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

王安乐

身份证:371522198610142337

摘要:海洋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海洋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海洋,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的未来与海洋休戚与共。认识海洋、了解海洋、经略海洋成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的议题。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树立全新的海洋经济发展理念,为建设海洋强国保驾护航,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资源经济;海洋战略

引言

海洋是全球大国角力和发展竞争的重要战略空间。随着人类海洋世纪的快速推进,海洋资源与海洋空间在国际地缘关系与军事竞争、科技工程与海洋资源经济发展、全球变化与海洋治理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海洋生态文明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把握中国经济脉搏顺应世界蓝色经济趋势,故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纵深推进,科学研判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创新海洋资源环境与海洋工程技术支撑海洋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对更好地发挥海洋国土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效用,助推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海洋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们邀请了来自海洋相关领域的专家,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科技发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地缘政治和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主题进行了访谈对话,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对海洋生态文明背景下海洋资源经济发展及其空间治理的理解,为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提供科学基础。

1海洋资源经济现状

1.1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尚未充分挖掘

虽然我国海岸线绵长,海洋资源丰富,但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研究表明,发达国家海洋对GDP的贡献率超过一半,而中国不足十分之一,可见我国对“蓝色国土”的开发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产业结构水平比较低,同时说明我国在海洋开发、海洋经济提升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科技发展水平较低,海洋科技成果重视率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大大促进海洋经济在海洋化工、海水产业、远洋捕捞等方面的发展。但是,从中国的总体渔业发展水平来看,中国的海洋科技转化率为55%左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这也就意味着大量的科技专利都没有达到有的放矢的作用,科技的引擎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1.3海洋经济发展以巨大的环境代价为前提

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首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海上活动频繁,海洋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船舶和石油平台的大量扩建,污染物排放速度加快,极大地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海域水质下降,进而影响鱼类的生存以及人类的身体健康。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污水排放源的处理工作,坚持预防优先,保护为主的策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在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过度捕捞的问题屡见不鲜。如果不及时处理海洋发展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的发展,甚至会阻碍海洋强国的建设历程。

2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

2.1掌握海洋生态系统方法

系统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是解决新时代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密码”。所谓系统方法,是指用系统观念去认识和解决各种实际系统问题的方法论体系。海洋生态系统是全球最大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就海洋生态系统而言,一方面,海洋生态系统存在庞大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只有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健康才能保证海洋生态系统的建设。另一方面,全球海洋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的,存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因此,必须坚持海洋命运共同体意识。就海洋生态系统与海洋经济系统而言,彼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果是良性循环,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为海洋经济系统提供资源与环境支撑,发达的海洋经济系统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强大物质支持;如果是恶性循环,退化的海洋生态系统难以保障海洋经济系统的资源与环境需要,欠发达的海洋经济系统难以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提供财力支持。因此,我们需要用心呵护海洋生态环境,从而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加速构建。为此,必须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环境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大系统与大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2坚持海洋空间规划的科学地位和社会实践相统一

科学探索海洋利用方式的外部性,找准海洋空间管制指标降低海洋空间利用外部性,提升海洋空间利用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福祉”的协调性。坚持海洋发展区的公共利益层次性、远期与近期目标一致性、非营利性,维护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的公共利益。系统评估海岛、海域、滩涂等资源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服务价值,努力推进沿海城市间海洋自然资源资产市场一体化,努力缩小渔村的公共服务普及化与均等化差距,引导海洋自然资源资产的公平正义分配。坚持因地制宜探索海洋“两空间内部一红线”的管控维度,探索海洋生态空间的负面清单和生态红线内的正面清单,处理好现状与规划要求之间的矛盾,整合海岸海域空间生产的多元需求,引导海洋空间生产的合理发展,优化海洋空间生产的经营结构,致力于建立海洋空间生产的良性秩序。

2.3指标体系构建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海洋经济发展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有机融合,在海洋经济效益持续提升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海洋经济科技创新驱动力,实现陆海统筹协调发展,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提升海洋经济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改善民生和社会福利,实现海洋经济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高质量的协调发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涵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难以用单一指标衡量。

结束语

海洋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自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力度开发海洋和落实各类涉海项目。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增速不断加快且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以及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然而过去低效和粗放的发展模式引发海洋环境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和海洋生物资源锐减等各种问题,严重阻碍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海洋环境污染问题,2016年《关于全面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提出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和海水质量等控制指标标准。2017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施行后,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探索海洋督察制度、“湾长制”和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环境规制的实施表明国家对海洋环境治理的决心,旨在通过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强制减排以及通过市场激励手段促进减排,从而减少海洋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孙悦民,张明.海洋强国崛起的经验总结及中国的现实选择[J].国际展望,2015(01):145-146.

[2]叶向东.积极发展海洋经济,不断壮大蓝色产业[J].太平洋学报,2006(09):255-256.

[3]曹忠祥.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J].宏观经济管理,2013(06):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