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产科临床诊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3

浅析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产科临床诊疗效果

谢春燕 刘晓凤

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 811600

摘要:目的:对产科孕妇在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诊疗的临床诊疗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36例产科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以后,根据患者的过往疾病史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诊断、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测。明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按照患者的心功能,将患者分级;其中16例患者心功能为Ⅰ级;20例患者心功能为Ⅱ级;针对诊疗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通过观察患者的分娩情况以及新生儿的情况,讨论总结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的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在本次研究的36例患者中,剖宫产患者14例,占比39.89%,自然分娩的患者22例,占比61.11%。所有新生儿都存活,新生儿体重在2512-3154g之间;同时,根据对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之后患者的分娩情况的统计结果显示,心功能为Ⅰ级的患者胎儿窘迫发生率以及子宫收缩乏力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心功能为Ⅱ级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心功能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分娩方式以及预后的情况,因此,在这类患者妊娠期间,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检测,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的心功能情况进行控制,为患者的正常分娩提供重要的保障。

关键词:妊娠期;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

一、引言

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同时患有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如高血压疾病、心脏病、心律失常等。这种情况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而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逐渐增多。这可能与孕妇年龄的增大、生活压力的增加、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等因素有关。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是双重的[1]。对于孕妇来说,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孕期并发症的发生,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心力衰竭等,严重时可能危及孕妇的生命。对于胎儿来说,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早产、低出生体重等问题,甚至增加胎儿死亡的风险。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产科临床诊疗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的改进,如血压监测、心电图、超声检查等;治疗方法的研究,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如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管理、子痫前期的处理等。因此,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产科临床诊疗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对这类患者的早期筛查、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可以减少孕妇和胎儿的并发症发生,提高孕妇和胎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36例产科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4-46岁,孕周28-39周。

纳入标准:①无精神疾病以及过往精神疾病史,能够与医生以及护士人员进行沟通交流。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过临床诊断,符合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存在肝脏、肾脏问题严重病变的患者。③存在血液性疾病患者。④存在免疫性功能障碍的患者。

(二)方法

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疾病、心脏病、心律失常等。这些疾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产科临床诊疗措施来管理和治疗。比如,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

①早期筛查和评估。护理人员在孕妇孕早期就要进行心血管疾病的筛查和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简单的判断和了解,并在患者入院以后给予常规的治疗[2]。②个体化管理。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包括调整孕妇的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和休息,以及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另外,还可以为孕妇提供相关的产前教育,包括心血管疾病的知识、自我管理技巧和应对策略。这有助于孕妇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心血管疾病的方法。③高血压疾病的管理[3]。孕妇在妊娠期间需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心电图等检查。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心血管并发症。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降压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甲基多巴胺、硝普钠等。另外,孕妇需要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体重管理,以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医生可以建议孕妇遵循健康的饮食习惯,限制盐的摄入量,并根据孕妇的体重情况制定合适的体重增长目标。④心脏病的管理。对于孕妇合并心脏病,需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和心电图变化,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时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⑤心律失常的管理。对于孕妇合并心律失常,需要密切监测心律和心电图变化,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时可能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进行电复律等治疗

[4]。⑥孕期监测和随访。对于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孕妇,需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和监测,包括血压、心脏功能、胎儿发育等方面的评估。同时,需要定期随访孕妇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⑦分娩和产后管理。对于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孕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如自然分娩或剖宫产。产后需要密切监测孕妇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继续治疗,同时,产后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适合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孕妇恢复身体功能,提高心肺功能和体力。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产后护理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孕妇的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以确保孕妇的健康。

观察指标:①观察患者的分娩情况,统计剖宫产和顺产的病例数。②统计新生儿的情况,对新生儿的体重进行统计。③对心功能不同分级的胎儿窘迫发生率以及患者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进行对比统计。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

分娩情况统计:按照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分级,心功能为Ⅰ级的患者一共有16例,心功能为Ⅱ的患者一共有20例;在36例参与研究的患者中,经过统计,剖宫产的有14例,占比39.89%,自然分娩的患者22例,占比61.11%。在20例的Ⅱ级心功能患者中,一共有10例患者自然分娩,占比Ⅱ级心功能患者的50%;在16例心功能为Ⅰ级的患者中,一共有12例患者自然分娩,占比Ⅰ级心功能患者的75%。

新生儿情况:所有新生儿顺利分娩出生存活,新生儿的体重区间在2512-3154g之间。

胎儿窘迫发生率以及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的情况统计:详情见下表1;通过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心功能分级为Ⅰ级的患者,胎儿发生窘迫以及子宫收缩乏力的情况要明显低于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

组别

n

胎儿窘迫

子宫收缩乏力

Ⅰ级

16

0

1

Ⅱ级

20

2

3

X2

5.073

5.073

P

0.024

0.024

表1 胎儿窘迫发生率以及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统计

综合上述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产科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心功能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分娩方式以及预后的情况,具体来说,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往往需要通过剖腹产来完成分娩,而心功能较好的患者则更有可能通过自然分娩顺利产下健康婴儿。这一结论表明,护理人员应该更加关注其分娩方式的选择,并在必要时提供剖腹产手术以确保母婴的安全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检测,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的心功能情况进行控制,为患者的正常分娩提供重要的保障。

四、讨论

在妊娠的过程中,孕妇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上的改变,这会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因而在妊娠期间,会很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5]。常见的类型有: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虽然在近几年,妊娠期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下降,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诊疗重视,加强对其的管理和维护,避免出现妊娠风险。

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同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疾病。这种情况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和子宫的扩张,心脏负担会增加。如果孕妇本身就存在心脏病,心脏的负荷会进一步加重,容易导致心功能不全、心绞痛等症状加重或发作。其次,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孕激素的作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也会相应增加。如果孕妇患有高血压,血压升高的程度可能会更明显,增加了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的风险[6]。这些疾病会导致孕妇血压升高、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此外,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子宫的扩张和压迫,心脏和大血管的位置会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心律失常可能会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心脏骤停等危险情况。

针对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管理,首先需要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评估心脏功能和胎儿的情况。同时,孕妇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血压、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给予药物治疗或进行手术干预。此外,对于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管理,还应该注重饮食的调整。孕妇应该遵循均衡营养的原则,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限制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摄入,以维持血压和血糖的稳定。孕妇还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以及进行血液检查,以确保疾病的控制情况。医生可能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在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管理中,孕妇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因此,建议孕妇积极参与心理咨询或心理支持活动,以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孕妇的身体状况、胎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通过定期产前检查、遵循医生的建议、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7]

本次研究选择了对本院收治的36例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了检查和治疗,分别将患者分为了心功能Ⅰ级患者与心功能Ⅱ级患者。在研究中,我们取得了患者的知情同意以后,对患者进行了了相关的治疗,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讨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为患者讲解适合患者的分娩方式。从本次研究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患者剖宫产的占比仅有39.89%,比起自然分娩的患者要少8例;可以看出有效的治疗对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们又对不同心功能的患者的分娩情况进行了统计,得到的结论是在我们研究选取的心功能Ⅱ级患者中,有50%,也就是10例的患者是自然分娩的;而在外面研究选取的心功能Ⅰ级患者中,患者的自然分娩一共有12例,占比达到了75%。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心功能与患者的分娩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心功能是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能力,对于产妇来说,心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她们选择分娩方式的决策。首先,心功能的不良会增加分娩过程中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的恶化或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心功能不佳的产妇来说,选择剖腹产可以减轻分娩对心脏的负担,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其次,心功能的好坏也会影响产妇的体力耐力,心功能较差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无法承受较长时间的阵痛和用力,因此选择剖腹产可以缩短分娩时间,减轻产妇的身体负担。综上所述,心功能是影响并发心血管疾病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关键所在,对于心功能不佳的产妇来说,剖腹产是更安全和合适的选择。

本次研究的结果所有的新生儿均存活,体重区间在2512-3154g之间,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心功能为Ⅰ级的患者在胎儿窘迫发生率和子宫收缩乏力方面明显低于心功能为Ⅱ级的患者。同时,妊娠期间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低氧状态,增加新生儿死亡的风险。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对于妊娠时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加强对心功能的检测,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以改善心功能,使其保持在Ⅰ级水平。

如果在妊娠期,患者的心功能为Ⅱ级或者大于Ⅱ级,意味着她的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供应给身体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疲劳、水肿、心悸等症状,并增加了发生心脏病发作或心力衰竭的风险。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情况,以及观察她是否有任何不适症状。定期检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波等检查,以评估心脏功能和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人员还应该帮助患者控制症状,例如通过提供适当的休息和活动平衡,以减轻心脏负担。他们可以教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以及遵循医生的建议,如限制盐的摄入量和服用心脏药物。此外,护理人员应该与医生紧密合作,及时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医嘱调整护理计划。在必要时,他们可能需要协助安排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或其他治疗措施,以改善心脏功能。

综上所述,对于妊娠期患有心功能Ⅱ级或大于Ⅱ级的患者,护理人员的关键任务是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教育,以及与医生密切合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此外,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还可能导致孕妇自身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心力衰竭等。这些疾病的发展可能会对孕妇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孕妇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除了关注胎儿的健康外,也要注重保护孕妇自身的健康,为孕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姜燕,孙艳娇.探讨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妇产科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12):2.

[2]杨丽娟.探讨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产科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J].  2021.

[3]陈真,李健鑫,漆洪波.美国心脏协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血压目标值和药物治疗方法"的科学声明(2021)解读[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2(038-006).

[4]佚名.2021年1期《临床内科杂志》综述与讲座——"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栏目导读[J].临床内科杂志, 2021, 38(1):58-58.

[5]张爱芳.高龄孕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 2021年3期, 75页, 2021.

[6]包照亮,赵赫,张军.167例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妊娠早中期终止妊娠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 56(6):7.DOI:10.3760/cma.j.cn112141-20201227-00916.

[7]刘超,蔡伟,陈少伯.妊娠期糖,脂代谢特点及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远期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005):033.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 谢春燕 1988.08.09 女 青海 藏 本科 青海大学 住院医师 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方向:产科护理

第二作者 刘晓凤 1980.08.27 女 青海 汉 本科 青海医学院 妇产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方向: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镜诊治,产科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