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中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中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张骊佳

常州市中医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中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生22名作为对照组,予常规中医科临床教学及常规考核;选取2022年8月~2023年3月在本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生21名作为观察组,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结果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后,观察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应用于中医学规范化培训中,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完成中医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统一、系统、规范的训练,使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大程度的应用于临床实践,作为培养优秀中医医师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及未来中医医院临床队伍建设的基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对保证中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不可替代性[1]。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在实施推进规培工作的同时,注重突出中医特色,不断梳理问题、总结经验,基于准入标准、培训规范以及考核体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训及跟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合格的中医住院医师。常规的教学考核模式多由带教老师将相关考核知识设计成试卷并组织医学生作答,或对医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操作考核,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该方法虽有一定的评价价值,但难以突出学生的沟通交流、体格检查、病史采集、病例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是英国学者Harden教授提出,通过设置多个不同站点进行考核,多方面地评价考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是一种新型的考核方式[2]。本文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应用于中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满意度。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生22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2名,女10名,平均年龄(26.6±1.8)岁。选取2022年8月~2023年3月在本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生21名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25.1±2.1)岁。所有学生均能全程完成教学计划并通过考核,期间无病假、产假及退出教学者。两组医学生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具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予常规中医学临床教学及常规考核,观察组则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具体方法如下:(1)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进行临床教学培训前均对学生进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根据教学大纲分设多个考试站点,安排其他医学生或研究生扮演标准化病人,以便规范表述病情变化并根据医学生的表现做出合理的反应,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本科实习生安排方案如下:第一站:医患沟通和病史采集,由标准化病人叙述发病经过、目前的症状和感受,要求医学生进行合理的沟通,询问并采集病史资料,期间需回答标准化病人提出的问题并予以相应的解释;第二站:体格检查,医学生需为标准化病人测量血压、心率等,评估患者的病情。第三站:检查报告阅读,需对患者的心电图、脑电图、实验室结果、B超结果等进行阅读,分析其病情,部分病例添加影像学分析内容,根据影像学检查片分析患者的病情。第四站:病例分析,要求根据以上站点的检查结果、病史资料等对患者的基本病情做出诊断,拟定后续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计划,需完善的相关检查等。第五站:操作考核,采取抽签法,要求学生完成常见操作,带教老师对其操作熟练度、操作完成情况等进行点评;第六站:病历书写:要求规范化培训医生完成该名患者全部的病历书写工作并有带教老师对其病历完成情况进行评价。(2)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考试情况对其进行分层次、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基本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应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关注其临床知识的教学。对于沟通交流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关注其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可要求其单独对某位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谈话,带教老师在旁观看并在谈话结束后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可肯定之处,以便其不断吸取经验并加以改进。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

1.3.1 考试成绩:设置多个站点进行考核,包括医患沟通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检查报告阅读、病例分析等站点,规范化培训医生在检查报告阅读站点增加影像学分析的内容,并增加操作考核和病历书写的内容。考试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该名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两组医学生考试成绩及临床教学反馈结果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意义。

2 结果: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和分层教学法后,观察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分析(分)

组别

人数

考试成绩

观察组

21

95.28±2.44

对照组

22

90.39±1.84

P

<0.05

3、讨论

中医学的临床教学多将医学生集中进行授课,或安排某个病例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虽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对于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病史采集能力和操作技能等存在一定的不足;此外,中医在不同医疗机构中所收治的患者及工作重点也有所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单位的医学生应有所侧重地开展教学工作。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是以临床操作为基础进行测试,其安排多个站点,着重对医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的考核,在考核过程中有助于学生了解目前自己在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有助于教学者明确学生的优势和薄弱,在教学工作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3]。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具有客观性、有序性的特点,本文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针对教学大纲要求,加入相应的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及临床综合能力的提高,针对此设计不同的考核环节,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进行能力的评估和教学,突出临床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多样性[4]

综上所述,本文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应用于中医学临床教学工作中,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颖,刘睿.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大赛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21,27(1):214-217

[2]谢璇,唐健,赵芷汀,等.OSCE在临床医学毕业考核中的应用与研究[J].医学教育管理,2019,5(6):520-530

[3]杨春丽,李庆钰,唐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2):30-32.

[4]朱滨海,占伊扬,孙宁生,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江苏省住院医师培训阶段考核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医院,2012,16(1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