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李嘉欣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摘要:突发事件一般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如何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有效予以应对,是我们关心的目标和方向。本文从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应急体系、督导检查、救援保障四方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展开了分析,对理顺信息报送渠道等进行了论述,强化应急指挥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力争打造一支在应急处突中胜任全流程工作的全能队伍,充分发挥督导考核作用,压实工作责任,全力做好灾后救援工作,恢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秩序。

关键词:突发事件;洪涝;应急体系;应急救援;督导检查;

近日来,洪涝频发,多地均因持续性强降雨引发不同程度的山洪、洪灾等洪涝灾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损失。面对洪涝等自然灾害,如何在第一时间上报信息,迅速开展救援,最大程度挽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是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重点要关注的内容和方向。

面对洪涝等突发性严重自然灾害,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做好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力争在突发事件中做到应急处置、指挥调度迅速精准;信息汇报沟通平台联络协调、高效运转;处理流程规范有序,救援精准有序高效。

一、理顺信息报送沟通渠道

全面理顺对于洪涝等突发性灾害事故的上报渠道,便于下步救援等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洪涝、火灾等不同灾害类型事项,列出明细目录,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突等工作规范。每逢节假日时点等重要敏感时期,组织重点职能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类型特点等开展研究,提前梳理好安全隐患清单,健全应急联动、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

一要充分发挥值班职能作用。在汛期要充分运用值班系统,落实值班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压实值班应急职能。强化属地信息报送工作机制,各地要安排专人负责值班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岗位责任,保持通讯畅通,属地要根据自身地理位置及相关易发频发自然灾害等现象,按规定进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强化信息的真实性与时效性,这就要求属地必须全面准确掌握自身突发事件的准确性质和类型,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有力的参考依据。对属地内发生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和重大情况要按照信息报送要求规定时间内报送,注重时限要求,报送信息时要真实完整,面对属地出现的人员伤亡等要第一时间上报上级单位,从未便于上级部门掌握情况。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强化巡查检查,减少灾害发生风险。二要强化职能部门作用。在面对各种突发性灾害时,要注重加强职能部门发挥的作用。如面对短时间内持续性强降雨等天气现象,气象部门要强化信息预警报送机制,及时通过各种电子政务平台及时向上级部门报送相关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同时要做好面向人民群众的极端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确保提醒到位。主要涉灾部门要加强沟通和会商,加强信息互享,做好重点领域、重要时段的监测预警工作,做到统筹协调防范措施有序。三要发挥智能系统作用。借助各地配备的视频会商系统,加强在汛期视频会商调度,准备好当日的防汛快报和气象信息快报。值班人员在编制向上级机关报送的每日值班报告中也要特别注意加上当日雨情、汛情、险情灾情等内容,便于上级部门了解当地情况,统筹调度信息。借助应急视频会商系统,加强信息会商研判,积极协调公安、交通、应急、卫生等相关部门,紧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敏感因素(如人群密集餐馆违规使用液化气)、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如大规模持续性降雨)等,及时会商、研判预测,形成预警信息即时上报,根据指示开展相关防范处置工作。

二、构建协调联动应急体系

联动应急体系是灾害预防和处置的重要机制,在防汛救灾中坚持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高效联动开展预防、救援等工作,形成信息互通、进展共享、协同处置的工作格局。一要关注重要时间节点。每逢重大节假日及特殊时间节点,可以要求各属地上报自身风险隐患清单,对于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及游乐设施安全、灾害预防、交通安全、旅游安全等各方面明确主管部门,列明应发风险点等,如安全生产方面,以端午节为例,端午节处于夏季,多雨高温,危险化学品特殊作业容易引发火灾、爆炸,就要格外关注自己属地是否存在化工企业、化工厂等,多对于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非必要不进行特殊作业,必要时应对特殊作业进行升级管理,通过按规定办理作业票、持证上岗等手段,以防危险化学品特殊作业事故发生。如面对台风等可能引发的雷暴、大风、冰雹等天气,在此期间要停止户外高空作业,切断危险电源,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提醒人民群众做好防范应对和防护准备。二要关注重点领域。要尤其关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相关领域的问题。如在食品及游乐设施安全方面,节假日游玩人数众多,节日期间景区、游乐场等重点部位特种设备可能因老化、检修不及时等,在使用频率高的情况下发生安全事故,就要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监管力度,尤其是在夏日景区内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和频次,积极开展食品快检工作,及时受理消费者投诉,避免出现天价和食品安全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稳定,全力做好旅游高峰期时的应急和后勤保障工作。如近日众多网红旅游景点或多或少发生突发性涨水,致使游客伤亡。面对这种情况,除了在这些非景点的山洪易发地区树立宣传标语之外,还要做好日常宣传工作,将警示教育片等在日常进行大屏幕宣传播放,让人民群众了解到在靠近深山的非景点地区滞留可能会引发威胁自身的生命安全的现象,从而避免在这些地区滞留游玩,从而发生临近水域人员溺亡事件。三要强化应急救援队伍。要紧紧围绕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和建设“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国家应急救援队伍的总要求,注重抓好政治建队、改革建队、科技建队、人才建队和依规建队,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强化队伍职责使命,发挥主导、协同、服务作用;强化队伍政治建设,坚持把支部建在救援中队中,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党建工作制度机制,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铁的纪律打造铁的队伍,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应急救援队伍整体救援能力水平,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四要强化队伍调动指挥机制建设。应急救援队伍的统一调动指挥由应急管理部负责,同时指导应急救援队伍的跨省区调动管理,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坚持“谁调动、谁负责”这个原则,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纳入相应的事故灾害救援指挥体系,积极协调当地公安、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确保应急救援力量可以快速投运,实行一体化指挥和后勤保障。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当地应急救援队伍调动程序,规范队伍事故救援信息报送,加强从队伍出动到应急救援再到归建全过程管理,健全完善队伍现场救援指挥机制。应急救援队伍参加事故灾害救援时,应当服从各级人民政府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并做好向上级部门的报告工作。也要注意要吸收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作为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成员,参与救援指挥决策。五要加强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快速出动能力。建立队伍应急响应快速启动机制,加强对各种事故灾害处置技术、战术研究和训练,定期开展力量集结、战斗编成、通信联络、组织指挥等应急救援业务训练和模拟实战演练,强化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健全大型救援装备快速投送机制。提高生命搜救能力。定期开展救援理论讲授和业务培训,让救援队伍熟悉各类事故灾害发生机理,提高分析研判遇险人员生存条件的能力。强化医疗急救培训,规范人员抢救流程,必要时配备专业医疗救助人员,降低事故伤残率。提高现场实战能力。建立现场救援安全员制度,开展实时分析研判现场安全风险,及时发出警示警报,切实保障救援人员生命安全。建立救援案例复盘制度,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救援协同能力。积极参加地方政府和消防救援队伍组织的事故灾害应急演练,开展跨区域、多灾种联动联训联练,提高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其他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社会应急力量间的协同能力。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食宿、通信、发电、用水等战勤保障车辆装备配备,保障好救援人员的食宿,提高队伍时间较长、距离较远时的救援自我保障能力。

三、强化督导检查落实责任

督导机制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方法之一,开展督导一方面有利于督促下级部门开展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摸清基层工作开展真实情况,为今后安排部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一要坚持问题导向。重视汛期等重要节点,紧盯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实地暗访、视频检查、电话抽查等督促检查工作。针对易发频发和多发的自然灾害,要重点避免之后此类灾害再次发生。如洪涝灾害,要坚持以问题为出发点和突破点,强化汛期各职能部门的预警机制,时刻关注汛期临近时天气状况,对河道、池塘、水渠等水域水位上涨存在的风险隐患重点关注。如面对夏季频发的学生溺亡现象,要压紧压实教文卫体局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通知其做好学生宣传防溺水安全教育,防止因高温产生的降暑溺亡现象。二要注重调查研究。督导检查,一方面是压实工作责任,检验工作成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摸清楚基层的真实情况。如在对下级部门进行值班工作督导检查时,可以全面、真实、准确、完整的了解被督查单位的值班情况,了解其值班队伍的组成情况及配备情况,摸清值班基础设施等硬件设备,了解其对值班工作的重视程度等。督查工作主要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所以要抽调精干人员,紧扣平日的业务实际工作,带着督查责任感,针对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重视重要的节假日等重要节点,从而为今后的工作部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三要压实工作责任。加大重大节日、重要时间节点的暗访检查力度,对各职能部门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演练、日常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手段措施等应急处突能力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提醒,确保各项责任明确到人,工作落实到位。压实相关职能单位的值班工作责任,督促其遇到突发性事件精准有效报送上级部门,做到信息报送及时高效、规范有序,后续措施方法运转处理高效。如面对以往工作存在疏漏的单位,要着重加强相关的督导检查,对其进行查缺补漏,督促其认真整改落实,完善工作漏洞,做好职能工作。

四、做好救援保障工作

救援保障是应急救援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切实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做好救援保障工作,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手段。灾害发生后,搜救抢救工作是第一位的。一要全力开展搜救工作。不管是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这两类两大类突发事件发生后都要第一时间全力搜救失联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发生重大灾情时,灾区人民政府负责灾害救助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要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途中与现场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到现场后建立现场指挥中心,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害伤亡具体情况,及时通过电话、视频等汇报上级指挥中心,按照上级反馈的情况安排部署下部救援工作。集结多方力量,划分不同工作小组,分区域、分时间段全力搜寻失联人员,通过搭建临时居住棚等妥善安置好受伤群众,做好家属安抚等善后工作。二要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从灾害发生后短期内考虑,要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及时修复和恢复道路、供电、供水和通信等设施,并且要预防好避免发生疾病,全面做好环境消杀和卫生防疫,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同时积极开展民间救援和组织群众开展自救,接受社会捐赠的食物、帐篷等。从长期考虑,要注重提升公共服务,防止因灾返贫致贫现象发生,恢复重建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开展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治理等措施,尽快恢复并提升城乡一体、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推动产业恢复振兴,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全面恢复,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夯实灾区发展产业支撑。让群众就业顺畅,经济得到恢复,保障日常生活支出。三要做好灾后恢复建设。聚焦于居民住房、基础设施、城市内涝治理、公共服务、产业恢复振兴、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7个方面,明确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重要时间节点和阶段性目标。对于基础设施要及时进行修复,迅速启动灾毁房屋恢复重建,确保受灾群众入冬前能够回家或搬入新居、安全温暖过冬,加快推进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设施恢复重建,保证每一名受灾学生都能按时开学返校。要注重着眼长远,加强北方地区水利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高水旱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如面对洪涝灾害恢复重建,就要注重修复影响防洪的水毁水利工程,确保今后安全度汛;开展人民群众损坏房屋修缮加固和村民自建住房原址重建,确保灾区群众住上安全房放心房;优先恢复重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能源、通信等重点基础设施。提升今后防灾减灾能力,注重恢复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时要注重进一步增强重点河流和流域内水利设施防洪泄洪能力,逐步健全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增强城市地下空间、轨道交通等应对洪涝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防范应对处置自然灾害应急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