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追问促进高效课堂——以《搭积木比赛》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有效追问促进高效课堂——以《搭积木比赛》为例

张敏

成都市西平小学校610100

一、研究背景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是以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核心而展开的,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一种高频对话。每一个关键内容的学习都由浅入深的,所以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从表象认识到本质理解的过程,包括首次提问和后续的不断追问。课堂上教师的追问高频进行,但无效的追问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的无序和混乱,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反而给学生的思维以负影响。

追问是在学生回答了首次提问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的二次提问,所以追问的内容即是涉及重难点的关键问题,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支撑,所以在什么内容上、在什么时间点上教师应当追问,追问的程度应该如何都是需要仔细探讨的。

二、理论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巧妙的给学生铺石搭路,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必须以主体为中心,以学生的视角考虑如何进行层层问题的提出,给予学生良好的知识获得体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成功,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追问策略

  1. 明晰追问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是以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核心而展开的,追问在课堂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激发学生求知欲。第二 ,帮助学生引路,层层递进。第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第四,利于完善知识结构,明确知识本质。

  1. 捕捉追问的时机

有效的追问,把握时机非常重要,不可为问而问,随意而问。第一,学生思维不畅时,启发式追问,帮助学生寻找和发现思考的方向,打开学生的思路。第二,学生思维脱节时,提示式追问,可以给学生提供思维的跳板,承接前后两段式的思维板块。第三,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式追问,引发学生产生进一步的深层思考,通畅思维过程。第四,学生思维活跃时,探索式追问,以问点睛,提升思维高度和深度,透彻感受知识本质。

  1. 把握追问的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师追问的基础和依据,追问必然是指向教材和当堂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的,第一,课堂关键知识点;第二,课堂模糊知识点;第三,课堂矛盾知识点。

四、案例分析

    以北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搭积木比赛》精学课为例。

  1. 场景一

基于学情,任务一安排学生自主探究,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并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在学生组间交流后,引导学生梳理观察方法和画图方法,提出追问“你是怎么画图的,有什么好方法吗”,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进行总结描述,对后面再次解决观察画图的问题提供解决模型。对比两组图形,追问“为什么只能看到3个或4个小正方形”以及“对比两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这都是在学生思维活跃时,面对课堂的关键知识点,有强烈的深入思考欲望下探索式的追问,可以给学生提供深入思考的时机和思考的方向。

  1. 场景二

在还原立体图形的学习过程中,以侦探破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先后给出信息,让学生寻找信息还原立体图形。在给出第一个信息后提问:你能根据这条线索找到小偷吗?考虑这个问题思维程度不需太高,因此这个问题提得较有开放性,可以多个角度来思考和说明原因。当小组的搭法不完整时,捕捉时机,及时追问:上层的3个小正方体的位置还可以变换吗?面对模糊的搭法,引导思维受阻的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想象更多的搭法,补全类型。

引导式的追问,给予学生上坡的牵引力,既提供给他们的助力,也鼓励他们继续思考,进而达到思维结果的完善。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式的追问可以帮助学生思维变得通畅,能够自然而然形成进一步的思考、联想,尤其在学生面对课堂的模糊知识点时,需要学生作为主角形成知识点,另一方面也需要老师给出一个可以继续思考的支点。

  1. 场景三

在任务四的活动中,仍以破案的情境进行,给出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及小正方体的个数,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搭一搭的任务,小组汇报有五种搭法,一一摆出并进行验证,此时追问:为什么只提供上面看到的图形,就能准确找到有几种搭法?跟上面总结的“已知两个方向的形状,确定搭法”这一结论相矛盾,这个本课中关键知识点,也是此时的矛盾知识点。

针对矛盾知识点的出现,及时的追问是必不可少的。此时的追问能够帮助学生思考和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理解“已知两个方向的形状可以确定搭法”和“已知一个方向的形状与小正方体的个数可以确定搭法”,深入发现两个结论的相同点。

五、总结反思

1.追问的过程,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追问不仅是教师帮助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形成知识的利器,也可以给教师提供学生的一部分学习信息,例如学生知识的来源,思维的走向和模式等,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让问题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追问的精准性,要求教师充分预设。有效的追问必须捕捉时机,把握内容,但如何捕捉、怎么把握,必然是在教师对课堂内容透彻理解、充分预设后才能达到的效果。如何设计问题和内容,首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确定,追 问要为落实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服务,要在关键问题上进行,要去考虑,当抛出某个问题后,不同学生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反应,预设得越充分回应就越自如。

3.追问的对象,需要教师“因生制问”。一个班级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追问哪些学生,这又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所以在选择追问对象时,也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追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不同深度的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所以有效的追问是数学课堂顺利进行的助力。追问是要引发“最易发展者”在他们的思维层次里,以及“最近发展区”这个范围中做出有效的思考。总的说来,课堂中的追问应“问得其所”。追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要让学生从课堂上的“被追问”走向“主动追问”,这才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