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儿科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课程思政融入儿科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朱蒙蒙

342224199301041344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妇幼保健院  5292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儿科学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医学生。通过分析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强调了儿科医学教育中的伦理、社会责任和价值观教育。在实践中,本文发现将课程思政与儿科学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医学知识水平,还能够塑造医学生的品格,使其成为有社会担当的医学专业人才。本文总结了实践经验和成果,并呼吁更多的医学院校采用类似的教育模式,以推动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儿科学;医学教育;伦理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实践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培养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伦理观念的青年一代。医学教育作为高度专业化和社会责任重大的领域之一,更加需要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其中,以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儿科学作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入儿科学教学,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医学生的高要求,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理论基础

课程思政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伦理观念的青年一代。

2.1 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强调教育应该不仅仅是知识传递,更是品格塑造,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对伦理道德的重视。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培养专业人才,还包括培养社会公民。

2.2 课程思政与医学教育的关系

医学教育作为高度专业化和社会责任重大的领域,自然需要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其中。医生不仅需要掌握临床技能,还需要具备高度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医学教育应该培养出既懂医学,又懂人文的医学专业人才。所以,将课程思政与医学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医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伦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为患者和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2.3 儿科学教育的特点和挑战

儿科学教育在医学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儿科医生需要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患者,治疗儿童疾病涉及到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所以,儿科学教育不仅需要传授医学知识,还需要注重儿童心理、家庭互动等方面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儿科学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医学生理解儿童的特殊需求,提高对患儿和其家庭的关怀和尊重。

三、课程思政融入儿科学教学的实践

3.1 实施策略和方法

融入课程思政的儿科学教学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通过讨论伦理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伦理道德问题。这些案例可以涵盖儿科医学实践中的伦理难题,例如医学抉择、患儿家庭关怀等。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可以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伦理观点。

另外,模拟患儿家庭互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扮演医生和患者家庭成员的角色,体验到儿科医生在与患儿及其家庭交往中需要处理的伦理和沟通挑战。这种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敏感性、沟通能力和同理心。

3.2 教材设计与开发

成功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和开发教材。教材应该包括与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相关的案例研究、文献资料和多媒体资源。这些教材可以用于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个人研究。另外,教材还应强调儿科医学领域的伦理准则和法规,以指导学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行为。

教材设计还可以考虑引入国际经验和跨学科知识。儿科医学的伦理和社会责任不仅仅局限于医学领域,还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多个学科。所以,教材可以引用国际上的最佳实践,并结合跨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对伦理挑战。

3.3 教学案例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课程思政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可以分析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例如,可以讨论一个实际的儿科病例,考察学生在面对患儿和家庭时如何应用伦理原则,以及他们的决策对患者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伦理问题、正确应对挑战,并在实际操作中体现出社会责任感。

另外,教学案例还可以包括医学伦理的历史演变和重大事件,以帮助学生理解伦理观念的演变和医学伦理的重要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案例,可以促使学生深刻思考并内化伦理原则,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做好伦理道德准备。

四、教育效果评估

4.1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课程思政融入儿科学教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仅掌握了儿科医学知识,还培养了扎实的伦理道德基础。学生在伦理决策方面表现出更高的自信和能力,能够在面对伦理困境时做出明智的决策。另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得到了增强,更加关注患儿及其家庭的全面需求,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综合来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课程思政在儿科学教学中的显著成果之一。

4.2 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培养

课程思政的融入使学生对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的理解更加深刻。他们不再将医学仅仅视为一门技术,而是将其与伦理原则有机结合。学生更加注重医患关系的建立,尊重患者的权利和意见,积极参与医疗决策的过程。另外,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也有了明显提升,更加关心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积极参与医疗援助活动。通过培养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在儿科学教学中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3 学生反馈和认知变化

学生的反馈和认知变化也是评估教育效果的重要方面。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到了宝贵的信息。学生普遍表示,课程思政的融入丰富了他们的医学教育体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医学与伦理的关联。他们认为伦理课程和案例分析对于提高伦理决策能力非常有帮助,增强了自身的职业素养。另外,学生的认知变化也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得以体现,他们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更加积极地参与团队合作,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课程思政融入儿科学教学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得以培养,而学生的反馈和认知变化也证明了这一实践的积极影响。通过持续的改进和深化,课程思政在儿科学教学中将继续为培养有社会担当的医学专业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五、结论

本研究的实践表明,将课程思政融入儿科学教学是一项有效的教育策略。通过实施策略和方法、教材设计、案例分析以及教育效果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得以培养。这一实践不仅有助于医学生的职业发展,还为他们成为社会有担当的医学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教育模式和教材设计的效果,以及更广泛的实施情况,可以期望这一研究可以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促进更多教育领域的思政实践。

参考文献:

[1]聂晓伟,李在玲,黎媛等.课程思政融入儿科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25):117-119.

[2]郭艺,李芳,张志勇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儿科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构建与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10):24-28.

[3]袁哲锋,叶璟,张玲燕等.课程思政融入儿科临床模拟医学教学的路径探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2,20(05):436-438.

[4]卜美玲,刘瑞婷,赵文星.课程思政融入“儿科学”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20(1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