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数字经济助推绿色金融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9
/ 3

“双碳”背景下数字经济助推绿色金融发展研究

李霁晨 陈彦羽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

摘要:2020年,“双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将逐步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在此新发展常态下,要想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将数字文明与绿色发展之路有机结合,需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势,助推绿色金融发展。本文通过数字经济和绿色金融的内涵,分析我国数字经济和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提出加快培育新动能、建立合理的绿色金融组织结构以及内部机制、实行绿色金融人才引进及培养和开拓多样化金融创新产品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绿色金融;双碳

【基金项目】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研青年项目“陕西省数字经济竞争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Q04)

【作者简介】李霁晨(1989-),女,讲师,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数字经济;绿色金融;数字文化旅游

我国从可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目标出发,“双碳”计划综合考虑了高质量发展和全面现代化的战略大局,以至于它的提出对全球经济社会都意义重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数字经济在党和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的重大战略作用。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国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大范围的优势,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结合,赋能、改造、提升传统行业,促进新的行业、新的业态、新的发展,推动国家的数字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采用数据战略、整合数据资源、提高数据安全性、发展数据产业,是全球各大经济体的普遍战略抉择。

一、数字经济的内涵

目前我国对于“数字经济”概念的界定普遍借鉴《“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定义:以信息化为中心,以信息化为基础,以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为主体,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主导,以全要素数字化为主导,从而达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1]

在《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中,数字经济的内涵更为具体:以数字技术为中心,以数字科技为主导,以现代化的资讯网络作为主导,把数字科技与现实经济有机融合,推动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重构社会发展方式和治理方式,是一种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为基本架构的“四化”的新的经济形式[2]

二、绿色金融的内涵

    在国外,绿色金融又被称为环境金融,它主要指使用多元化的金融工具向生态领域注入资金,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然而在国内,绿色金融可被理解为可持续金融,是指企业在开展金融活动时要增强环保意识,注重保护环境,强化对环境的管理和防范,从而保持经济增长态势与环保领域的可协调发展[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聚焦于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二者协调发展,纷纷加入关于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随着首次将环保因素引入金融活动绿色金融也应运而生,通过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方面进行改良,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的融合起来,以期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数字经济助推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1.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年)》中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50.2万亿元,较2021年增长10.3%,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1.5%,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水平,产业数字化引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从以电商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现已处于主导地位。

其中,数字产业化向强基础、重创新、筑优势方向转变,规模达到9.2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8.3%。产业数字化将成为我国 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其规模将达4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9%。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发挥引领作用,在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中探索方法更加多样化、贡献巨大。

当前,我国的数字化管理已由基于数字技术的管理转向基于数字经济的管理体制构建。以数据采集、标注、分析、存储等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链的数据资源为基础,对数据资产化的研究逐步深入,数据确权在顶层规划中有序地进行,数据定价、交易流通等重新启动了对数据的研究,并迎来了新的潮流。以北京、上海和深圳为核心,我国的数字经济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串联”的“牵引”模式,并对其它地区的发展起到了强烈的“链接”作用。

2.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金融规模、绿色金融创新、绿色金融科技等都还有待提升。然而,在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迅猛,已取得优异的成果,本文将从政策体系、激励机制、产品体系、监管体系、国际合作和科技发展六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进程。

(1)政策体系

2021年,“十四五”规划中将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抓手,迎来高速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形成了具有系统意义的绿色金融体系。为应对“双碳”目标,2022年绿色金融的改革与创新将重点放在了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设施、绿色出行、生态环境、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等领域,引导绿色金融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2)激励机制

在“十四五”规划的政策机制作用下,我国逐渐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多层级的一系列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央行将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划入央行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范围,农业发展银行正对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绿色权益担保方式方面进行改革,另外于2021年6月起对我国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实施激励约束,评价结果也将被纳入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 

(3)产品体系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多层级的绿色金融产品与市场体系,而在这一体系中,绿色信用与绿色债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体系上已经比较成熟,规模也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步调加快,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发展日益成熟,规模逐渐增大。

(4)监管体系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自律为辅的监管体制,在央行的统领和协调下,对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其职责范围;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也陆续加入绿色金融的监管中。我国针对不同产品分别采取不同监管手段,此外我国正逐步建立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企业必须披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污染物、处理的主要设施和能力等,尤其2016年起,证监会、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央行等机构明文规定信息披露义务并对信息披露相关内容环节进行规范;科创版上市企业也需强制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等。 

(5)国际合作

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加强与国际绿色金融的合作,从绿色金融网络、绿色金融监管、绿色金融平台等建立长久持续的合作,推动与国际绿色金融的协同发展。同时,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逐渐扩大,境内外绿色金融投资更为便利,使国际投资更具有吸引力,活跃绿色金融市场。

(6)科技发展

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和科技的进步,通过扩大科技在绿色金融场景的应用,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提升绿色金融科技监管能力,推动基于区块链、云技术的绿色金融体系的数字化,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香港是亚洲绿色金融的重要推动者,对绿色金融发展贡献巨大。2022年2月15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将以六十亿港币的绿色零散债券,供公众筹措及再筹资,为可再生能源、废物处理及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及环保基建等环保工程提供资金及再筹资。香港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一带一路”的建设添砖加瓦,更为我国绿色金融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3.数字经济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现状

绿色企业甄别、企业信息披露、绿色企业信贷风控、绿色金融产品研发等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绿色金融的体系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例如,“碳账户”目前已实现可识别和引入电子信用卡申请、电子账单、线上缴费等功能,该产品将大数据实时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进行融合,高效监测客户轨迹,拓展数据维度,对客户针对性画像,并考虑到数据采集的安全性,利用隐私计算技术、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策略来加强客户数据安全。

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搭建绿色金融使用效果评级模型,可以反馈绿色金融产品的用户体验效果,为贷后提供高质量保障。无论是针对碳汇交易,还是绿色信贷的指标体系构建,都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持,尤其是跟踪相关主体的动态变化方面,更需要物联网与数字金融服务的创新结合。与此同时,数字普惠金融也在全国大力推广,比如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服务,不断加强针对性以期让服务更加精而全,同时关于线上服务也不断优化升级,让服务更加高效且风险可控。

    较“十三五”初期水平,2021年我国经济绿色发展指数已上升到70.12。从地域分布上来看,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程度较低且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也不够重视,此外可持续发展水平西部地区总体高于中、东部地区。总体来讲“十三五”计划大大降低了各地区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差距和绿色发展水平差距。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发展,在现有情况下,我们应该在如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对于绿色资源的利用程度、环保能力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监管机制和措施还需加强。第二,与绿色金融息息相关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需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三,继续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对水污染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数字化推进让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效率大幅提升。

四、数字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培育新动能、融合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着力点

我国应大力彰显数字经济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金融领域的跨界融合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主导作用。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金融的深层次融合,就要以前瞻性基础研究、攻克关键领域技术壁垒的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新产品制造、新业态重塑、新模式形成,解决人民对信息产品和服务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和落后生产水平不均衡问题。数字经济的变革不但可以降低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社会效率、促进供需均衡,更是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道路、组织形式、行业内部准则以及外部市场等翻天覆地的变革。

2.建立合理的绿色金融组织结构以及内部机制

加快我国绿色金融组织结构的建立健全步伐。要在现有基础上,开创绿色金融职能部门,让其拥用监督权、决策权,他们的作用是针对有关环境的项目提供咨询服务,其次要加大绿色金融有关部门在环境项目上的决策力度。政府应大力扶持在全国范围内多设立绿色银行试点,在国家制定的规范内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把高污染、高耗能的以及其他污染环境的机构纳为重点监管对象。

3.实行绿色金融人才引进及培养,打造绿色金融企业文化

要实行人才储备策略,引进培养绿色金融服务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原行业内部员工采取定向培训,使其熟知绿色金融相关内容以及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利用多样化的渠道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学习,其次要打造具有我国特色的绿色金融服务行业的专项人才队伍,为绿色金融在我国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其次将绿色金融的观念融入到企业日常工作和企业文化中,让员工在耳濡目染中提升自己的技术素养。

4. 开拓金融创新,实现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秉持“取其精华”的学习精神,转变陈旧的经营管理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加强在绿色信贷、衍生品等方面的创新。对于银行业而言,要不断改良、规范绿色信贷业务。

参考文献:

[1]范振雄,段洪涛.数字经济时代的无线电监测探讨[J].我国 无线电,2022(06):82-85.

[2]居桦.数字经济的特征、发展逻辑及发展策略[J].今日财富,2022(23):22-24.

[3]陈畴镛.以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J].浙江经济,2018(04):20-21.

[4]张筌钧,陈坚.绿色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实证研究[J].现代金融,2022(09):40-46.

[5]陈华,沈悦.绿色金融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甘肃社会科学,2022(02):218-225.

[6]刘超,郑垂勇,丁晨辉等.数字经济、绿色金融与绿色技术创新——基于中介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0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