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9
/ 2

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价值

张彩萍

福建省永泰县医院  药剂科  福建省永泰县  350700

【摘要】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患者氯吡格雷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依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为治疗指导依据,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片,观察组使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0%、出血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12.50%和17.50%(P<0.05)。结论 CYP2C19基因检测可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保证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CYP2C19基因检测;安全性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实质缺血导致脑组织坏死,继而发生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神经功能受损表现,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随着现代医学突飞猛进式发展,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虽有所降低,但其复发率只增不减,而复发性脑卒中死亡率是首次脑卒中风险的2倍[1]。目前研究证实,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2]。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但在随访中发现50%患者长期服用该药物的疗效会降低,需加强可靠用药剂量研究[3]。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失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药物作用等因素,其中CYP2C19多态性是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氯吡格雷耐药性与CYP2C19突变基因有关,这意味着氯吡格雷药物作用受CYP2C19基因控制。本研究旨在探讨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信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0~80岁,平均(52.35±4.28)岁。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8~78岁,平均(52.44±4.35)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纳入标准:(1)符合《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4]标准;(2)病程在2周以内;(3)年龄均在80岁以内;(4)入组前1个月未服用过氯吡格雷;(5)临床病例资料齐全者。

排除标准:(1)近2周有手术史者;(2)近1个月内有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史者;(3)伴有活动性出血症状者;(4)重度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异常者;(5)正在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

1.2 方法

基因检测: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ml,置入含有抗凝剂采血管中备用。采用CYP2C19基因检测试剂盒通过提取、纯化、扩增、显色、软件分析等最终输出6种基因型。依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快代谢组(*1/*1)、中代谢组(*1/*2、*1/*3)、慢代谢组(*2/*2、*3/*3、*2/*3)。

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J20160685,规格:100mg),首日剂量300mg/d,维持量100mg/d。观察组快代谢组给予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国药准字:H20000542,规格:25mg)治疗,首日剂量300mg/d,维持量75mg/d,中、慢代谢口服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药,国药准字:H20217033,规格90mg),90mg/次,2次/d。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死亡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用[例(%)]表示计数资料,行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1个月不良事件 对照组与观察组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两组治疗后1个月不良事件比较[(%)]

组别

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出血事件

死亡

对照组(n=40)

2(5.00)

2(5.00)

0(0.00)

观察组(n=40)

0(0.00)

2(5.00)

0(0.00)

χ2

2.051

0.000

0.000

P

0.152

1.000

1.000

2.2 治疗后6个月不良事件 观察组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出血事件低于对照组的12.50%和17.50%(P<0.05),见表2。

2两组治疗后6个月不良事件比较[(%)]

组别

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出血事件

死亡

对照组(n=40)

5(12.50)

7(17.50)

0(0.00)

观察组(n=40)

0(0.00)

1(2.50)

0(0.00)

χ2

5.333

5.000

0.000

P

0.021

0.025

1.000

3 讨论

随着现代人群不良生活行为增加,正常血管内皮受危险因子刺激,血小板聚集形成脂肪条纹,进一步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相应血管狭窄,发生缺血缺氧,进而发生神经系统功能受损表现。及时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与预防复发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氯吡格雷是人工合成抗血小板药,需经生物转化为活性产物进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中CYP2C19编码酶起主要作用。其在规律口服第2d即可出现血小板受抑制现象,4~7d达稳定状态,血小板受抑制达峰值

[5]。临床发现,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存在显著个体差异,部分患者会出现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氯吡格雷耐药性与CYP2C19突变基因有关,这意味着氯吡格雷药物作用受CYP2C19基因控制[6]。基因突变导致编码蛋白功能丧失,氯吡格雷代谢过程中活性产物作用减少,会导致重大不良事件风险增加。氯吡格雷抵抗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未得到抑制,显著增加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通过CYP2C19基因检测,早期筛选氯吡格雷低反应人群,实施个体化治疗,可指导临床合理化用药,获得最佳疗效,使患者更多获益[7]。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1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脑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提示CYP2C19基因检测可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保证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基因分型预测氯吡格雷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遗传理论指导,实现了临床给药方案个体化。

综上,CYP2C19基因检测可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保证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限制与不足,还需更多临床试验提供更多临床实验数据支持这一结论。

参考文献

[1] 姚璞,程林,孙凤军.ABCB1,CYP2C19,CES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疗效的关系[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1, 28(2): 146-151.

[2] 苏丹,魏娟茹,宁丽娟,等.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氯吡格雷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经济性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2): 1354-1359.

[3] 胡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YP2C19基因分型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9): 815-818.

[4]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21)[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 20(9):947-958.

[5] 周正明,杨晨,李红燕.新疆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氯吡格雷相关基因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2, 30(6): 628-633.

[6] 沙晶,李红燕.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预后[J].中国医药, 2022, 17(4): 522-525.

[7] 吴雪婷,陈世春,吴志东,等.基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探究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2, 37(4): 75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