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沈宇

510121198903276117

摘要:高层建筑施工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对于一些吊装、深基坑等专项施工而言,更是需要细心和加强管理。文章主要对建筑施工下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探讨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关键字:高层建筑;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安全风险

引言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涉及到的工艺和技术非常复杂的。同时由于施工过程会受到人为、地质、设备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存在着大量的潜在安全风险,一旦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无法进行管控,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成本。随着人们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于施工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施工应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因素的控制。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水平,就需要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1风险管理内涵及特点

风险管理的内涵以及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首先,风险识别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管理者为了能够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有效地识别,就必须要通过各种途径对施工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根据这些调查和分析结果来确定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其次,风险评价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管理者为了能够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地识别和评估,就必须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手段来对施工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风险控制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消除各种危险因素所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控制[1]。图1为安全风险管理基本体系。

2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2.1从业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意识

目前来说,多数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大多将精力集中于工程设计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较少关注到施工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对标准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更是缺乏了解,甚至有部分企业随意缩减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成本,且未形成系统化的安全管理体系,难以为从业人员的日常作业提供保障。一些建筑企业虽能够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但落实期间并未持续学习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技术,较少开展安全管理研究活动,不利于创新安全管理模式。长期秉持固定、陈旧的安全管理观念,可能导致部分安全隐患难以第一时间得到排查,无法引起从业人员对安全隐患的重视。

2.2安全管理措施不科学

部分建筑企业虽然结合建筑工程和施工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编制了分部(分项)施工安全管理专项方案,并已及时立项,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自为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写一套办一套的不良风气。另外,部分建筑企业未编制专项施工安全管理方案,也没有针对工程建设进行分部(分项)安全管理技术交底,不仅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不足,还加大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风险。

2.3施工操作不够规范

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量十分庞大,每一个施工操作都要规范的进行,避免引发程度不等的安全事故。在施工过程中,脚手架搭建不规范、脚手板中杂物过多,拆模操作不规范等,均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不仅会威胁作业人员生命安全,还会加大安全事故出现概率,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3.1培养安全施工管理意识

立足于全局角度而言,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人员在受教育水平、自我认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此,施工工作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大有不同。部分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人员普遍认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并无实际意义,导致他们施工作业期间未能严格按照相关安全管理要求进行,这无疑会提高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为此,建筑企业需要积极落实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工作,使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人员能够意识到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安全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强化参与建筑工程项目中所有人员的安全施工管理认知,有效培养相关人员的安全施工管理意识。

3.2建立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顺利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只有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创建的完善性和健全性,才能够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随着我国不断扩大的建筑工程项目规模,使得施工流程愈发繁琐,若安全管理体系缺乏完善性,就难以在施工环节中顺利开展安全管理与安全施工工作。建立工程安全管理制度与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应当在安全管理体系之中充分落实安全责任,使安全管理制度内容符合施工实际情况,同时,第一时间控制工作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从而强化安全管理工作效果,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考核相关工作人员,强化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探寻各种安全问题,全方位防控施工各类风险,为施工人员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3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培训机制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我国职能机构为了保障施工安全,陆续出台了有关法律、法规,确保施工现场人员可以安全地完成施工作业,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因此,根据有关法规的要求,施工单位应构建科学的安全知识培训体系,提升现场人员安全意识,规范各种施工作业行为,加强自身责任意识,杜绝安全事故出现。另外,通过开展高质量的安全教育培训,可以帮助施工人员了解安全知识,进一步提升安全防护能力,规范完成各种施工操作,保证施工可以安全有序的开展。另外,在开始施工前,施工单位要做好岗前安全教育工作,并对安全教育效果进行测验与考核,如果考核不通过则要禁止其参与现场施工作业,同时要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安全交底工作,帮助现场人员了解安全知识,最大限度的将人员安全隐患因素消除彻底。

3.4强化安全技术

一方面,检查脚手架工程。根据规范和标准搭设脚手架,使用质量合格脚手架,并设置独立的卸料平台。在设计并计算搭设方案时,需要获得技术人员审批后进行搭设,一般结构脚手架立杆距离在1.5m范围内,大小横杆间距在1.2m和1.0m范围内,立杆间距在1.5m范围内,外脚手架需要以15~18m作为一段支撑结构,同时采用挑、撑、吊等方式分段将荷载分卸直至建筑物,其与建筑物拉接点的垂直距离在4m范围内,水平距离在4.5m范围内,与水平横杆固定,接头长度在150mm范围内。另一方面,检查施工机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用机械是塔式起重机、龙门架、中小型机具等设备,其中起重机是重点检查项目,现场检查检测报告、限制和限位装置等,并检查操作人员上岗证。而龙门架检查主要集中在架体安装、纤维保险装置、吊篮、短绳、缆风绳等部分,确保架体安装稳定可靠,装置安装齐全。中小型机具则需要检查好防护装置、传动部分等,保证各种装置齐全、运行良好。另外,需要管控好现场用电,根据规范用电和要求编制临时用电计划,为现场外侧和外电架空线路间防护预留安全操作空间。塔式起重机和10kV以下架空线边距需要超过2m,水平距离最小不低于2m。现场用电系统使用三相五线系统,明确划分工作区域以及保护区域。

结语

综上所诉,为做好现场工作,施工单位要结合施工情况正确开展安全风险管理,控制事故的发生。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的特点、类型等进行分析,制定安全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程家丽.建筑施工中如何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J].四川建材,2022,48(12):153-154.

[2]李国政.建筑安全施工存在的安全风险及评价管理[J].科技资讯,2022,20(23):86-89.

[3]孙丛.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J].居舍,2020,1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