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道岔引起晃车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浅谈铁路道岔引起晃车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孙念俤

天津工务段  天津  300011

摘要:作为高铁及提速线路运行中最脆弱的部位,是制约铁路高速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4.18”铁路第6次提速调整后,为保证列车快速、稳定、安全行驶,对提高行车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道是列车运行中的重要设施,其构造复杂、维护难度大,影响着列车运行的安全性、通畅性、舒适性。因此,提高轨道交通维修技术是当前轨道交通养护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对导致铁轨上出现晃车现象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铁轨上晃车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铁路;道岔;晃车;整治

引言

与普通的轨道交通相比,轨道交通的道装置结构更加复杂,薄弱环节也更多,因此极易发生故障,造成了列车在通过道岔时出现晃动。造成转辙器晃动的因素很多,有的还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要想使道岔的轨距、间隔、方向、水平、高低及各部尺寸等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况,就一定要把握住它的规律,并对其产生的因素进行剖析,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有效的防止和整改,从而提升维护保养的质量。

1道岔摆动造成晃车的主要成因

(1)当弹性型轨枕的扣紧力急剧下降时,会导致轨枕断裂松动,轨距块或轨距挡板与轨底不密贴存有间隙,轨撑不密贴等,导致钢轨横向移动或外倾,轨距增大,轨距变化率改变,钢轨外仰,对钢轨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列车高速行驶过程中,轨道转辙段、心轨段的横向与垂直刚架的几何尺难以维持,轨道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发生的纵向与侧向变形,容易造成轨道的晃动。

(2)在转辙段、心轨段,滑床台底大橡胶垫、基本轨、翼轨底小橡胶垫由于未加润滑及在繁忙重载列车反复碾压的情况下,而产生了大量的挤压破坏串出或磨损变薄,这对维持轨道平衡有很大的作用,并导致了滑床台底的弯曲变形脱焊开裂、高低空吊等病害

(3)滑动台面与尖轨、心轨轨底部有一定的间隙或少量的接触。该问题会导致尖轨在车行驶过程中发生上、下跳,从而降低其乘坐舒适性,并导致滑床因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变形和脱焊开裂脱落等情况,如果个别滑床高度过高,则会导致尖轨、心轨受力不均,尖轨翘头等严重病害影响道岔正常扳动及列车的正常运行

(4)高低不良超限,道岔日常起道作业标准低,预留下沉量不足或过高有害作业增加工作量,道岔转辙部位、辙叉心等薄弱处所捣固不实,道床不密实,造成高低、空吊,岔枕中部由于日常作业过程中没有加强捣固造成混凝土枕弯曲,极易形成暗坑和空吊,使动力横向偏差增加,使上下不平顺振幅增加,使竖向加速度增加从而导致了车体的晃动。由于道床轨枕弹性不够,使得捣固质量很难维持,从而导致了道岔各部零配件的松动失效及轨件的磨损,同时也导致了道岔整体框架结构很难维持良好的状态,也会导致晃车。

(5)方向不良超限,道岔处的轨几何尺寸形态不均匀,有许多小方向多,也就是破碎的弯道,这些弯道具有2-4米长,2-4毫米的矢度;轨距变化率不顺等,当列车高速运时,瞬间的位移变化会导致晃车道岔转辙部分各处的框架尺寸,可动心轨各处的横距、尖轨,可动心轨的开程,各牵引点处的动程,可动心轨的咽喉尺寸、长短心轨作用边间隔尺寸,导曲部各点处的支距及辙部护轨轮缘槽尺寸等不符合标准,导致了转辙,心轨部分小轨向、竖切不密,使列车运行时产生瞬间的横向及竖向位移。

(6)由于温度力的作用导致道岔限位器顶死造成尖轨爬行横弯,轨距变小,尖轨顶铁不密贴等病害,也是导致道岔晃车的重要原因。

(7)钢轨硬弯、铝热焊接头对轨不齐,造成支嘴。长期晃车没有得到根治,造成钢轨交替不均匀侧磨恶性循环,产生晃车。

2道岔摆动的处理方法

(1)扣件松脱失效扭力矩不足、扣件不密贴等:加强对各联接部位的维修保养,发现松动、破损的部位,及时加以复紧或更换,确保各种紧固件在导轨定位方面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进而达到对导轨的锁定。并对件进行经常性的复紧,除锈,油,保养。加强对转辙部位轨撑及轨距块的检查整修,消灭不密贴及扭力矩不足的现象,杜绝钢轨横向位移。

(2)道岔尖轨、可动心轨等失效胶垫在发现后应及时更换并保证扣件扭力矩达标,消灭空吊暗吊的病害,保证道床及轨道弹性,加强道岔打磨作业消灭接头,叉心等轨面不平顺等病害,较小列车对道床的冲击,延长轨件及配件的使用寿命。

(3)日常作业过程中重点消灭三道缝病害,对滑床板不密贴进行重点整治,采取更换失效胶垫,起道捣固等措施,使每根轨枕每块滑床板受力均匀,减少因不密贴离缝造成对滑床板的冲击。滑床板磨损出现凹槽时,应及时进行打磨,磨损过大时应及时更换

(4)日常起道捣固作业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预留下沉量要合理不能因减小工作量而高起轻窜,加强道岔薄弱处所及轨枕中部的八面捣固,提高捣固质量,捣固后及时回填道床,对空吊翻白处所的石砟应全部更换,消灭暗坑、空吊等高低不良病害引起的晃车。

(5)加强道岔轨向的整治,作业前仔细调查工作量,先改正基本股轨向并结合道岔各部尺寸超限处所一并改正。坚持定期拨道制度,在列车动态作用下,道岔转辙部位、护轮轨前后等薄弱处所方向变化较快,极易造成惯性晃车点,拨道作业要标准,顺拨道方向扒开轨枕头石砟,拨后及时回填并均匀补充石砟,预留5-6mm回弹量,确保拨道后线路方向保持直顺。

(6)加强无缝线路及道岔的锁定工作,严禁超温作业,锁温超限时应及时组织放散或放缩作业。限位器顶死时应及时采取拉方道岔或更换加长或缩短轨,并复紧螺栓,消灭尖轨横弯等病害。

(7)道岔钢轨硬弯一经发现应及时处理,采取烘烤矫直或更换等措施消灭硬弯。在焊轨作业完毕后,恢复线路时应适当对焊缝接头进行垫板,保证焊缝高温碾压后不会造成低塌现象,如对轨不齐造成焊缝接头支嘴应及时采取平磨等措施,消灭支嘴。加强道岔的日常养护如道岔轨件等已经出现侧磨病害时,应及时更换保证道岔几何尺寸达标。

3结论

综上所述,道的晃动都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道岔弹性轨撑、大小胶垫失效、滑床台离缝、高低空吊、道岔内小轨向、轨距不顺、不良焊缝、轨件伤损塌陷、扣件扭力不达标、道床补充不充分导致阻力不足导致钢轨窜动爬行、直尖轨限位器处因轨温变化顶死形成轨向、道岔与前后线路平纵断面不良等,这些都与之前所说的主要晃车因素互动,相互重叠而形成的,在进行治理时,应该全面地进行分析,并采用有针对性的对策来进行治理,不然的话,很难实现治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智民.浅谈岔区晃车的原因和整治[A].郑州铁路局“十百千”人才培育助推工程论文集[C].2011.

[2]田麦来.高速铁路道岔转换设备维护管理之我见[J].《河南铁道》2011年第1期,2011.

[3]周会锋.道岔附带曲线养护维修[A].郑州铁路局“十百千”人才培育助推工程论文集[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