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手外伤患者的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1
/ 2

煤矿手外伤患者的护理措施

胡梅

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省平凉市  744200

摘要:煤矿事故是一种常见的工伤事故,极易造成手外伤。而对于这些患者的护理,既要保障其生命安全,又要尽可能地恢复手部功能。本文通过对煤矿手外伤患者护理措施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方案,包括早期救治、伤情评估、伤口处理、功能恢复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煤矿手外伤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煤矿事故;手外伤;护理措施

引言

煤矿事故是一种严重的工作伤害,其中手外伤是最常见的一种伤害类型。而煤矿手外伤患者的护理是保障其康复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临床实践中对煤矿手外伤患者的护理措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本文以煤矿手外伤患者的护理措施为方向进行探究,旨在总结煤矿手外伤患者的护理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重视早期救治

(一)快速评估伤情

在煤矿事故发生后,护士应立即响应,迅速到达现场,确保伤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护士在到达现场后,首先需要进行快速评估,确定伤者的状况。这包括观察伤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是否稳定[1]。同时,护士还要特别关注伤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大量出血等紧急情况。对于呼吸困难的伤者,护士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通气辅助或心肺复苏。对于出血严重的伤者,护士应迅速止血,并保持伤者的血液循环稳定。此外,护士还应与其他医护人员紧密合作,确保伤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必要的救治和转运,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寻找救治场所

为了确保煤矿事故的手外伤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相关人员应尽快将其转移到医院急诊室或手外科病房。在转运过程中,护士应该密切监测伤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如果伤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护士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或通气辅助,保证其生命安全。与此同时护士还需要注意患者的伤情是否有恶化的风险,应仔细检查伤者的伤口,观察是否有大量出血、感染迹象或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如发现出血情况严重,护士应迅速止血,采取适当的包扎和压迫措施。若伤者存在感染风险时,护士还应及时清洁伤口,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二、重视伤情评估

(一)询问病史

在对煤矿手外伤患者进行伤情评估时,护士应该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这样才能获取关键的信息。护士首先应了解伤者的煤矿工作经历,包括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2]。这有助于了解伤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和伤害类型,从而更好地评估伤情的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护士还应询问伤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了解伤情发生的时间能够帮助护士判断伤者已经处于伤情的哪个阶段,是否已经得到过其他救援人员的初步处理。而清楚伤情发生的地点可以帮助护士了解伤者可能面临的环境因素和其他潜在的伤害。在掌握了这些情况之后,护士还应询问有关伤者的症状和疼痛程度,这有助于护士进一步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并发症,有利于护士评估伤者的疼痛管理需求,并在适当的情况下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

(二)体格检查

除了询问伤者的病史外,护士还应对伤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伤者的伤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护士应观察伤者的伤口情况。这包括伤口的位置、大小、深度和形状等,在此基础上护士还应检查伤口是否有出血、渗液或感染迹象。观察伤口的情况有助于护士评估伤口的严重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清创、缝合或引导愈合。其次,护士应触诊受伤部位。通过触摸伤者的受伤部位,护士可以评估伤者有无骨折、脱位或软组织损伤等,在这一过程中护士还应注意触诊时伤者的反应和疼痛程度,这能帮助护士评估伤者的疼痛管理需求,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

三、重视伤口处理

(一)清创和止血

对煤矿手外伤患者的伤口来说,清创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清创的目的是去除伤口内的污物、坏死组织和异物,有利于促进伤口的愈合和预防感染。在清创处理时,护士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避免伤口的二次损伤。首先,护士要保持手部清洁,并佩戴无菌手套。随后护士应用温盐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冲洗,清除伤口表面的血液、尘土和污物。在伤口清洗结束后,护士应使用无菌纱布或医用敷料进行伤口包扎,防止细菌感染和进一步污染。对于大出血的伤口,护士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一种常用的止血方法是应用止血带。护士可将止血带绕在伤肢上,紧贴伤口上方,然后逐渐加压,直到停止出血为止。在这一过程中,护士还应注意观察伤者的血压和脉搏,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以便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并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

(二)伤口缝合

对于需要缝合的伤口,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和方法是确保伤口愈合的重要一步。常见的缝合材料包括缝线和缝合钉。缝线可以分为可吸收和不可吸收两种类型,根据伤口的特点和需要,医生会选择合适的缝线材料,缝合钉多用于骨折的固定。在缝合过程中,护士要注意掌握适当的牵拉力度,过度牵拉可能导致伤口边缘的组织缺血、坏死和裂开,而牵拉不足则可能导致伤口闭合不紧密,影响愈合,所以,护士应根据伤口的位置和大小,灵活调整牵拉力度,确保伤口边缘对齐,紧密闭合。缝合完毕后,护士还应注意伤口的后续护理。这包括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和湿润,及时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此外,护士还应指导患者关于伤口护理的注意事项,如保持休息、避免擦伤和撞击等。

四、重视功能恢复

(一)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恢复受伤手部功能的重要一环,包括手部的活动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手部的活动训练是通过指关节的伸展、屈曲、旋转等动作,促进手部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这些活动可以借助手指灵活性练习器、抓握球等辅助工具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是针对不同手部肌肉群的损伤,进行相应的肌肉力量训练,如伤者可以通过抓握练习、弹簧器械等手部肌肉训练设备,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引导患者进行正确训练并监测训练效果。

(二)心理支持

在康复过程中,护士的角色不仅是提供身体上的康复训练,还应给予煤矿手外伤患者心理支持。受伤后,患者可能会面临情绪低落、焦虑、恐惧、自卑等问题,护士应积极倾听患者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情绪和困惑,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帮助他们正视伤情和康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护士还应该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提高他们的康复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护士要及时肯定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进展和努力,鼓励他们坚持康复训练并克服困难。同时,护士还可以与患者一起制定康复目标,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康复心态,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动力。

结束语

总之,煤矿手外伤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通过对早期救治、伤情评估、伤口处理和功能恢复等环节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一套针对煤矿手外伤患者的护理方案。这些护理措施不仅可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还能有效恢复患者的手部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媛.非煤矿山车辆伤害事故的人因安全评估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21. [2]李玮.关于煤矿现场创伤急救技术的思考[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0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