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牛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白玛央宗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雄玛乡人民政府

摘 要:畜牧业作为我区主要的经济来源,主要以牛羊养殖为主。牛羊养殖是当地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随着西藏当地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牛羊存栏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巴氏杆菌是一种在牛羊养殖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细菌,在特定的条件下可感染牛羊导致其患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在全世界牛羊群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可感染各日龄的牛羊发病, 因此可给牛羊养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将从巴氏杆菌病发生的原因以及临床症状方面以及防治措施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希望为牛羊养殖工作者在巴氏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巴氏杆菌;原因;临床症状;措施

一、牛羊巴氏杆菌病病原及发生原因

    本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短杆菌,无鞭毛,形状为卵圆形,多呈现分散状态,不存在运动能力,瑞氏染色法染色呈两极着染。多杀性巴氏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7.2~7.4。多杀性巴氏杆菌抵抗能力不强,通常将其置于干燥环境下48~72h即可死亡;常存活于动物排泄物、分泌物和血液中,一般存活时间不超过10h。当这种病菌进入到动物体内,就会引发巴氏杆菌病。当牛羊感染这种病菌以后,即使已经死亡,体内仍携带病菌,并且病菌可持续存活30~90d,因此,养殖户要用消毒药物对病牛羊圈舍进行全面消杀,对病死牛羊进行无害化处理。该病菌通常在潜伏期就已具备传播能力,同舍其他健康牛。

    在牛羊群养殖过程中,会很快传染至饲养环境卫生不合格、养殖舍通风不良、温度忽高忽低、营养匮乏、投喂发霉腐败饲料等,均会大大降低牛体抗病能力,并为牛羊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提供机会。病牛羊发病后,其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均携带大量病原体,会污染周边饲养环境、水源,同时可通过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或者经皮肤伤口或蚊虫叮咬进一步传播,威胁同一养殖环境内其他牛羊的健康。牛羊巴氏杆菌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之中均可发生,但气温骤然变化、饲料突然变更、寄生虫病等会为细菌侵入牛只体内提供便利条件,引发败血症等不良症状,并导致在当地出现散发流行。多杀性巴氏杆菌不仅仅会对牛羊不利,还会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牛羊巴氏杆菌的临床症状

1.牛巴氏杆菌病。牛巴氏杆菌又名牛出败,潜伏期为2~5天, 根据临床表现通常可分为败血型、浮肿型和肺炎型3种。患巴氏杆菌病的病牛在患病初期会出现温度升高,而且在患病牛的粪便中会出现明显的混有黏膜和血液的排泄物,而且气味恶臭。病牛鼻液和尿液中同时也会混有血液。感染牛巴氏杆菌,病程特别短,在出现下痢后不久病牛体温随之下降,迅速死亡,败血型牛出败的病程基本在1到7 天。

2.羊巴氏杆菌病。羊感染巴氏杆菌主要以绵羊为主。山羊感染的概率比较低,并且羔羊和低日龄羊易感染发病,临床上根据发病严重程度和病程时间长短将羊巴氏杆菌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最急性得的巴氏杆菌常发生于哺乳期的羔羊,并且没有任何症状突然死亡。也有的会表现出寒战、虚弱、呼吸困难等症状后迅速死亡,病程在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急性型羊巴氏杆菌病患病以后症状比较明显,临床表现为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高、呼吸急促、鼻液混有血液,眼结膜潮红,分泌出黏性分泌物。患病羊前期便秘,随病情发展出现腹泻症状,粪便混有血液,病程2~5天。慢性型羊巴氏杆菌病病程时间较长,通常为3周左右,患病羊消瘦、流黏性鼻液、咳嗽、 呼吸困难,病羊常出现腹泻症状,粪便恶臭,并可应极度衰弱死亡。

三、牛羊巴氏杆菌病预防措施

1.提高养殖户防控意识

    当前,由于大多数养殖户对牛羊养殖知识有限,因此在养殖预防这块常常容易忽视而引起巴氏杆菌病。当地政府或者畜牧兽医站,应该定期开展讲座进行培训,增强养殖户的对巴氏杆菌的防范意识以及治疗。最后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法律法规约束工作人员,防止出现出售患病动物、私自转移患病动物等违法行为。

2.加强饲养管理

    在日常的管理上应该引起重视。牛羊的圈舍做到防寒防热;同时应保持干燥通风,饲养的密度应该保持适中,太大或者太小都不利于牛羊生长;保证充足的养料以及水分补充,且在条件允许下,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益生菌,保持肠道菌群平衡,进而提高牛羊消化道对有害菌的抵抗能力,降低发病率。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加强消毒。在日常的管理上,要定时就行圈内消毒,防止病毒传播,消毒方法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在圈舍的出入口设置消毒室、消毒池,并给员工安排专用的工作服和鞋子,有条件的话可以定期更换消毒剂,避免病菌产生耐药性,影响消毒效果。

3.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目前国内市售有多家疫苗厂的牛用或羊用巴氏杆菌疫苗,养殖场可自行选购。对于经常流行巴氏杆菌病的牛羊场应制定疫苗接种计划定期接种巴氏杆菌疫苗,对未流行的地区或经2次检疫无巴氏杆菌病发生的牛羊场可不接种巴氏杆菌疫苗,但应时刻监测牛羊场及附近有动物贸易往来的养殖场是否流行疫病, 若巴氏杆菌病传入风险较大可紧急接种疫苗。

4.病牛羊无害化处理

    对于多杀性巴氏杆菌造成的高传染性病毒来说,在病例产生后为了减少病毒对群体产生的危害,应当及时对已经患病的病例进行隔离,并对因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毒而死亡的个体进行无害化处理。作为养殖人员,应当尽可能的减少病毒对整个养殖基地的牛羊群产生的负面影响,将病毒尽量固定在一个范围内,尽力阻止病毒在牛群中的进一步扩散。同时,对于病牛所生活的牛羊群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对密切接触的家畜进行隔离监管,保证环境的清洁度。在病例产生后,应当在严密的隔离条件下展开有效的治疗,并且要对尚未感染的牛羊进行及时的免疫接种,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快速增强牛羊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抵抗力。

结语

 总而言之,西藏作为养殖大省, 牛羊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在牛羊养殖中较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疾病,应引起养殖场的高度重视以及预防。在牛羊养殖过程中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预防牛羊巴氏杆菌病,若发现病畜应及时隔离诊治,运用科学有效的防治手段,防止巴氏杆菌传播扩散给养殖场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以此来减少农户的经济损失,保证西藏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云江,刘健鹏,马飞,姬阳.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要点及其防治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8,33(09):106-107.

[2]朱治祥.羊巴氏杆菌病诊断与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8,13(06):132.

[3]吉吉卓玛,德吉巴卓. 牦牛巴氏杆菌病药物治疗[J]. 农村科学实验,2020(28):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