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论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论述

李玉辉

(宁津县房产管理局  山东德州  253400)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屋建筑的施工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可以为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证。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护理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处理

房屋建筑基础施工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地基不均匀沉降、地下水侵蚀、抗剪性能不足等质量缺陷,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产生严重的威胁。地质条件在基础施工中存在显著的影响力,施工单位需在充分掌握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重点加强对膨胀土、软土等不良地质条件的处理。制定基础施工方案时还应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以及载荷等影响因素。

1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基础工程的处理要点

1.1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常见的质量缺陷之一是不均匀沉降,这种缺陷常常对上层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产生严重的危害,因为基础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为上层的构筑物提供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精确的标高控制。不均匀沉降出现之后,部分建筑结构失去了基础的依托,处于一种“悬空”的状态,而这些建筑结构和其他部分连接在一起,受到重力的影响,这些“悬空”的部分会对与其连接的结构产生拉力,一旦结合部位的抗拉强度低于其受到的应力作用,就会导致开裂。尤其在高层建筑中,地基的承载性非常关键,承重失效之后,甚至会导致自下而上的贯穿性裂缝。鉴于此,在地基基础施工中必须严格避免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从原因上看,地下水作用、不良地质条件处理不到位等都会引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1.2处理地下水

基础工程中处理地下水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防止地下水对建筑基础产生压力和浮力。建筑物基础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体或者金属桩体,在有些建筑中还会将地下室作为基础的一部分,这些构筑物的透水性很低,当施工区域的地下水较为丰富时,基础结构会受到地下水的压力和浮力作用,破坏其稳定性;(2)防止地下水引发不均匀沉降问题。地下水会对建筑基础周围土壤层产生浸泡作用,严重时会大幅降低土壤层的模量,导致其在载荷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和下沉;(3)防止地下水侵蚀建筑基础结构。地下水可对建筑物基础产生一定的侵蚀作用,并且钢筋混凝土在吸收大量的水分之后还曾在一定的冻胀风险,长期作用之下会损害基础结构的强度。

1.3提升抗剪性能

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地基变形的条件(变形不能超过规范要求),其二是地基强度条件。在谈及强度条件是就必须考虑到地基的抗剪性能。现阶段的建筑物大多设计为高层,由于地面上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的载荷非常大,并且这些载荷集中在建筑物的基础之上,对周围的土体形成了很强的剪切作用力,如果地基的抗剪性能不足,就会发生剪切破坏,这种情况对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和上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都会产生很大的威胁。因此,在开展建筑基础施工时必须格外关注地基的抗剪性能。

1.4处理软土和膨胀土

在房屋建筑基础工程中,软土地基和膨胀土地基都是非常不利的施工条件。软土的特点是土壤承载能力差、抗剪性能低、易变性沉降等,有些软土含水量非常大,有些软土为黏性差的粉土,这种地基不易夯实,受载荷作用后容易产生不均匀下沉的问题。膨胀土的特点是土壤中含有较多亲水性突出的矿物质,这种土壤在吸收水分之后会产生较为显著的体积膨胀,如果将建筑物建造在膨胀土上,当其受到降雨、降雪天气的作用,建筑物基础会承受来自土壤的作用力,这是一种破坏建筑物基础和上层结构的不良土壤条件。

2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处理

2.1土钉墙支护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土钉墙支护施工技术是最基础的地基加固技术,可以将土钉墙与混凝土结合起来,加强整个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为了保证土钉墙支护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要对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以及环境条件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并根据相关行业要求对部分劣质土层进行恰当的处理。其次,完成基础性勘测之后,还要获取并整理施工现场的各种数据信息,明确具体的钻机摆放位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整,防止位置偏移问题的出现。再次,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实施钻孔操作,并做好钻孔位置的清洁工作,打入土钉。最后,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实施混凝土喷射,推进施工进度。

2.2抛石挤淤法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抛石挤淤法是最基础的施工技术,即将石头抛掷到下方的土内,然后根据施工要求加强石头直径的控制。在应用抛石挤淤法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加强石头性能的关注与控制,例如石头的抗风化能力、硬度要求等,从而防止石头出现风化,影响淤泥排除效果,使施工现场的土质变为淤泥类土壤。其次,在地基施工处理过程中,要将石头的抛掷方向控制在土层坡向,注重石头的抛掷频率和抛掷重量的控制。例如,如果土层偏低,那么就可以使用两边抛掷的方法,对土质摩擦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提升淤泥排除效果。最后,加强施工情况的分析与调控,通过使用抛石挤淤法提升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还可以在后期施工中,将隔膜放置到地基周围,避免出现淤泥回流的问题。这种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是可操作性强、施工材料易得、施工成本可控。

2.3粉喷桩技术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粉喷桩技术的应用,需要与其他施工技术条件相互配合。首先,针对无法满足施工要求的低地基泥土情况的处理,为了实现施工目标,需要加强相关结构地基基础的控制。其次,在应用粉喷桩技术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地基基础承载能力的管理与控制,并与高质量标准的桩基配合使用,加强地基施工的约束与加固效果,确保可以严格按照既定的施工方案开展施工作业。

2.4强夯法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强夯法是最基础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可以对地基进行夯实处理,如果再加上专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其相应的固结技术效果将更加显著。首先,在应用强夯法的时候,要加强重力的合理利用,让重锤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自由下落,进而起到夯实土层,加快地基的凝固速度,强化地基的承载能力。其次,加强土壤特性的分析。一般情况下,强夯法在黏土性或者沙土等地基中的应用效果最好。如果地基中存在游离水等情况,还要强化砂石地基的填充效果,提升土层的粘性,加强土层厚度的控制。最后,还要对地基进行找平,提升地基的平整性,加强地基下陷等问题的集中处理,确保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可以为上层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供保证。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与严重性等特点。只有对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妥善的处理和优化,并对地基基础施工进行全面的勘察、对地基基础施工方案进行科学的制定,才能够不断的提升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提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志伟.浅析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3,19(13):21-23.

[2]赵强.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4):1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