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中预防运动性猝死的意义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0
/ 2

军事训练中预防运动性猝死的意义及对策

赵鑫

新疆塔城市 巴克图边境会谈会晤站  834700

摘要:运动性猝死是一种突发事故,存在出人意料、死亡急骤、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三大特点。不同地区的运动性猝死发生率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发生率比女性高6.2倍。边防部队是运动性猝死的高发区域,这和部队成员每日进行大量军事训练相关。但运动性猝死不利于边防部队正常进行军事训练,甚至会给部队人员留下心理阴影。积极分析边防部队军事训练期间预防运动性猝死的意义,制定有效预防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军事训练;运动性猝死;对策

边防部队存在驻地分散、点多、线长与交通不便等多种特点,部队卫勤保障工作存在特殊性。但受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医疗条件等影响,边防部队卫勤保障工作始终存在一定难度。为保证边防官兵身心健康,提升部队人员的出勤率与惨训练,必须基于现状,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做好相应的卫勤保障工作。边防部队为提高实力、持续进步,经常会进行军事训练,但训练期间容易发生运动性猝死。而边防部队卫勤力量相对薄弱独立,难以第一时间为猝死人员提供有效治疗,无法提高猝死人员的救治成功率。针对这一情况,积极分析军事训练过程中主动预防运动性猝死的意义,制定有效解决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运动性猝死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0年定义猝死,国际心脏病学会1979年定义猝死,是急性症状发生后再即刻发生的意外死亡或24h内发生的意外死亡。运动性猝死定义具有3个基本要素,是自发过程、进展迅速、意外发生。运动性猝死的临床特征是骤然发生意识丧失及大动脉搏动消失,于20-30s叹气样呼吸之后停止继续呼吸。猝死发生前患者可能存在胸痛及气急症状,也有部分患者未出现任何征兆便突然发病。

现今国内外研究学者并未对运动性猝死发生范围、发生时间进行统一界定,不同研究学者的观点不同。国外研究学者Marom等人指出,运动性猝死是一种在运动期间或运动之后发生的症状,是一种在6h内出现的非创伤性死亡。Chris则有不同的观点,认为运动期间或是运动停止1h内骤然起病并让患者死亡的事件属于运动性猝死。国内针对运动性猝死也提出了相应的观点,认为运动期间或是运动之后症状发生30s内的死亡属于即刻猝死,症状发生6-24h内的死亡属于运动性猝死,为更好的区分运动性猝死,国外研究学者Drory娥认为有症状或是无症状体育锻炼人员、运动人员运动中或是运动后24h内出现的意外死亡是运动性猝死。

二·预防军事训练中运动性猝死的对策

2.1科学健康教育

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性、分阶段性的对边防部队人员实施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运动性猝死的准确认知,让其主动遵照科学训练原则、卫生训练原则、患病后康复训练原则,保证省心健康的基础上,提高预防运动性猝死的意识及能力。

对于接受军事训练的人员,需以通俗易懂语言进行健康教育,普及运动性猝死的常识,包含发生原因、实际危害、流行病学、预防措施等,还可列举典型案例,尤其是发生在边防部队的典型案例,提高受训人员的重视程度。多数情况下,运动性猝死高发于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或是存在隐匿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员,剧烈运动后心脏负荷升高,或长期未进行运动锻炼但突然增加活动量,体内脏器、器官均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最终诱发猝死。但运动性猝死属于可预防意外事件,要求受训人员积极遵守要求进行年度健康体检,确定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掌握科学训练方法,比如在军事训练前进行热身,训练期间严格遵循驼峰训练模式,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后缓慢降低训练强度。通过该训练,激发人体中的运动潜能,让人体具有适应过程,在训练完毕后进行适当放松训练。

对于实施军事训练的人员,需加强健康教育。施训人员属于优秀训练人员,能够在运动性猝死预防中发挥显著作用,更应该掌握科学、良好的军事训练方法。在训练期间必须遵循人和自然的有机统一,秉承冬练三九及夏练三伏顽强精神的同时,做好相应的训练准备、卫勤保障。在施训过程中,严格落实循序渐进原则,禁止急功近利。尽量将受训人员科学分组,不能对老兵及新兵、体弱者及体强者、内向者及外向者一视同仁。

对于医务人员,必须精益求精。医务人员是早期识别运动性猝死、运动性猝死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急诊救治的人员,所以必须成为运动性猝死预防的坚强后盾。但运动性猝死是骤然发生的情况,会让缺乏心理准备的医务人员手足无措,所以必须加强医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过针对性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急救常识、急救技能,鼓励医务人员结合既往工作经验,互相分享运动性猝死的急救经验,让每一名医务人员能够更冷静、客观、及时的诊断、治疗运动性猝死。再者,固然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率不高,但医务人员提前做好知识储备、技能培训,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应对、处理,远远比手足无措、无法为患者提供救治好。

2.2合理制定计划

边防部队大多是按照要求进行军事训练,按照提前制定的计划一一落实军事训练,继而保证军事训练有条不紊的进行。军事训练计划大多数是边防部队制定,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容易课目加紧训练、困难课目分解训练、力量和韧性训练有效结合”这一原则。一旦制定军事训练计划,确定计划无不合理之处之后,就要严格落实相关计划。在训练过程中必须紧扣相关训练标准,在区分难易的同时,重视训练时效性,讲究训练科学性。其中作训部门属于边防部队中把关训练计划的部门,需在加大军事训练过程中做好监督工作,尽量在不降低军事训练标准的基础上,不要随意增加军事训练难度与强度,结合实际训练成效、生理心理反应,及时调整相应训练计划的时间与内容,最大程度上提高军事训练的可行性及合理性。

2.3严格组织训练

组训人员属于训练计划执行者,可把控军事训练的强度、难度,可在运动性猝死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今边防部队严格遵照相关标准制定训练计划,组训人员大多会科学遵循军事训练计划,但实际训练期间依然存在凭借既往经验的训练行为。但不遵循标准及计划,结合经验进行军事训练组训,是完全行不通、完全不可取的。组训人员必须明确标准,精准实施军事训练,在不超纲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不离线军事训练,需及时转变思路创新军事训练,讲究并重视全新的训练方式,积极学习具有科学依据的新型训练方式。实际组训过程中,还可进行个别突破帮扶训练,以点带线且以线带面。组训过程中还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积极追逐以情带兵,严格落实以人为本的施训原则。

三·小结

边防部队人员经常进行军事训练,往往要承受较大心理压力、体力负担,是运动性猝死的高发群体。提高对运动性猝死的准确认知,积极参与到运动性猝死的预防过程中,通过科学健康教育、合理制定计划、严格组织训练进行运动性猝死预防,主动树立相应预防意识,降低运动性猝死发生率,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吴蓓,彭勤建,刘苏宁,等. 军事训练中预防运动性猝死的意义及对策[J]. 人民军医,2011,54(2):98-99.

[2] 尚冬梅,马燕,郑磊朋,等. 军事训练中运动性猝死高危人员初步筛查方法探讨[J]. 武警医学,2017,28(4):329-331.

[3] 孙春芳. 军事训练中运动性猝死高危人员初步筛查方法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2):320-321.

[4] 李晓燕,刘娟,孙青,等. 军事训练中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筛查方法的研究[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11(4):2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