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语义悖异现象成因及分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3

俄语语义悖异现象成因及分类

吴恒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摘要:语义学作为语言度将目光投向语义转向。语义学的研究对象也在不断扩大,从字义,词义,向着句义不断发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语言学家的目光,各语言学科流派均不同程。语言作为一个系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传达各种各样的意义,而语义学的研究问题正是对这些意义本质,对各种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规则的探究,从而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语言,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更准确地运用语言。

俄语语义学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研究每一个词的具体意义,揭示不同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正是这样的研究方法使得俄语语义学家发现了深藏于语言之中的现象,语义悖异就是这样吸引了语义学家的注意并得到深入研究的。

关键词: 俄语语义学,语义悖异,成因探究

1.引言

悖异一词在俄语中的表达是“аномалия”,<С.И.Ожегова>字典对其的释义为отклонение от нормы, общей закономерности, неправильность. Аномалия,即不合常理,不合常规。在汉语中“悖”一字的基本语义有两个,一:违背;相冲突。二:不合情理;错误。“异”则是有分别,不相同的意思。所以通过悖异一词,我们便可以了解“语义悖异”的真实含义,即在一句话语义上出现逻辑冲突,违反常理,与正确表达相左的现象。这一现象在语言中经常出现,但却常被忽略,但是这一现象对言语质量,言语理解,跨文化交际和交流造成消极影响。同时俄语语义学家经过多年努力,按照相应的语义学理论,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更细致,深化的微观语义研究奠定了基础。而国内俄语届目前在这一方面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分析具体的俄语语句,对不同的语义悖异成因进行分类,研究俄语语义悖异现象强化了我们对于词义,结构语义以及其他一些深层次语言规律与实质的认识,也就能强化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更深刻地掌握语言现象并深化对于语言的认识。

2.俄语语义悖异现象研究现状

2.1俄罗斯语言学界对俄语语义悖异研究现状

俄语语义学研究肇始于19世纪中叶,70年代后它的研究发生了质的跨越,出现了很多重要的语义学理论,并取得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20世纪70年代以后,俄罗斯语言学家们的研究开始向句法层面转移,语义悖异现象就是从这一时期起被人们所发现和深入研究的。俄罗斯语言学家们从各种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俄语中的语义悖异。

就现有研究而言,Апресян研究较有代表性,其非常重视围观语义研究、注重每个词语含义的描述、揭示不同词语间的细微差异,其研究焦点多放在词汇语义对句子结构的呈现、变化和功能上,而纵观句子语义研究则侧重于俄语语句语言语义悖异现象。在对动词узнать-узнавать的支配模式进行研究时,Апресян进一步探寻这些支配模式在其他使用条件下的情况。研究最后指出这些动词的性能在各种场合中关联性很大,以致于人们能够根据语义作为根据来预测当满足什么必要条件时,这种支配模式能够产生具有正确语言关系和明确语义逻辑关系的语句,什么条件下所获得的语句将成为语义上的悖异。Апресян出版过许多有关语义悖异方面的文章及专著 ,如

《Языковые аномалии: типы и функции》 // Res Philologica. М., 1990, с. 50-71;

《Языковая аномалия и логическое противоречие.》 / Tekst. Jezyk. Poetyka. Wroclaw,

Krako'w, Gdansk: Ossolineum, 1978等等。

2.2国内语言学界对俄语语义悖异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俄语中语义悖异现象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有关的理论、论文量也很少,而且我国语言学家多是从逻辑学和哲学角度,来讨论句子的真假值等等,但象俄罗斯语言学者这样从深层语义入手,深入到语言内部、来讨论语义自身语义悖异的研究却不多。

通过系统检索已有资料发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师编写的《迈向21世纪的语言学 》丛书《语义学》分册中有一篇与之有关的论文(即丁昕的《关于正确语句问题》),除此之外没有发现有关专着或论文。国内俄语学界对于俄语语义正确性的研究同样存在,语言学者们对于同样“有意破坏”言语中语义搭配规则的行为更加重视,但是会带来积极效果乃至意外的言语现象主要表现在超常搭配,隐喻,转喻以及语义模糊现象的运用上,我们要考察的俄语语义悖异则恰恰相反,所以本论文运用言语的整合性描写方法来梳理和分析俄语语义悖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词汇语义成分分析法来剖析和阐释某些言语语义本身带来的悖异之处,期望能为国内俄语学界对于言语性悖异的探讨尽一份绵薄之力。

3.俄语语义悖异现象成因及分类

3.1俄语语义悖异现象

当语言单位表达的含义同语言外部世界常理与逻辑相悖异时,同人们业已成型的认知概念相冲突时,语义悖异现象随即出现。和语义悖异相对应的还有一种语言不正确现象——破坏语言的语法规则或者由于不遵循形式的搭配要求所造成的错误——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语法悖异。语义悖异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语言中与语法悖异相对应的一切含义都具有“问题”表达,狭义语义悖异专指语言结构自身存在,句子成分语言语义自身所引起的语义悖异。狭义上的语义悖异要求分析和破译句子构成要素的含义,并从词汇语义特征和结构语义特征两个角度来分析比较句子成分才能发现其悖异现象。

3.2语言外因素引起的俄语语义悖异现象

  在语言中存在着一类语言结构本身正确,句子的意义也不会产生歧义,逻辑清晰的句子,但句子所表达内容与客观世界真相相违背的句子。对于这类宏观上出现错误的句子,并不需要具有专门的语言知识才能对其进行修改,需要的更多的是百科知识,社会阅历,相关专业背景等等。这类句子还可以具体细分为:

  1. 与客观事实相悖造成语义歧义

例:Китайская Народ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была основана 1 сентября 1949 года

该句在语义,语法方面都没有出现错误,但是有相关背景的读者一读便知这是一个病句。之所以认定这句话是不正确的,是因为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世界真相不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而非9月1日,这一类句子的语义悖异相对来说较好发现,因此并不作为研究重点。

  1. 句子命题语义及语用预设不正确造成的语义悖异

例:  Нынешняя королева Испании - немая.

该句在语义,语法方面也没有出现错误,其也属于语言外因素所引起的语义悖异,这句话成立的条件有二,一:西班牙有一个女性国王,二:这个女王是个哑巴。但西班牙目前的国王并非女性,因此这句话的命题本身就出现了错误,这种情况下无论句子之后表达什么,都是错误的,我们并不能通过单纯的修改或否定句子中的某一部分就可以得到正确的句子。例1是句子本身与客观事实相悖,而例2则是没能满足句子语义推断的条件。但无论是那一句,造成其语义悖异的原因都是与客观事实相悖,都属于外因所致语言悖异。

3.3语言语义内部引起的俄语语义悖异现象

除了语言外因素造成的语义悖异现象外,语言内部由于语义结构,词汇语义特征,语义限制等原因同样可以造成语义悖异现象。解决这类语言悖异,需要我们运用专业的语言知识,对句子成分,内容进行仔细分析。通过语义分析我们可以将这类的语义悖异分为表层语义悖异和深层语义悖异。

3.3.1表层语义悖异

所谓表层语义悖异是说这种由语言语义本身造成的语言错误一眼就能看出来,只需借助一般的语言知识和词汇知识即可做出判断。这种表层错误通常表现为表层语义重复、表层语义不搭配、表层语义矛盾。

  1. 表层语义重复

例:Он живо и выразительно живописует картины природы .

本句话的动词意义为“生动地描写,描绘”与副词所表达意义重复,这种重复只要有词汇知识便会一看看穿,因此我们称引起这种语义悖异原因为表层语义重复。

  1. 表层语义不搭

例:Спектакль был вкусным

在中立语境下话剧并不能用“美味”来形容,这种语义之间明显的不搭配同样可以引起语义悖异。

  1. 表层语义矛盾

例:Муж Ирины холостяк.

当句中词汇语义发生矛盾时,语义矛盾随即产生,既然已经是伊琳娜的丈夫了,又怎能同事说他是单身汉呢,这种语义矛盾也十分容易发现,只要是具有相关语言知识都可以轻松发现并改正。

3.3.2深层语义悖异

在某些句子中,悖异点隐藏在句子中,可能要通过反复地,仔细地对句子结构,词汇意义进行分析才能了解语义悖异的成因,我们将这语义悖异称为深层语义悖异。

  1. 深层语义重复

例:Обе стороны шли на компромиссы друг другу.

深层语义重复指的是在同一句中通过不同手段反复的给出同一信息,这种现象可能是说话人不自觉地,也可能是语言知识相对薄弱所造成的,有很多语言初学者在翻译时常常会犯这类错误。在本例句中,  обе即双方的意义,句子末尾却用друк друку表达了同一含义,造成语义重复,为了句子表意正确,我们可以对句中表意相同的部分进行删减。

  1. 深层语义不搭

例:Когда он шел на вокзал, шел огромный дождь.

与表层语义不同,对深层语义不搭的发现需要非常扎实的语言功底,以本句为例,粗略一撇并不会发现其中问题。“当他去车站时,雨下地非常大。”即便是翻译成汉语,也并不会觉得有问题。但在俄语中“倾盆大雨”并不用огромный,而是用сильный,这类错误的发生在外语学习者身上十分常见。

3.3.3深层语义矛盾

  具体细分造成深层语义矛盾又有以下三种,我们分别举例说明

1.词汇内部语义间矛盾造成的语义矛盾

例:Маленькие цветы на обочинах дорог были совершенно желтоватые.

当句中词汇所表达的意义冲突时,深层语义矛盾随即出现。本句话中желтоватые表示“略带黄色的”而совершенно则表示完全的,两个词义发生矛盾,语义悖异产生。

正确说法应当是:

Маленькие цветы на обочинах дорог были  желтоватые.

或Маленькие цветы на обочинах дорог были совершенно желтые.

2.词汇内部情态意义冲突造成的语义矛盾

例:Он взял в толк, что случилось

本句中出现了一个固定搭配“взять в толк”,译为“理解,明白”,仅按照字面意思,本句的错误难以发现,взять в толк附带“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态意义,该短语常被用在否定句中,表示主体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在这句话中这一情态意义与客观事实冲突,造成语义矛盾,引起语义悖异现象。类似的在词汇意义下暗含情态意义的短语还有很多,比如пальцем шевельнуть,не преминуть, палец о палец (не) ударить, звезды с неба (не) хватать, (не) уступить (ни) на йоту, (не) улыбаться, (не)взять в толк等等。

3.语义预设与推论相悖造成的语义矛盾

例:Он узнал от учителя английского языка, что на следующей неделе будет ли экзамен.

узнать от表示“从某人处得知”,根据该预设,我们推理出主体所得知的应当为某一确切消息,而本句话后面却是一个不确定消息,语义产生冲突,当我们将от修改为у时,句子逻辑便恢复正确,узнать у表示主体主动地打听,后面的消息可能是不准确的,我们也可以将从句中的ли删除,句子逻辑同样正确。

以上三种情况都是造成了语义深层矛盾的原因,但无论是那种,都是语言内部原因所致语义悖异,修改的方法也全然不同,这一类语义矛盾常常被语言学习者忽略,对我们正确地学习和掌握语言造成阻碍。

3.结语

本文通过运用语义学理论,特别是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整合性描写原则和理论语义学的相关理论,对俄语语义悖异现象进行了分类,并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说明,从语言外因素,语言内部因素两个角度出发,又从语义重复,语义不搭,语义矛盾三个方面对语义悖异举例说明。

作为一名俄语学者,当掌握了基础俄语语法之后,常常会忽略句子语义上的问题,对词汇语义,词汇情态语义,句子内部逻辑关系的不准确现象并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导致这类问题长时间伴随语言学习过程。通过对俄语悖异现象的梳理,希望能引起广大俄语学者的注意,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不能忘记词法,主动学习语言学相关理论,加强分析能力,进而正确,规范的运用语言,实现有效交流。

参考文献

[1]Апресян Ю.Д. Интегральное описание языка и системная лексикография,// Избранные труды. Т. II. [M]., 199

[2] Апресян Ю.Д. Тавтологические и контрадикторные аномалии// Лог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языка. Проблемы интенсиональных и 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их контекстов, [M]., 1989.

[3] Кузнецова Э. В. Лексикология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M]., 1989.

[4] Ожегов С. И.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M]., 1972.

[5] 于鑫.阿普列相及其语义理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2):29-33.[6] 杜桂枝,《现代认知语义观辨析》,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语言》),第四卷,2000.

[7] 丁昕.关于正确语句问题[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4(01):24-30.

[8] 倪波.词的语义组配能力及其实际意义[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2(06):42-47.

[9] 孙夏楠.论情态性[J]《中国俄语教学》,1997年第3期。

[10] 张家骅.莫斯科语义学派的理论要点[J].中国外语,2006(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