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以心灵赢得心灵,树立教师权威”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1

读“以心灵赢得心灵,树立教师权威”有感

陆素清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职业高级中学   628021

一教师课后抱怨上课铃响他进教室时,一学生却跑出教室,老师连喊几声,学生理都不理老师,一会儿后,抱着一大堆零食和饮料到教室。校长听后说那是在挑战你的权威。还有近段时间,网络上频繁曝出学生课堂打老师的新闻。试问,教师真正的权威是什么?教师在课堂上还有权威吗?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能不能没有权威?

什么是权威?什么是教师权威?《辞海》里“权威”含有尊严,权力和力量的意思。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威望和支配作用的力量。所谓“教师权威”,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威望和对学生支配的力量。那么,教师的权威究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形成,或者说,教师的权威从何而来?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作如下分析。

一、教师权威来源:

1、教师的权威来自教师的职业角色。具体包括:

(1)教师的职业角色即传道者。向学生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等。

(2)授业解惑者。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等进行精心加工整理,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的一代,并帮助他们排除学习中的困难。

(3)示范者的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肩负教育教学活动管理的职责。

2、教师的权威来自教育者本身的职业水平和人格魅力。

教师职业水平包括知识结构、教学技巧、教育艺术等。可以说,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威信的高低。而人格魅力则是教育者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体现出来的。

传统的教育所理解的“权威”是一种学生望而生畏的威严感。教师真正的权威,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的肯定,知识的折服,感情的依赖。

那么,在新时代,新理念下,该如何体现教师是权威呢?

二、如何体现教师权威:

1、教师要有高尚的品格。

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在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所以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品格和情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精心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2、教师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甚至一河水。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材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师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个性,能以教书传知,育人感人。教师在所教学科专业知识方面的造诣越深,教学才能游刃有余,学生才能佩服。此外,教师要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广博的文化素养。渊博的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素养能增强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先进,观念更新。不教条守旧。

3、教师要具备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教育使命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层面上,教师必须具备新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关注具体的培养对象---学生。新时代特征的学生观有哪些呢?一是具体的学生,即用差异化的标准和个性化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具体的教育对象。二是真实的学生,即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学生。三是成长的学生,即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面对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教师要摈弃刻板偏见,以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具备了这样的学生观,我们的教育才会在适宜的时机埋下教育的种子,才能唤醒学生内心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渴望,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自然而然教师就有权威了。

4、教师要有良好的亲和力,对学生有耐心、爱心,处事公正。

教师的亲和力就是站在学生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蹲下身来与学生们平等交流,主动参与学生们喜爱的活动和话题,这样的教师对学生们来说非常fashion,不out,容易让人亲近。其次,教师对学生有没有耐心和爱心尤为重要。耐心和爱心,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们的包容和谅解,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们坚持不懈的指导和帮助,更是引导学生们通往知识殿堂的梯子,是学生建立自信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最后教师处事果断,公正,不偏不倚,这样的教师就会受到学生们的爱戴与尊敬。

总之,教师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起一种真正的权威,不妨从自己的品格、专业知识 和广博的文化素养、该具备什么样的学生观以及亲和力和处事能力这几个方面上去优化和不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