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IgG4沉积与原发性膜性肾病临床及病理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5
/ 2

肾小球IgG4沉积与原发性膜性肾病临床及病理的关系

李国修

烟台莱阳市团旺中心卫生院 265217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肾小球IgG4(免疫球蛋白G4)沉积与原发性膜性肾病临床及病理关系。方法:于2022年04月--2023年04月接收100例伴有IgG沉积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临床对象,探讨肾小球IgG4临床分布特征,分析肾小球IgG4阳性与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病理关系。结果:100例患者中84例IgG4阳性[47例弱阳性(1+)、24例中度阳性(2+)、13例强阳性(3+、4+)],16例IgG4阴性。IgG4阳性患者尿蛋白定量高于IgG4阴性患者,血白蛋白低于IgG4阴性患者(P<0.05)。结论:肾小球IgG4阳性程度与原发性膜性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

【关键词】肾小球;免疫球蛋白G;原发性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是一种肾病综合征,在成人群体中普遍多见,随着病情加重,可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临床特点以肾小球免疫球蛋白沉积、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呈弥漫性增加为主[1]。而免疫球蛋白沉积以免疫球蛋白G(IgG)为主,包括4个亚型(IgG1、IgG2、IgG3、IgG4),各亚型结构以及结核Fc受体的能力各有不同,可导致各亚型出现不一样的生物学效应[2]。现阶段有报道发现IgG1、IgG3亚型主要参与继发性膜性肾病的病理发展,而原发性膜性肾病发展过程中,以IgG4亚型参与居多[3]。IgG4沉积与原发性膜性肾病发展、预后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4]。故本研究纳入100例伴有IgG沉积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探讨了肾小球IgG4沉积与肾病之间的关系,期望为现代临床有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提供支持。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100例伴有IgG沉积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均于2022年04月--2023年04月纳入,均通过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膜性肾病,且免疫荧光、IgG染色提示IgG沉积≥1+;光镜观察发现≥10个肾小球;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继发性膜性肾病、狼疮肾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恶性肿瘤患者。其中63例男性、37例女性,年龄范围21-81岁,平均(50.58±11.58)岁;病程1-5个月,平均(2.62±1.74)个月;34例用过免疫抑制剂,44例合并高血压。

1.2方法

收集所有观察对象肾功能检查结果(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血白蛋白、血肌酐)、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IgG、IgA、IgM)。尿蛋白定量低于0.3g/24h判定为完全缓解,尿蛋白定量0.3-3.5g/24h为部分缓解,尿蛋白定量>3.5g/24h判定为未缓解。肾小球免疫复合物IgG4沉积给予免疫荧光法测定,检验结果1+则视为IgG4阳性,其中1+属于弱阳性,2+属于中等阳性,3+与4+属于强阳性。

1.3数据统计处理

使用SPSS22.0医学软件给予统计,计数资料用x2检验并描述为[例(n)、百分率(%)];计量资料用t检验并描述为均数±标准差();当结果P值<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肾小球IgG4阳性与阴性的临床病理对比

本研究100例患者中84例IgG4阳性、16例IgG4阴性,二者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肾小球IgG4阳性与阴性的临床病理对比

观察指标

阳性(n=84)

阴性(n=16)

P

男/女

51/33

12/4

0.083

尿蛋白定量(g/24h)

3.93±0.61

2.24±0.55

0.001

血白蛋白(g/L)

23.53±4.17

29.66±3.85

0.019

血肌酐(umol/L)

81.14±12.98

83.55±13.56

0.077

肾小球滤过率(ml/min)

89.98±15.72

90.22±16.59

0.518

IgG(mg/L)

5598±245

5437±251

0.056

IgA(mg/L)

1206±187

1156±198

0.063

IgM(mg/L)

826±44

813±37

0.094

肾小管萎缩

18

4

0.104

肾小球硬化

16

3

0.215

2.2肾小球IgG4阳性不同程度患者的临床病理对比

本研究84例IgG4阳性患者中,47例弱阳性(1+)、24例中度阳性(2+)、13例强阳性(3+、4+)。二者结果见表2。

表2 肾小球IgG4阳性不同程度患者的临床病理对比

观察指标

弱阳性(n=47)

中阳性(n=24)

强阳性(n=13)

P

男/女

29/18

14/10

8/5

0.083

尿蛋白定量(g/24h)

3.76±0.66

4.42±1.57

5.06±1.38

0.000

血白蛋白(g/L)

21.95±2.21

19.72±3.45

16.55±2.67

0.000

血肌酐(umol/L)

75.45±8.19

81.62±7.75

85.46±5.34

0.051

肾小球滤过率(ml/min)

90.93±6.54

88.76±6.56

83.42±7.85

0.603

IgG(mg/L)

5993±231

5567±268

5139±270

0.066

IgA(mg/L)

1074±169

997±105

948±114

0.058

IgM(mg/L)

808±45

796±36

737±48

0.083

肾小管萎缩

4

4

10

0.076

肾小球硬化

2

5

9

0.827

3讨论

   IgG沉积为膜性肾病主要特征,尤其是IgG4亚型,阳性越强,尿蛋白定量越高,血白蛋白越低[5],由此说明IgG4沉积可作为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主要的预后评估指标,能够客观反映出原发性膜性肾病治疗反应,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指导。

IgG4亚型可通过Th2辅助T细胞活化B细胞,在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与抗原结合,可产生大量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6]。白细胞可通过Th2转换免疫复合物类别,增加IgG4亚型。尤其是白细胞介素-4,可介导IgG4亚型应答,促使IgG4亚型升高[7]。本研究中,100例患者中,结果发现84例IgG4阳性,其中47例弱阳性(1+)、24例中度阳性(2+)、13例强阳性(3+、4+),并且随着IgG4亚型阳性增强,尿蛋白定量逐渐升高,血白蛋白逐渐降低。但是需注意的是,本研究观察时间短,纳入样本量少,未来临床有必要纳入更多样本量进行长期追踪,以论证IgG4亚型与肾病远期预后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邓文超,郭鹏,杨伟鹏,等.伴免疫球蛋白G沉积原发性膜性肾病病人疾病缓解影响因素及与肾小球免疫球蛋白G4表达强度的关系研究[J].安徽医药,2023,27(03):515-519.

[2]潘林林,包蓓艳.伴或不伴C3沉积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33):23-28.

[3]李艳,裴依菲,刘玲.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外周血CysC补体C3补体C4水平及临床意义[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2,28(02):11-15.

[4]何志军,武强,刘畅,等.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3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1,28(03):199-201+206.

[5]郭广凤,谢大星,张雪琴,等.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生物标记物相关研究进展[J].新疆医学,2020,50(07):737-741.

[6]卢涛,聂晟,汪永平,等.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J].江苏医药,2019,45(11):1181-1184+1076.

[7]安智,郑娜,雒华.139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不同年龄阶段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