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关于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的思考

李婕

中共如皋市委党校    江苏省如皋市   2265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歪风邪气,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但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纪委二次全会讲话中强调: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研究针对性举措,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

为了解如皋市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笔者最近对部分公职人员进行了调研,对象为机关工作人员、镇(区、街道)工作人员村(社区)工作人员,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一共 444份样本,其中机关工作人员144 份,镇(区、街道)工作人员92份,村(社区)工作人员208份。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发放的444份调查问卷中,科级领导干部占8.11%;股级占13.51%;股级以下占78.38%。机关工作人员占32.43%;镇(区、街道)工作人员占32.43%;村(社区)工作人员占35.14%。调查发现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方面

调查发现:在工作中空喊口号,表态多、行动少、落实差,热衷于作秀造势的占38.74%;单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过度留痕,缺乏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的占41.14%一些单位在检查考核时,仍把是否留痕作为评判工作好坏的标准,造成基层单位事事过度留痕。造成该类问题突出的原因如下:一是上级领导部门的督导检查频繁、方式机械且不符合实际,差异化不明显,基层干部被应付;二是部分基层干部政绩观、事业观存在偏差歪曲,热衷于积累所谓的政绩”、“资本,检查方式单一,助长过度留痕风气;三是一些导干部工作水平有限,虽然具备一定责任意识,但由于不懂规律、缺乏本领,缺乏应对新情况新任务的有效方法。

(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

如皋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采取了不少有力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调查中依然发现:认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消极应付,对群众合理诉求推诿扯皮的占27.92%;便民服务单位和政务服务窗口态度差、办事效率低的占26.13%;“新官不理旧事”的占40.03%造成此类问题突出的原因:一是少数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漠视群众合理诉求,消极应付;二是制度建设的不完善。近年来,虽然探索出台了一些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规定,但是在制度执行上为了应付考核而流于形式,执行力力不足、约束力不够。

(三)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

调研显示,少数领导干部不顾实际情况、不经科学论证,违反规定程序乱决策、乱拍板、乱作为,占32.44%一些干部责任意识淡薄,抓工作不紧不实,假作为,占35.14%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方面出现的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行为,究其原因是政绩观存在问题。少数领导干部官僚作风严重,追求个人政治前途,缺乏自觉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本领,错误地把讲规矩敢担当对立起来,追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庸政懒政,不担当、不作为。

二、对策及建议

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是相伴而生的二者虽表现形式不一但根源一致且互为表里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这两个问题对基层工作有极大影响严重束缚了基层干部的手脚影响基层工作的成效。要治理并解决基层突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笔者有以下几个对策建议:

(一)完善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作风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而且要从制度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要完善体制机制构筑制度屏障为基层减负提供制度保障

1.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和完善制度。调研中发现,有些不科学的考核制度,究其根源,在于上级在没有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就制定出台,结果给基层带来了很重的负担。要制定出相对完善的制度就要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扎实推进统筹安排,制定出切实有效接地气的考核制度。

2.重构工作理念科学留痕管理不做“只留痕不留绩为基层干部减负建立长效机制以便基层更加高效地工作。完善落实基层容错纠错机制全力挤压唯过程主义空间完善基层人员薪酬待遇制度激发基层敢为、能为 的动力。

3.完善监督考评体系一是注重考核与激励并行发展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激励机制。二是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顽疾从根源上来讲还是一把手的官僚作风在作祟。因此,要加强对一把手监督制度的完善和落实,通过党内监督、媒体监督、法律监督等方式多管齐下,才能发挥监督真正的作用,从而管好“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

(二)树立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中青年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除了强调“树立”还强调了“践行”,提出了“立”和“行”相统一的要求。

1.坚持日常学习,筑牢正确政绩观的思想根基。基层干部要提高执政本领,就必须静下心来学习。一是做到精准学习。针对不同党员干部群体设置合理实际的理论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学习目标;二是做到灵活学习。开辟多种学习方式,让党员干部能够学思践悟;三是做到适时交流。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研讨、交流,强化党性修养,提升业务素养。

2.坚持人民至上,夯实正确政绩观的行动基础。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作为党员干部,一要在实际工作中用心用情主动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求突破,多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二要提高工作本领。不断增强把握大局、科学决策、依法履职的能力。在面对涉及群众利益的新情况、新问题时,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顺利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三要勇于投身实践。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过程中,要勤于实践,大胆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增长能力和才干。

3.坚持正确事业观,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习近平总书记《之江新语》中指出“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抓好各项工作。‘功成不必在我’,要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践行新时代政德观,“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做到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

规范科学高效的网络办公技术和流程

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重在精准施策、靶向治疗,从实处着眼、出实招破解、用实绩考量。

1.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预先对一些与中心工作关联不强、对提升工作效率促进不大的政务应用安装、微信公众号关注、网络投票等进行研判,将不适宜的应用及时出考核清单,减少层层考核、多头考核等现象。

2.规范政务信息技术使用流程。广泛开展针对催要材料过多政务APP随意推广互联网群组痕迹打卡等问题的自查清理,细化相应管理制度与工作纪律,规范网络在线工作流程和办公。对于同一主题,不同级别视频会议尽量合并召开,提高基层工作效率。

3.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打破数据壁垒。持续优化电子政务系统和OA平台,规范使用办公软件就要推进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壁垒。利用云资源整合基层报送数据,供各级各部门调取使用,减少基层重复报表报表时间;利用大数据平台解决报表重复问题,合并同类事项,实现打包检查。最终目的是利用科技为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腿,从而让干部群众少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