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错误中的亮点  让错误“化蛹为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捕捉错误中的亮点  让错误“化蛹为蝶”

应美珠

浙江省兰溪市马达中心小学 浙江省 兰溪市 321100

摘要: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 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作为教师,面对这么宝贵的财富,我们应一改以往对待错误像“敌人”一样的态度,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善待学生的错误,积极挖掘错误中蕴藏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捕捉错误中的亮点,让错误成为启迪思维的 “催化剂”, 让错误“化蛹为蝶”。

关键词课堂;精彩;错误;策略

  一、宽容错误,精彩学生——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错,是因为学生还不成熟,哪怕确实明显有错,也是正常的,又何况“正确”正是从“错误”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究、创新和超越。教学实践表明:宽容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

  因此,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轻易否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教师在面对学生错误时,因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倾听。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期待学生说出他想说的话,允许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大家的注视下思维,并准确地表达出来。
  2.学会微笑。在上课的时候,要保持一种不急不燥心态,炼成温文尔雅气质,决不能有因为学生的探究没有正中自己的下怀而气急败坏,急于纠正而快之的教态。
  3.学会商量。相信学生是通情达理的,是愿意听从老师真诚的建议的。如学生津津乐道一些与探究主题实无联系的内容,提出一个本堂课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都要用一种商量的语气,决不能因为所谓浪费时间而粗暴地令学生闭嘴。
  4.学会压制。于永正老师在他的《教海漫记》中说得很好,教师就是教师,是教师就要学会压制自己的急燥,回击别人的意识。当学生有调皮,冒犯老师的地方,教师一定要忍耐,忍过几分钟,就能心平气和地与学生谈谈你的看法,能心平气和地教诲学生,而不会有暴风骤雨般地斥责。
  只有这样,才会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一幅生气勃勃、生动活泼的教育画卷。

二、善用错误,精彩思维——为有源头活水来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教室里一片寂静,但当某个同学发表了一个有错误的见解之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同学错误的回答撞击了其他同学思维的火花,唤醒了“沉睡”的思维。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迈入知识的殿堂。

(一)利用错误,寻找情趣
  学生有了错误,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教师则应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创设情趣性的教学情境,“顺应”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思想运行的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教学《节日的大街》一文后进行字词听写,我批改时竞发现全班共有二十来个学生误将“霓虹灯”的“虹”字写成“红”。学生的这种误写,让我反思自己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字词教学。

于是,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装出一副紧张的神情来到了教室,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老师吃惊地发现咱们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患了眼科疾病——色盲。”顿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满脸着急和疑惑。见学生已集中注意力,我接下去说:“因为昨天我们班很多人都觉得霓虹灯的光都是红色的。”随即,学生全明白了,脸上露出了释疑后的喜悦。然后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霓虹灯的‘虹’是虫字旁,不能写成‘红’字。”有的说:“霓虹灯的颜色十分丰富,我见过红、黄、紫、蓝等颜色,所以‘虹’不能写成‘红’字。”……令我欣喜的是,此后学生再也没有写错“虹”字了。
  这次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生字的教学要趣味化。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学生生活积累进行大胆创造,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来识字。这样,学生的错误也会成为一道美丽的“虹”。

(二)捕捉错误,收获意外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兴趣、意见,乃至错误的回答都应是完善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资源,教学环节的推进必须纳入这些变化的学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面对学生错误的回答,即时增补教学环节,教学时,从学生出现的错误做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不仅能引出正确的想法,还可以“将错就错”,拓宽学生思维,往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延迟评价,引领探究
  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发展取向各不相同,各人的思维水平存在个性差异异。因此,“错误”便无可厚非地存在于课堂当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错误”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之中,适当延时评价,引导学生拓展探究空间,让学习成为一种新的生命历程。教师的责任在于善发现,巧开掘。换个角度看,这样的“错误”,不更是一种美丽的误解吗?


  三、巧用错误,精彩碰撞——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师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在这种真实、饶有兴趣的考验中摔打。这样,让学生走进 “陷阱”,又从“陷阱”里走出来,继续去寻找新的答案,可谓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疑处设陷,促进思维
  曾记得一句名言:“思维以疑问和惊奇开始”,但学生对课文有疑而提出问题,须经历一番自学并思考的过程才有可能。 教师可根据学生心理巧设陷阱,及时抓住了这个契机,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掉入陷阱,而后教师适时引导,将讨论引向深入,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思考、讨论等途径积极引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自由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此引发学生思维。

(二)故意出错,催化效果

当代科学家波普尔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从新课程标准的视角来看,“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的教学材料,它对学生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有时比教师的铮铮教诲更有说服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与教材矛盾的错误,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牢固树立“错误是资源”的意识,正确地对待错误,抓住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刘志华.让"纠错"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1(5):51-52.

[2] 董洪礼.课中捕捉错误生成多姿的课堂[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8(8):51.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