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介入治疗”?哪些病适合介入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什么是“介入治疗”?哪些病适合介入治疗?

                       许泽兵

阆中市人民医院                             四川   阆中  637400

一、介入治疗的简述

介入治疗属于外科和内科之间的一种新型治疗形式,其中不仅包含了血管内介入治疗,还包括了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前介入治疗已经同外科和内科一起被称作“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治疗形式不需要开刀,也不会将病灶暴露在外,只需要在血管和皮肤位置处开通一个只有几毫米直径的通道。此外,还可以建立在人体自身的管道基础上,借助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以及B超等设备,来治疗病灶位置,所形成的创口较小。详细来说就是,通过血管或者皮肤利用穿刺技术,将相应的药物注射到病灶位置,从而使病灶处的血供发生改变。如,在对肿瘤病灶进行治疗时,主要注射堵塞肿瘤血管和高浓度抗癌等功能的药物;而对血栓进行治疗时,主要注射粉碎血栓和溶解血栓的药物。除此以外,在对人体内管道方面的问题进行治疗时,可以在血管或者胆管、食管、肠管以及气管等管道当中放置相应的材料和器材,以此达到管道正常功能恢复的目的。例如,在血管内放置材料和器材,能够帮助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恢复正常;若是在胆管内放置材料和器材,可以缓解肝脏中存在的胆汁淤积问题;若是在食管内放置,能够使进食得到改善;放置到肠管内,可以使肠道消化功能恢复正常;放置到气管内,能够使呼吸得到改善。

二、临床中介入治疗的应用

1、脑血管造影术

该技术适合运用到确诊脑血管疾病、脑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前栓塞和脑血管病变治疗前的造影检查。主要操作就是经过股动脉将导管前段送入到双侧颈内和颈外动脉处或者椎动脉中,从而实现造影。在此过程中,脑血管结构可以借助数字减影技术以影响形式展现出来,以此为医生确诊脑血管疾病和颅内占位性病变提供帮助。

2、脑动静脉畸形血管栓塞术

该技术可以运用到脑血管病变位置处于深部或者重要功能中枢治疗当中。此外,也可在脑血管疾病手术治疗开始前进行预防性栓塞使用。

3、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术

该技术的主要适用因为外伤而导致颈内动脉出现海绵窦瘘情况,以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出现大出血、鼻出血、颅内缺血性中风、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急诊治疗。

4、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该技术适用于不存在出血问题的囊性动脉瘤、治疗因为颅内囊状动脉瘤出血而引发脑血管痉挛问题之前,开展的动脉瘤栓塞术、动脉瘤过大等问题。

5、脑膜瘤外科术前栓塞术

若是患者脑膜瘤有着极其丰富的血管遍布,在开始外科手术以前。需要采取介入技术将栓塞的材料灌注到为脑膜瘤供血的血管当中,从而为后续手术提供帮助,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死亡率以及致残率。

6、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动脉内溶栓治疗

当患者发生急性脑血栓,且血栓形成的时间不超过6小时,则可以使用介入治疗技术。除此之外,在对其他疾病进行治疗时,突然并发了急性血栓和脑栓塞时,也可以采用介入治疗。

7、脑胶质瘤动脉内化疗术

若是肿瘤患者受到肿瘤位置影响,而无法采取手术形式时,可以选择介入治疗。并且该技术也可以运用到放疗以前或者手术治疗以后,出现了复发的情况。此外,该技术也常常为无法彻底切除的手术提供后续的辅助治疗。

8、冠状动脉腔内激光成形术

该介入治疗技术,常常运用到受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而引发的狭窄或者阻塞问题。同时,当冠状动脉中有血栓问题时,也可以对该技术进行使用。并且该介入技术还可以为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提供帮助。通过介入治疗,能够达到溶栓和疏通冠状动脉的效果。

9、动脉导管未闭堵塞术

该形式对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合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也可以使已经结扎的动脉导管实现再通。但新生儿不适合对该形式进行采用,此外,若是患者自身的肺动脉高压极为严重时,也无法使用该形式进行治疗。

10、上腔静脉成形术

该技术形式可以治疗因为受到外部压力影响,而使得自身出现了移位、阻塞和狭窄等问题的患者。与此同时,患有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双上腔静脉和存在先天或后天心脏病问题的患者,也同样适用该介入治疗技术。

11、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术

当患者突然出现了大咳血问题,不仅无法明确致使咳血的原因,还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时,需要及时地开展外科手术。而此时通常会采取该技术,预先明确出血的位置,确保手术效果和针对性。当患者肺部疑似有肿瘤存在时,也会对该造影技术进行采用;若是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怀疑患者存在畸形的支气管动静脉、动脉瘤或者肺动脉异常时,该技术形式能够为其精准地诊断提供帮助。

12、肺癌介入治疗

无论患者属于原发性肺癌,还是转移性肺癌,在采取介入治疗时,都需要进行插管穿刺。在操作时,导管前端通常会通过外周动脉或外周静脉进入到患者支气管动脉或肺动脉处。然后,将抗肿瘤药物灌注其中。还有一些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时,会将栓塞剂灌注到为肺部肿瘤供血的动脉当中,以此实现对肿瘤生长的控制。

13、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

为了确定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位置以及肝脾破裂位置时,通常会采取该技术来进行确定。此外,若是患者的肝、胆、胰、脾等处可能存在血管性病变或者肿瘤病变时,通过该检查能够为医生诊断和确诊提供参考。

14、经皮穿刺胆道成形术

一般会运用到胆管炎性狭窄、术后狭窄、胆管癌所引发的恶性狭窄以及外部压力而引发的胆管狭窄等问题中。通过借助介入技术,将支架放入到胆管当中,可以实现胆管再通。

15、肝动脉内灌注及栓塞术

患者若是出现了巨块型、结节型以及转移性肝癌问题,且不愿意手术或者无法手术时,可以采取该介入治疗形式。在此过程中,主要是使导管进入到供应肿瘤血液的血动脉当中,然后将抗癌药物或者栓塞剂灌注其中。最终达到破坏肿瘤细胞,使肿瘤逐渐缩小,甚至消失的目的。此外,肺癌手术前的准备和手术后的预防性治疗、肝血管瘤栓塞及术前栓塞等情况下,也同样使用该形式。

采取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不需要将病灶暴露出来。仅需在皮肤处开一道几毫米的创口,就可以实现治疗目的;患者在选择该治疗形式时,不需要采取全身麻醉形式,大大降低了麻醉可能带来的风险问题;介入治疗因为所产生的创口较小,所以同传统手术相比恢复速度较快,且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不会给人体带来过大的影响;针对有较大治疗难度的恶性肿瘤患者来说,通过介入治疗的形式,可以使药物直达病灶。降低了传统治疗给身体以及其他组织器官带来的副作用影响。同时,肿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若是充分结合传统外科切除手术形式以及介入治疗形式,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