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基于信息化的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效果评价

杨阳

富锦市中心医院  156100

【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信息化的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月-12月本院6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以双盲法分组,各30例。参照组实施传统管理,研究组实施信息化管理。对比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中实施信息化管理,可显著提高管理质量,利于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护理管理;基层医院;信息化管理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ursing management in basic hospitals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2, 60 nursing staff in our hospital were included as observation objects and pided into 30 cases each by double-blind method. The reference group implements traditional management, and the research group implement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mpare the management effect. 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score of nursing staff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primary hospital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nursing staff.

【 Key words 】 Nursing management; Basic hospital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在医院工作中,护理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密切相关。然而,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也未能有效提升护士的工作质量【1】。引入现代信息化管理方式进入医疗行业,不仅简化了管理流程,还可以通过内部网络进行护理人员的管理培训和信息共享,从而降低了医院的培训成本。因此,优化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是,国内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不平衡现象,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大多数医院尚未建立完整的医疗服务管理信息系统【2】。因此,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院于2022年引入了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运用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管理结果。以下是对此的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2年1月-12月本院6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以双盲法分组,各30例,均为女性。研究组,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5.6±2.7)岁。参照组,年龄21-32岁,平均(26.1±2.4)岁。组间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建立相应的护理规章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出现异常事件及时上报等。

研究组实施信息化管理:(1)建立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模块包含人事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管理等,并与院内HIS系统实施共享。(2)人事管理:建立护理人员档案,了解护理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基础信息,由护理人员自行上传。工作安排以及工作调动、外出学习时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特长、学历等合理选择。(3)护理质量管理:每月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的理论考试成绩以及综合护理表现进行评分,并上传系统,将评分成绩纳入绩效考核标准。护理部可根据评分了解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制定相应的培训项目。并且可进行线上培训,并上传课件,方便护理人员反复观看。(4)护理排班:根据每一名护士的专业能力,科室特点,合理进行排班,并且在排班管理模块中设置考核、请假功能,利于统计考勤。护士长可进入查看班次,利于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调整班次,确保人员分配合理。(5)病区事物管理:设计清单式检查单,以表格的形式记录护理情况,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时,要求护理人员上传发生原因、处理措施、造成的后果等。护士长进行查看,总结发生原因,提出整改意见。

1.3 观察指标

1.3.1护士综合能力:以本院自行设计的《护士综合能力量表》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能力进行评分,共5项,每项20分,满分100分,分数与护士综合能力呈正相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以SPSS 17.0软件处理。计量(±s)行t检验;计数n(%)以X2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护士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参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法律法规

临床护理

专业发展

人际关系

评判性思维

研究组

30

18.14±2.78

19.11±2.56

18.59±2.43

18.96±2.57

17.69±2.53

参照组

30

15.32±1.54

16.13±1.27

14.26±1.43

15.11±1.23

13.36±1.14

t

4.860

5.712

8.411

7.401

8.54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与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高质量的护理在患者康复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传统医院管理中,护士的工作主要依赖于书面资料,这导致工作流程缓慢且监督力度不足【3】。为了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信息化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可以发现,信息化管理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分析通过采用信息化培训模式,可以对护理人员展开分级培训和考核。将手机作为移动设备的载体,利用网络免费的学习软件作为培训工具,实现线上培训和在线考试【4】。护理人员可以在碎片时间内充分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并回溯到培训课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等限制,提高了培训效果。根据沈志莹等人的研究报告,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可以协助护士建立一个长期、系统、持续的训练系统,并整合和共享训练资源,提高分级训练的管理效能,减少管理人员在培训过程中的精力和时间消耗。无纸化考试的实现使管理员可以在后台了解随堂测试分数、完成情况和完成时间等学习情况,降低了培训的人力成本和考试费用【5-6】。采用多样化的互联网+护理训练模式可以增强护士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考试及格率和满意度,同时有效提升医院护理人才梯队的培养和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

综上,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管理,可实现系统化管理,利于护理人员综合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卢慧,崔岩,张海波,等.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构建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及其在膀胱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6):147-150.

[2]谢萍,孙秀云.机动护士信息化管理在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20,34(3):514-516.

[3]李丽,谢婧,季林,等.整合型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5):2259-2261.

[4]丁相瑜,杨光,刘畅,等.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在提高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管理质量中的观察[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4):127-131.

[5]潘艳.护理风险综合评估信息系统在普外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4):68-69

[6]胡燕华,瞿广玲.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9):17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