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开采方式下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恢复治理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1
/ 2

不同开采方式下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恢复治理措施研究

武晨曦

身份证号:370983198908100117

摘要:矿山开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不同开采方式下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各异,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恢复治理措施。本文将介绍不同开采方式的特征,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探讨恢复治理措施,以期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开采方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措施

引言

矿山开采是一种为人类社会提供重要资源的重要产业。然而,随着开采过程的不断进行,矿山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与日俱增,其中土地破坏、水资源问题、大气污染和地质灾害等环境问题更是备受关注。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还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制约。因此,针对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恢复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1.不同矿山开采方式

1.1 地下采矿

地下采矿是一种常见的采矿方式,主要适用于开采品位较高、规模较大的矿床。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和开采要求,地下采矿可采用全面法、上向分层法、下向分层法等多种方法。由于地下采矿需要掘进大量的岩石巷道,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破坏。

1.2 露天采矿

露天采矿是一种在矿体表面进行开采的采矿方式,主要适用于埋藏较浅、规模较大的矿床。露天采矿具有较高的开采效率,但会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露天采矿也会产生大量的废石和尾矿,需要进行妥善的处理和利用。

1.3 深海矿山开采

随着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受到重视,深海矿山开采已成为研究热点。深海矿山开采主要适用于海底矿产资源的开采,具有较高的技术和资金要求。由于深海矿山开采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

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2.1 土地破坏

不同开采方式下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中,土地破坏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采矿活动会导致土地占用和破坏,如废石堆、尾矿库等。这些废弃物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会导致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次生环境问题。同时,不同类型的开采方式也会对土地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地下采矿会破坏地下岩体,导致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问题;露天采矿则会剥离地表土层,破坏植被和自然景观。这些土地破坏问题不仅影响当地生态环境,还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产生不良影响。

2.2 水资源问题

采矿业对水资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不同开采方式下的矿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水资源问题,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水污染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与采矿过程中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密切相关。在采矿过程中,需要对矿体进行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同时,采矿活动还可能引起地面塌陷和涌水现象,影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循环。此外,采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如不经过妥善处理,会对周边环境和下游地区的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因此,采矿业对水资源的影响不仅范围广泛,而且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

2.3 大气污染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不同开采方式下的矿山都会产生大量粉尘和废气,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粉尘和废气主要来自爆破、挖掘、运输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中产生的粉尘和废气不仅会污染大气环境,还会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中,爆破作业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同时挖掘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不仅会污染大气环境,还会对作业人员的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此外,废气也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如酸性气体、放射性气体等,不仅会污染大气环境,还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4 地质灾害

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问题。山体滑坡是指山体因重力作用而产生的下滑现象,可能会掩埋作业人员和设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面塌陷则是指地下采空区或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导致的地面沉降现象,不仅会破坏土地资源和建筑设施,还可能危及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此外,矿山开采还可能引发岩爆、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产生严重影响。这些地质灾害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还会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3.1 土地恢复

针对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土地破坏问题,应采取以下恢复治理措施。首先,应进行土地整治和修复工作,以清理废弃物、填平坑洼地、恢复植被等为基础,实现土地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恢复。其次,应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使用规划,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土地恢复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确保恢复治理措施的落实和效果评估,从源头上减少矿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3.2 水资源管理

针对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水资源问题,应采取以下恢复治理措施。首先,应加强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同时,应实行用水计量和水量调度,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加强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其次,应加强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采用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同时,应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监督机制,确保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和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3.3 大气污染控制

针对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应采取以下恢复治理措施。首先,应采取源头控制措施,减少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例如使用环保型的采矿设备和工艺,这不仅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还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能源消耗。其次,应加强大气污染的治理和控制,例如安装除尘设备、建立封闭式的运输系统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粉尘和废气的排放,保护大气环境。同时,应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和降尘措施,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避免职业病的发生。最后,应建立健全的大气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确保大气环境的质量。通过建立完善的大气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大气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3.4 地质灾害防治

针对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灾害问题,应采取以下恢复治理措施。首先,应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和评估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通过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和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其次,应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例如进行土地加固、排水系统建设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应加强周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避免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通过加强周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和隐患。最后,应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和救援体系,可以及时响应和处理地质灾害事件,保障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结语

不同开采方式下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恢复治理措施。通过土地恢复、水资源管理、大气污染控制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保障矿山开采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和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程度,共同推动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广镇,孟燕.露天开采矿山的地质环境调查技术研究[J].新疆有色金属,2023,46(01):31-32.

[2]江杰.组合台阶开采技术在露天矿开采中的研究与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2(2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