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建筑工程中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许丽娜

372923199010255921

摘要:高延性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出色的延性和抗裂性能,能够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和耐久性。然而,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合理选择原材料、控制施工过程和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因此,对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提高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如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设计和施工、模板和支撑、浇筑和振捣、养护和检验等,每个环节都需要仔细考虑和控制。合理选择和控制各个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延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结构性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因此,本文将对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为相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和参考。

1高延性混凝土的概念

高延性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较高延展性和韧性的混凝土材料,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发生较大的变形而不会产生明显的破坏。高延性混凝土通常采用特殊的配合比、材料和施工工艺来实现其特殊的性能。高延性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发生较大的变形,而不会产生明显的破坏。这种延展性使得高延性混凝土能够在地震等强烈振动下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变位和变形。高延性混凝土具有较高的韧性,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从而减小结构的应力集中,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高延性混凝土的韧性使得其在受到冲击或振动负荷时能够更好地承受变形和能量吸收。高延性混凝土具有一定的自修复性,即在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后,能够通过自身的自愈能力恢复原有的强度和性能。这种自修复性使得高延性混凝土在受到轻微的损伤时能够自行修复,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高延性混凝土的概念和特点使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地震区域的建筑物中,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在桥梁和隧道等结构中,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可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在海洋工程和水利工程中,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可以提高结构的抗冲击性和耐久性。因此,研究高延性混凝土的概念和特点对于推动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2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技术

2.1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

选择适合高延性混凝土的水泥,如高延性水泥、矿渣水泥等。控制水泥用量,避免过多水泥导致混凝土过于脆硬。添加适量的矿物掺合料,如硅灰、矿渣粉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延性和抗裂性。选择合适的骨料,控制骨料的粒径、形状和含量,使其具有良好的颗粒分布和填充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延性。添加高效减水剂、增粘剂等外加剂,调整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粘稠度,提高混凝土的延性和可塑性。还可以考虑采用纤维材料,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以增加混凝土的延性和抗裂性。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以选择合理的原材料和配比,以获得高延性混凝土。

2.2设计和施工

根据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合理设计结构的形状、尺寸和布置,减少结构的应力集中,提高结构的延性。采用适合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如预应力施工、连续浇筑等,减少接缝和冷缝的产生,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模板和支撑的搭设和检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均匀性,避免产生孔洞和隔离,影响混凝土的延性和强度。合理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能量,以避免过度振捣导致混凝土分层和气孔的产生。在养护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湿度和温度,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和温度变化过大,导致裂缝的产生。

2.3模板和支撑

在模板和支撑的选择上,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尺寸来确定。模板要具备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混凝土的自重和工作荷载,并能有效防止混凝土的流失和振动。支撑系统的设计和布置要考虑结构的变形和荷载传递,以减少应力集中,确保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延性。模板和支撑的施工要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检测,确保其安全可靠。

2.4浇筑和振捣

在施工中的浇筑和振捣阶段,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工艺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延性。首先,在浇筑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如自由落体浇筑或均匀浇筑,避免冲击和振动对混凝土的影响,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其次,在振捣过程中,应选用适当的振捣方式,如高频振动或低频高幅振动,以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致密性,增加混凝土的延性。通过合理的浇筑和振捣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延性和强度,保证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2.5养护和检验

在建筑工程中,养护和检验是保证混凝土延性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养护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和温度变化,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延性的发挥。采用适当的检验方法,如抗折试验、抗拉试验等,检验混凝土的延性性能,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

3高延性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1工作性能控制

1.问题:高延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水灰比、外加剂用量、骨料粒径等,如果控制不好,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不足,或者过于流动,影响施工质量。2.解决方法:a.合理选择水灰比和外加剂用量,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和流动性要求进行配比,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满足要求。b.控制骨料的粒径和形状,避免过大或过小的骨料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不足。

3.2坍落度变化

1.问题:高延性混凝土的坍落度较高,但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坍落度变化的情况,如坍落度逐渐降低或坍落度不一致,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不符合要求。2.解决方法:a.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避免过长或过快的搅拌时间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变化。b.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测量准确,及时调整配合比和外加剂用量,使得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稳定。c.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监测和调整,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满足要求。

3.3裂缝和变形

1.问题:高延性混凝土的延性较好,但在施工过程中仍然容易出现裂缝和变形的情况,如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裂缝、混凝土的自重引起的变形等。2.解决方法:a.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如湿养护、覆盖养护等,减少温度差和湿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b.在设计和施工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分段施工,控制混凝土的变形,减少混凝土结构的应力集中。c.根据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合理选择高延性混凝土的配比和施工工艺,提高混凝土的延性和抗裂性。

结束语

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工程的抗震能力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选择原材料、控制施工过程和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延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结构性能。

参考文献

[1]万广军.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23):168-169.

[2]涂斌.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砖瓦,2020(12):219-220.

[3]何贯贤.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3):113-114.

[4]张稳.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居舍,2019(01):48.

[5]杨连才.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及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0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