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斌

杭州市钱塘区临江小学  310020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一些问题逐渐浮现。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堂教学;教学问题与策略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对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经典诵读缺乏兴趣,诵读效果不佳等。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效果,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寻找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和理解,以及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个性发展。首先,学生对经典诵读缺乏兴趣。经典诵读作品往往具有古老的背景和复杂的语言结构,这使得学生对其产生了抵触情绪。他们可能觉得这些作品与现代生活脱节,无法与自己产生共鸣,从而对诵读缺乏兴趣。这导致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缺乏投入和积极性,影响了诵读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方式通常较为复杂,涉及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对学生的语言理解和情感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学生在语言理解和情感认知方面的发展水平有限,难以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经典作品中的含义和情感[1]。这限制了他们在诵读过程中的准确性和表达力。

最后,传统的诵读教学缺乏个性化指导。在传统的诵读教学中,教师通常注重学生的声音和节奏,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这导致学生的表达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创造性和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诵读特点和表达方式,但由于缺乏个性化的指导,学生的诵读风格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和展示。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一)营造诵读氛围,激发兴趣

营造诵读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策略。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舒适的角落或小型图书馆,放置经典诵读材料和相关图片。这个角落可以装饰得温馨而有趣,吸引学生前来阅读和诵读。通过营造出浓厚的诵读氛围,学生会更加愿意投入到诵读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展示经典诵读的魅力。通过播放具有生动形象的诵读表演或朗诵录音,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经典作品的情感和表达方式,激发他们对诵读的兴趣和好奇心。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演员或朗诵者进行现场诵读,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生动的诵读体验。此外,还组织诵读比赛、诵读分享会或文艺汇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才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定期推荐优秀的经典诵读作品给学生,帮助他们发现更多精彩的文学作品,激发他们对经典的欣赏和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素养发展。

(二)小组合作,加深学习印象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的诵读模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效果较低,因此,教师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合作进行经典诵读。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经典作品或诗歌,进行集体诵读。在小组内,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诵读中的问题,互相帮助和鼓励。通过合作诵读,学生能够相互促进,提高诵读的准确性和表现力。教师可以给予小组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行安排分工和演绎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此外,还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例如主角、配角、旁白等,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表演。通过表演的方式来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作品中的情感和含义[2]。每个角色在表演中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造力。同时,角色合作表演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加强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升诵读的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间的表演比赛或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欣赏和学习其他小组的诵读成果,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三首》为例,这三首古诗都表达了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索诗歌的内涵,并深化对爱国情怀的理解。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首古诗。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共同阅读、背诵和分析诗歌,讨论诗歌的意象、表达和情感。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启发和补充,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通过表演的方式诵读古诗。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位学生扮演诗歌中的主人公,通过表演的形式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展现出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担任配角或观众,共同参与和感受诗歌的表达。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同时,小组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体验古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三)创新评价体系,提高积极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和分数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压力和焦虑,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口头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实时反馈和鼓励来帮助学生改进诵读技巧和表达能力。书面评价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诵读成果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记录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同学互评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观摩和评价,激发他们的竞争和合作意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评价信息,还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反馈和鼓励,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通过自主反思和总结,提高自己的诵读水平。学生可以通过录音或录像等方式对自己的诵读进行回放和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分享,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认可。这样的自我评价过程不仅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诵读水平,还培养了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认可,及时回应学生的提问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结语: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们也要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营造诵读氛围、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创新评价体系等策略,以此提高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董文娟.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苑教育,2022(31):44-46.

[2]田淑贤.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智力,2021(29):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