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班主任的道德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再探班主任的道德教育策略

申德全

云南曲靖市罗平县富乐第二中学

“百年树人,德育为先。”深入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四有”新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已经成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创建让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要立足于主动建设,既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党和国家的相关文件在涉及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时,都对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强调“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生道德教育的设计者、导演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道德教育策略,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身作则——现。

班主任的良好道德涵养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召力,直接关系对学生道德教育的质量。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是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罚制度,都不可代替。”教师的道德涵养如此重要,班主任作为班级形象的代言人、道德教育的直接者,在各方面应该以身作则。在思想方面,要有正确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人格道德方面,要无私无畏、言行一致、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在生活上,要艰苦朴素、严谨求实;在作风上,要讲求民主、尊重别人;在文明习惯方面,要举止大方、庄重含蓄。这些优秀道德涵养,应在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有形无形地展现给学生,让其汇集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自然能够起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二、洞若观火——观。

    观察是思维的触觉,是获得知识进行发明创造的源泉,是班主任道德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前提。一方面,班主任注意察言观色,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从言行举止,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道德水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好人好事、文明趣事、先进创作等优秀道德形象,让他在观察中认识对错,识别美丑。班主任应该充分运用观察的方法进行道德教育,勤于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用敏锐的目光去寻找道德教育的“基石”,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中的美丑“明察秋毫”的观察,为道德教育开创光明的大道。

三、天马行空——想。

   “想,才能得美;想,才能进入道德艺术的殿堂。”一方面,班主任应先想象每位学生会发生什么样的道德行为,他们的思想动态,目标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最适合、最实效、最贴心的道德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抓住一些不规范的道德行为或高尚的道德涵养,让学生想象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例如,某学生的东西在教室被偷,暂时又查找不出是谁,可引导全班同学“顺水推舟”想,也可“逆水行舟”想象,若某学生“捡到”归还失主,结果会怎样?想后可以书写出来,或者表达出来。在想象中提高了自己的道德认识,丰富了师生情感。

四、争锋相对——辩。

辩论和交流是一种互通情感,引发共鸣的好方法,是道德教育的催化剂。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班主任认真分析思考,不妨通过辩论的方式,使真理越辩越明,让学生在辩论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晓之以理,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效益,可提倡将自己的道德体验、感悟升华和大家分享,这种分享越多,道德教育的效益就越大。例如组织学生通过漫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可对美好事物予以讴歌、颂扬,也可对丑恶的现象进行讽刺和鞭挞。当学生们对着一幅幅漫画评头论足时,道德的意识已经在心里产生了共鸣,流入人心。

五、身体力行——践。

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方面,具有学科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富有生活性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品德外化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促使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变成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达到知、行统一,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节约用水、书本剧、歌咏会、社会实践、文体科技、小发明创新、模拟青少年法庭、学雷锋找差距、清明节瞻仰烈士陵园等活动。为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是较好的方法。实践活动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具有极大的价值,班主任可从这方创新道德教育。

六、如获至宝——赞。

不要总是觉得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复杂、性情越来越古怪、行为越来越难以捉摸不透、情绪越来越起伏无常,对他们的道德教育,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细微闪光点,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先进、优秀品质,尽量真实,细致具体给以赞赏,常常达到很好的道德教育效果。每学期对道德突出,表现优秀,助人为乐等方面的学生表彰、奖励。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恰恰可能会在某一次活动中被点燃,之后,会激发出自信、激发能量。让学生体验到他们受到别人的关注、别人的爱戴,他们的做法能得到别人赞赏。充分挖掘学生更多的闪光点,促其另一面的转变,使其取得更大的进步,在道德教育方面,往往能够到达“如获至宝”的效果。

七、环境熏陶——熏。

班主任注意营造融洽、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班级管理形成富有特色的班级道德文化。  各班级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们自己动手设计版面,采编稿件,将工整的作业、最好的试卷、美丽的图画、手工作品、班级好人好事、温馨提示及时事新闻等,制作成了一版版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及班级实际的班级信息栏。班级新颖的构思,匠心独运的设计、布置等洋溢着浓浓的道德氛围。通过班级环境建设,既美化了教室,充分开启了学生的智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多角度培养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班主任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对学生灵魂的塑造,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程。道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上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同时,应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实效性强的多种方式。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