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诊疗模式下手术与保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新型诊疗模式下手术与保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比较分析

宦忠甫 袁本曌通讯作者 王朋 李元喜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 骨外科 湖北神农架442400

摘要目的:比较新型诊疗模式下手术与保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保守治疗组40例,手术治疗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1年内死亡率及1年3年致残率以及出院后日常活动能力情况;结果:手术治疗组院外死亡率及随访1年、3年致残率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手术治疗组患者出院后日常活动能力均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新型诊疗模式下手术与保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中长期疗效相比较,手术治疗长远来看效果更佳,患者功能恢复速度相对更快。

关键词:新型诊疗模式;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

髋部骨折通常是指发生在髋关节附近的骨折且好发于老年人,这是由于老年人身体免疫水平下降且肢体功能不断退化再加上骨质疏松或跌倒等外在因素使其发生髋部骨折的风险提高,患者不仅会感受到剧烈疼痛,其患肢功能也会受限,若不及时采取治疗可能引发多器官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髋部骨折的治疗逐渐采用新型诊疗模式,多学科共同协作下使得治疗效果得到提升。而实践中发现,虽然手术治疗越来越成熟,但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并发症较多、依从性较低等选择保守治疗。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比较新型诊疗模式下手术与保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中长期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保守治疗组40例,手术治疗组40例,其中手术治疗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75~85岁,平均为(79.12±1.25)岁;保守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75~86岁,平均为(79.25±1.3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同意本次研究;②患者年龄均≥62岁;③符合髋部骨折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自愿退出本研究者;②存在精神障碍且无法正常沟通。

1.2方法

骨科团队由老年髋部骨折病区经验丰富的医生组成,在新型诊疗模式下,多学科共同协作包括急诊外科、麻醉科等。患者入急诊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迅速开展相关检查,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适合手术的患者在术前麻醉评估后 48 小时内完成手术治疗,术后由骨科医师联合心血管呼吸内分泌内科医师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针对性的管理。而对于手术有禁忌症以及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则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给与胫骨结节牵引,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

1.3观察指标

(1)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院外1年死亡率以及随访1年、3年时致残率。

(2)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院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致残率比较

手术治疗组院内病死率及随访1年、3年致残率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致残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1年随访致残率

3年随访致残率

院外1年致死亡率

保守治疗组

40

12(30.00)

18(45.00)

2(5.00)

手术治疗组

40

4(10.00)

15(37.5)

0(0.00)

X2

-

7.118

4.698

3.125

p

-

0.001

0.001

0.048

2.2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比较

数据显示,手术治疗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均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比较(n,%)

组别

例数

不需拐辅助可到处活动

单拐辅助下室外活动

双拐或助行器辅助室外活动

可室内活动,室外活动需他人帮助

下肢无功能性活动

保守治疗组

40

2(5.00)

4(10.00)

10(25.00)

6(15.00)

16(40.00)

手术治疗组

40

13(32.50)

10(25.00)

6(15.00)

9(22.50)

2(5.00)

X2

-

6.214

7.263

4.236

5.321

8.175

p

-

0.000

0.001

0.001

0.001

0.000

3.结论

髋部骨折主要是指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通常是由于髋部直接着地受力造成,患者往往出现髋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2]。而当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后,一般不能行走,预后效果差,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

当前针对老年髋部骨折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式,有研究显示手术治疗的致残率均低于保守治疗[3]。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多学科协作的新型诊疗模式手术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其中,急诊外科是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快速评估并进行分流,在检验科、影像科等科室的帮助下,高效完成所有的检查,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术前检查的时间。与此同时,骨科、呼吸科、心内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综合评价患者的各项指标,以确定最好的治疗方案。这样的诊断与治疗模式能够极大地减少患者在手术前的停留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提高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如今手术治疗通常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方案,但事实上在我国对于该疾病不同治疗方式的中长期治疗效果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80例患者采取分别新型模式下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并对其开展为期0~3年的随访,从而比较新型诊疗模式下手术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手术治疗组院外1年病死率及随访1年、3年致残率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这说明新型诊疗下手术治疗患者的病死率少,这可能是由于保守治疗患者肺部感染和压疮并发症出现风险相对高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均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恢复期间和痊愈后,日常活动能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恢复过程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通常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可能快地回到伤前的功能水平;保守治疗的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因此其日常活动能力会受到较大的限制,且由于在保守治疗期间无法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肌力和关节的可塑性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连振刚

[4]等学者对77例患者进行相关研究,在对其随访半年后发现手术治疗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率相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而言提升更显著,这也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在新型诊疗模式下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减少致残率。

综上,新型诊疗模式下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相较于保守治疗,中长期疗效更显著,但也需要视患者病情而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早手术是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刚,叶发刚. 老年髋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疗效随访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1):198.

[2] 崔凯. 手术方法与非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5):81.

[3] 余翔,李波,杨明辉,等. 新型诊疗模式下保守与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比较[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1,14(11):897-901.

[4] 连振刚,李金岭,李战鹏,等. 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别采取手术方式以及非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 饮食保健,2020,7(2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