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物观背景下金融改善涉农主体融资困境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大食物观背景下金融改善涉农主体融资困境的探索与实践

银青志  闫纬义  刘嘉璐  冯珊珊  高伟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行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 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大食物观是建立在粮食安全基础上,既是观念的更新升级,同时也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指明方向。涉农主体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可以为涉农主体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进而支持和保障农业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本文通过金融实践的跟踪研究,认为金融机构在改善涉农主体融资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涉农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担保落实难等因素限制了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因此在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打造差异化人才发展策略、坚持全渠道协同经营模式等相关建议。

关键字:粮食安全;数字化转型;人才发展

一、引言

大食物观是加强食品安全保障,促进粮食稳产保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现代城乡融合发展的观念。领会大食物观需要准确把握两个前提,即确保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粮食是大食物观的基础,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一直被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离不开涉农经营主体,我国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约193.3万家,入社农户超过1亿户,再加上其他未注册但经营规模较大的专业大户群体,可以清楚看到我国涉农主体已经发展到较大的数量规模。面对规模如此庞大的涉农主体的金融需求,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架构体系不再适用。涉农主体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难以迈过前期技术升级、土地集中的成本门槛,风险识别度低且过高的信贷资金投放也将造成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本损失,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支持意愿,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涉农主体融资难的问题。

二、金融对涉农主体融资作用机制的讨论

近年来,金融业在满足涉农多样化融资需求、健全农村信用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我们提炼金融服务涉农主体的几个特点来讨论对于解决涉农主体融资有哪些裨益。

首先,从区域角度分析,我国存在着很多农业大省,但是即使生产的产品相同,不同省份之间的产量与价格也会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同。黑龙江、吉林与辽宁是我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区域,以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为主,粮食生产总值占比全国三分之一,与之相比,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主要以水稻、小麦等作物为主,不同地区粮食供应存在差异。根据区域资源禀赋,金融机构投放力度不同。由于2022年末各省份涉农贷款相关数据尚未全部披露,关于区域分布我们主要分析前年末数据。2021年末,全口径涉农贷款存量超过1万亿元的省份有15个,其中前三位分别是浙江、江苏、山东,3省合计余额约占全国涉农贷款的约30%。

其次,从金融机构投放角度分析,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和四川等农业相对发达地区排名靠前,西藏、海南、上海、天津和青海等农业相对不发达或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省份则排名靠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治理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村金融状况各异,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管理与支持,促进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从贷款投放领域分析,“三农”贷款中的大部分资金主要流向了农村贷款,超过50%的资金归类为其他类,这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向企业和各类组织发放的用于支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贷款,没有明确的统计用途。就信贷资金的提供者而言,全国性的大型银行和中资小型银行各自提供了约三分之一的资金。在增速较快的小型银行中,农村商业银行成为主要的贷款提供者,其贷款比重已经超过了60%。

三、金融支持涉农主体融资存在的瓶颈问题

近年来在金融解决涉农主体融资难的问题上,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科技公司等大量主体都在积极推动,但整体来看点上的突破比较多,面的推进比较少。从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农业产品附加值低。中国的农业生产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农民对于农产品附加值的认识较为缺乏。农户生产仍处于春种秋收,收粮卖粮的传统农业生产流程中,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低附加值意味着低利润,而银行提供信贷支持依靠模型测算,盈利能力是重要的测算指标,低利润导致测算结果不及预期,无法满足部分涉农主体融资需求。

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一方面农业产业链条的不完整意味着企业之间的依赖程度高,一家企业的经营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条上其他企业的经营,当产业链条中的企业发生经营困境时,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另一方面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够紧密,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可能不够稳定,商业银行在贷款回收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

三是担保体系不健全。很多涉农企业在发展中缺乏健全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融资结构以及担保信用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多采取抵押或者担保的形式。受疫情影响,房价普遍下跌,银行通过抵押物测算额度下降,在此背景下担保组织虽然可以为商业银行承担部分风险,但也存在担保公司计提风险准备金不足、担保责任金额不符合规定等问题,导致担保措施落实难、担保费率高等问题。

四、金融改善涉农主体融资困境的建议

当前,我国粮食供给能力处于历史最充沛时期。然而,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粮食国际贸易受到错综复杂的因素影响,我国依靠国际市场实现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将变得更加困难,金融发展如何与涉农主体的生产模式、产业链条相结合,如何更好的服务涉农主体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是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种植者可以通过数字农业平台了解农场各个运营层面的数据以了解农场的整体运行、财务、田间活动和作物表现,帮助其做出更明智的生产和经营决策,提高效率和盈利水平。同时种植者可以通过数字平台与各类服务提供商及利益相关方进行整合,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同样为银行机构助力中国传统农业转型提供了一片数字经济新蓝海。

二是打造差异化人才发展策略。银行横向构建面向全行员工的标准化、立体化培训体系,纵向结合战略重点,识别需构建专业化能力的核心领域,组建专业化团队。发挥人才激励机制,确保各岗位人才目标与全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以及可执行性,完善职业序列,打通人才上升渠道,为员工提供清晰的发展空间。

三是坚持全渠道协同经营模式。持续运营优化与知识沉淀,总行主责全渠道、全链路数据追踪,以及日常监控与跟进,负责策略复盘及优化。项目研究组建议开发工具箱覆盖从现状调研与问题诊断、重点客群经营策略设计、细分微分客群全渠道经营链路与策略设计、全渠道经营策略落地方案及督导执行、客群经营策略复盘优化、客群大规模推广应用等,可帮助银行打造以重点客群落地为中心,实现全渠道协同经营模式落地。

参考文献

[1]陆彩兰,张郁.普惠金融支持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探讨[J].西南金融,2020(08)

[2]舒玉蓉.农村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吉首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