复上下抽动,以确保振捣的密实性。一般振捣时间不宜过长。在表面出现悬浮物、停止沉降和没有泡沫的状态下停止振捣。当泌水流出或汇聚在上水口后,要尽快拔出,以免粗材沉淀,造成钢筋强度发生改变,因收缩过大形成缝隙。另外,在钢筋振捣过程中,要防止与钢筋和模具进行撞击。如果由于紧急情况,断电时间超过最终冷凝时间,可以在最终冷凝前进行二次振动,而且严格控制最后一批浇筑混凝土时间,实际上应用每个车载泵埋一批混凝土,根据地面泵运行情况设置时间间隔,及时润化表面覆盖物和管道。

2.5混凝土养护的技术

在现代工业建筑项目中,混凝土浇筑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如果未能合理操控技术,达到技术给出的作业标准,可能会影响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出现人员伤亡情况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因此,有必要给予混凝土浇筑技术足够的关注。在混凝土浇筑环节,选择小组形式,必须考虑项目的从属类型和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浇筑混凝土前,需要进行预埋件和模板钢筋试验,筛除有问题的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全面清洗钢筋与模板,去除其表面污垢清除模板中的积水。在模板缝隙部位,其密实度应该达到规定要求,在此基础上将脱模剂涂抹在模板背面,保证脱模剂涂抹均匀。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推进,需要选择逐层浇筑手段,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必须完成,否则会降低浇筑的效果。在浇筑混凝土时,应该保持由低到高的工作顺序,实现水平分层。对于每一振动部位,必须在振捣时规范设备使用方法,同时振动工作需要在混凝土密实时才能停止。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当混凝土气泡停止冒出时,便可以认为其已达到密实要求,此时混凝土表面呈现泛浆、平坦的状态,同时不会继续下沉。此外,在混凝土养护中,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温度、湿度、天气、频率等因素,对混凝土制备存在的影响,给出可靠的干预手段,保证混凝土的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增强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的稳定性,应该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土建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化发展是核心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确保混凝土工程施工结构的产品质量是为了提高现浇混凝土的技术性合理性,对建筑专业领域的钢筋混凝土特性进行全面分析,科学合理地建立相关的结构改进计划,能有效保证所有施工技术质量的大幅提高。当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逐步完善时,土木工程建筑领域都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保国.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中国建材科技,2014,05(19):309-310.

[2]谢伟萍,李虹.土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