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服务对社区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管理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社区护理服务对社区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管理质量的影响

王文姣    孟唐乐通讯作者

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嘉定区 201803  

【摘要】目的:观察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管理服务的具体价值。方法:研究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范围:2021年7月-2023年7月,80例资料,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开展社区护理,对比身体状况、生活方式改善率。结果:WHR组前、BMI组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WHR组后、BMI组后比较对照组较差,生活方式改善率实验组较好,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服务有利于控制患者体重以及身体状况,使其维持健康状态,从而避免出现生命指标异常的情况,引导其坚持健康行为,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关键词】社区护理服务;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方式;身体状况

现阶段,在物质条件改善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变化较大,且在老龄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慢性病在临床上的确诊率显著上升,如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使得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临床医疗负担加重[1]。特别是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极易受到饮食习惯、睡眠方式、运动习惯、情绪过激、用药不良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现疾病反复发作的情况[2]。基于此,本文提出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服务管理,观察不同护理服务实施后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情况、身体状况指标,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资料: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收录范围:2021年7月-2023年7月;例数:80人;分组:随机法;对照组40例,分别有男性19例,21例女性,年龄在60-80岁,平均(70.21±2.89)岁;实验组40例患者,存在20例男性,女性20名,年龄在61-79岁,平均(70.33±2.71)岁,年龄以及性别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重度创伤患者、肿瘤患者、血液指标不符合临床标准的患者;排除精神类疾病患者。

选入患者需签署相应的协议,积极配合并全程跟踪完成试验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本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宣传教育,经口述指导患者重视个人卫生,每日开展恰当的运动锻炼。同时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为患者解答疑虑与问题。

    实验组-社区护理服务:①认知宣教:工作人员宣教期间需纠正患者的错误思想,采取讲座宣传、海报粘贴、小册子宣发、视频讲解、照片讲解等方式进行宣教,设置义诊活动,定期帮助患者测量血压;针对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的患者采取一对一宣教。②情绪控制:受到患者对病情不了解的影响,其出现任何症状均会增加紧张、恐惧心理,尤其是出现嗜睡、乏力、眩晕、心率过快的患者,极易出现心烦易怒的情况;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交流,积极告知病情症状以及治疗内容;采取温和、热情的态度沟通,告知患者宣泄情绪的必要性,并使其了解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③饮食指导:过度油腻、高脂肪、高盐、高糖分的饮食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导致血脂、血压水平异常;患者需按照自身病情创建个体化进食方案,需控制盐分摄入在6克每日,保证脂肪营养物质、蛋白质以及糖分的摄入比例,并积极给予锌、铁、镁、钙的摄入,适当的进食水果以及蔬菜,保证维生素的摄入。④运动指导: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运动方式,每日要求患者运动强度控制在3-6代谢单量,并开展相应的有氧运动,涵盖跳舞、游泳、慢跑、骑行、耐力等;单日运动1-2次,总运动量中至少一半为有效运动量。⑤用药指导:对于已经在正常用药干预的患者需保证日常用药期间需以医师遵嘱为主,不可私自换药或是加用其他药物,治疗期间需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告知患者了解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等。

1.3观察指标

(1)生活方式变化:观察饮酒、吸烟、运动、饮食改善率。

(2)体格变化:观察患者BMI以及WHR。

1.4统计学意义

分析数据以软件SPSS23.0统计,用率(%)描述计数资料,检验用X2,用(±s)模式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生活方式

经评估,饮酒、吸烟、运动、饮食改善率对照组少于实验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饮酒、吸烟、运动、饮食改善率情况(%)

组别

例数

饮酒

吸烟

运动

饮食

对照组

40

30(75%)

31(77.5%)

32(80%)

29(72.5%)

实验组

40

39(97.5%)

38(95%)

40(100%)

37(92.5%)

X2

8.5375

5.1647

8.8889

5.5411

P

<0.05

<0.05

<0.05

<0.05

2.2体格变化

体格评估,WHR组前、BMI组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WHR组后、BMI组后比较对照组较差,P<0.05。

2  两组资料管理前后体格指标

组别

例数

入组前

入组后

WHR

BMI

WHR

BMI

对照组

40

0.89±0.11

24.63±1.21

0.83±0.09

23.08±1.09

实验组

40

0.88±0.09

24.54±1.32

0.79±0.11

22.01±1.02

t

0.4449

0.3178

1.7799

4.5332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结构的不断转变,慢性病病症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多,尤其表现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且据相关调查发现,慢性病的发病年龄愈加趋于年轻化发展,严重损害到人类的生存质量[3]。慢性病涵盖高脂血症、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疾病,一旦患病后会出现治愈率低、治疗周期长、持续用药、并发症多的情况,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导致其生存率下降,增加日常死亡风险。同时,慢性病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饮食、睡眠、运动、体格、环境变化等内容,临床需积极重视并加以相应的管理干预。社区护理干预是现阶段比较新颖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为辖区内的高血压患者建立不同级别的档案资料,为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以及危险因素指导,告知患者不良饮食、不良行为如饮酒吸烟习惯对病情的影响,并向患者阐述积极运动、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疾病反复发作。上文选择8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差异化护理服务,指标显示,WHR组前、BMI组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WHR组后、BMI组后比较对照组较差,生活方式改善率实验组较好,P<0.05。由此可见,社区护理服务实施后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帮助患者改善对疾病的认识,加强对疾病的预防,从而提升疾病的预后质量。同时,社区护理服务期间具有个体化、全面性、科学性,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有利于疾病后续的控制,避免疾病反复发作[4]

综上所述,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服务管理后可稳定患者的身体状况,使其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加强自身行为的管理,坚持健康的行为理念,控制个人情绪、个人饮食,有利于疾病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赵齐美,张俊梅,谢赫男,等. 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社区护理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22,39(9):874-877.

[2] 张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护理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3):278.

[3] 方玉华.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护理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11):315-316.

[4] 叶丰英,潘灵,陈剑平,等. 观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护理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4):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