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生态修复的实践——以新疆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干旱区生态修复的实践——以新疆为例

苗志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综合整治中心  83000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立足干旱区乡村振兴战略关于“生态宜居”与“生活富裕”协调发展的总要求,以新疆荒漠化治理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引入耦合协调模型以及预测系统耦合协调状况以及未来趋势情况,构建荒漠化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探索荒漠化治理与社会经济内在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因此,通过荒漠化工程的实施,新疆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逐步发展到协调发展阶段,新疆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仍处于不断协调过程中。

关键词:干旱区;生态修复;实践

引言

生态系统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石。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在生态过程中形成和产生的各种效用。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危及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管理的重要性由此凸显。生态管理分区是生态修复的基础和前提,是国土空间优化的重要依据,是提升人类福祉、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手段。由于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存在空间不匹配问题,即该区域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并不用于满足同区域内的人类社会需求。关于新疆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关系研究,要以交通线、流域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关研究结果的代表性不强,所以本文以新疆为例,研究该地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之间的关系。

1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1.1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概念

生态工程建设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指导,通过林业工程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森林健康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工程建设。它是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生态优势,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是指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发掘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优势资源,通过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林业工程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则是指应用工程技术手段,如造林、抚育、绿化、防火等,以及实行科学的管理措施,如合理利用土地、合理配置林木、科学管理森林等,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生态工程建设的内涵

生态工程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维护:通过造林、抚育、保护和改造等措施,建立符合生态条件和资源特点的林业生态系统,加强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形成生态系统稳定、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林业生态系统。(2)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安全和稳定的前提下,发挥林木、水源、土壤、矿产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推进林下经济、林业旅游等多种经济产业的发展。(3)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通过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2林业对防风固沙的影响

2.1有利于土壤稳固

新疆干旱地区常年降水稀少,地下水缺乏,长期风吹日晒,土地结构愈发脆弱,再加上不合理的农业与工业发展引起了土地过度开发,导致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经常出现沙尘暴,不仅损害人类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生长、威胁建筑安全、破坏生态平衡。而建设林地能有效稳固土壤,减少沙尘暴出现。这是由于风沙在经过林区时,植物枝叶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空气阻力,降低风速。

2.2有利于降低风速

各旷野瞬时风速下,三个不同植被覆盖区的风速都有所差异,且差异明显。这就充分表明,植被类型不同,给风速带来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其中作为牧草覆盖区,对风速的限制作用最低,作为多元化的植被覆盖区,对于风速的限制作用最大。整体上,无论哪种植被覆盖方式都能起到一定降低风速的效果,这表明在新疆干旱区开展林业工程具有减少风力袭扰的作用。

2.3有利于涵养土壤

牧草类植被往往很难涵养土壤,树林则可以起到一定优化土壤养分的效果。这是因为经过林业建设,树木可以借助光热环境进行空气湿度调节,吸附空气中的尘土,并在水汽的不断聚集下,形成降水,缓解干旱。与此同时,秋冬季节枯败的枝叶还可以作为树木生长的养分,进一步涵养土壤,营造出良性的自然循环系统。

3干旱区生态修复实践策略

3.1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选择防风固沙、湿度调节、林草供给等服务类型,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指标体系,尽量弥补以往研究对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绿洲等要素的忽略。用土地利用综合强度指数代替建设用地指标占比,使得测算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基于社会经济指标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进行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有限性,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未能对应匹配,因此,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量化方法是今后研究有待解决的难点。

3.2生态经济化协同发展

新疆地区在社会发展、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匮乏仍是新疆地区生态发展面临的重大限制。其中,生态子系统中占比最大的是沙化面积,土地荒漠化是新疆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因此,要使新疆地区的生态经济效用最大化,就必须坚持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协同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防沙治沙格局。同时,也要培育和鼓励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到防沙治沙工作中,结合各地区的特点,深入开发绿色产业来达到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早日达到地区间社会—经济—生态系统高水平耦合。

3.3注重水资源应用

在林业发展中,水资源极为重要,尤其是在新疆干旱地区,整体水资源稀缺,所以必须采用适宜的应用技术。当前最常见的主要有喷灌、滴灌、微压、渗灌、膜下灌等。通常每种灌溉技术都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所以还需基于树种和生长环境选择适合的技术。以渗灌技术为例,其前期施工比较复杂,整体投资量大,并会给地下水带来影响,所以往往被应用在远期灌溉中。此外,滴灌虽然在节水方面优势比较突出,但难以给地下水进行有效补给,所以也比较适合应用在中远期灌溉中。在新疆地区,为实现水资源充分应用,可以直接在山间坡地修建蓄水池,进行雨水资源储存,在实现有效灌溉的同时,及时补充地下水。另外,由于新疆地区光照更强,空气干燥,水分更易蒸发,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灌溉带来影响。对此,可以引入生态垫技术,以实现水分涵养,提升土壤含水量。

3.4固定沙丘

对于固定沙丘,由于其已经不再流动,所以可以直接使用片状造林法。如果是水位较好的丘间低地,可以进行沙柳和小叶杨混交等;如果水位较低,土壤比较干燥,可以使用刺槐与柠条混交等。如果丘间低地为盐碱地,程度较轻,可以使用小叶杨、旱柳等和乌柳、沙柳等进行混交;如果盐碱程度中等,可以使用沙枣和新疆杨混交;如果盐碱化程度比较严重,可以利用梭梭树等。此外,在沙丘迎风坡的2/3之下种植灌木,如沙柳等;背风坡与迎风坡2/3之上种植半灌木或者草,如沙竹、沙蒿等。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工程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荒漠化工程的实施对新疆地区生态经济的耦合性发挥了积极影响,新疆地区的社会发展、经济状况、生态环境以及这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均呈现递增趋势,社会发展、经济状况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指数都在增加,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也在不断增强。防沙治水协调管理;斑块生态输送区应重点保护,提高生态溢出效应,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1]宋香荣,李家惠.新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2):30-34.

[2]刘国锋,冶建明,琚望静,等.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新疆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1,37(7):8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