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

蒲业鑫  咸海迪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AFP、CEA、CA199以及CA125四种血清抗原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早期诊断)作用,以及它们与单一指标相比,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诊断;糖类抗原

原发性的肝癌是医学临床时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该病发病的时候很急而且致死率非常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期的体检更是作为人们想要早期筛查各类疾病的“保险”,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预期目标。在各位先驱的不懈探索下,锁定了一些存在于人体血清的蛋白类物质在发生疾病时水平会大幅增高或降低,这就为早期筛查疾病提供了思路。甲胎蛋白(AFP)常常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高敏感性诊断原发性肝癌,但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临床中仍会出现一些例外情况,浓度不够检测到或假阳性。已经发现的肿标大约有几百种,而与原发性肝癌关联较强的不多,有些不仅敏感性不高;而且特异性也不理想。组合检测或许会提高筛查某些恶性肿瘤的成功率,本研究欲取四个有价值的指标,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将四个指标通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以期找到它们在原发性肝癌检测过程中的优势。

寻找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因为特异性越高,意味着诊断价值越高。越来越多的政策提倡定期进行体检,肿瘤标志物一旦筛查出来,并进行及早干预,可大大提高癌症生存率,提升国民幸福感。在多种肿瘤标志物中,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确诊原发性肝癌率高达73%,临床为了提高确诊率,降低假阳性、错诊率,常通过B超联合血清学甲胎蛋白筛查,然而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并非所有患者甲胎蛋白指标均升高,这就大大影响了甲胎蛋白筛选肿癌的敏感性,进而影响治疗时机。

 甲胎蛋白是已知临床上诊断原发性肝癌较特异性的指标。癌胚抗原存在于人体的许多部位,主要是母体中的胎儿的消化系统中,所以多呈现酸性。研究显示,在出生后基因长期被压制,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肝细胞癌的发展,CEA的表达会被重新激活。因此,CEA也成为预测肝细胞肝癌发展的独立因素之一。另外,糖类抗原125来源于胚胎发育期体腔上的糖蛋白,在个体发生癌变时水平会增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卵巢癌的筛查和监测。CA199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相关低聚糖类抗原,其在胰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中也有一定的价值。综上所述,CEA、CA125和CA199是肿瘤早期发现和诊断中重要的标志物。对于早期排除肿瘤、减少误诊、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医疗大环境及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期待下,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AFP、CEA、CA125、CA199四项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对原发性肝癌敏感性的影响,降低早期漏诊率,评价上述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筛查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探讨其诊断方面的优势。

实验证明,AFP的水平浓度在癌症初期并不高,这就容易漏诊。国外Trevisani F团队的研究也证明仅靠AFP有时并不可靠,需要多种辅助手段,比如影像学技术、实验室技术或者是病理学诊断。

由于肝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因此,如果想要提高肝癌的诊断率,就必须联合检测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项目。我们把四项有价值的指标联合,单个指标的缺点或许会互补。临床上很多研究也证明联合检测是高于任一指标单独检测的,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漏诊率,也可以提高患者未来几年的生存率。

我们研究发现,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浓度明显很高,而血清中的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浓度并不高。此外,随着肝癌疾病进展,患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也会随之升高,但与其他三种标志物相比,甲胎蛋白的升高并不显著。癌胚抗原主要存在于胚胎组织和肝脏中,其主要成分为糖类抗原,而糖类抗原与甲胎蛋白具有一定的重叠,因此会导致其出现假阳性的现象。研究发现,肝癌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的浓度一般高于其他两种标志物,且当患者处于早期时,甲胎蛋白和糖类抗原的浓度并不高。

目前来说,已有的相关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较为热门,可以使用的肿标也有很多,各有差异,把这四项指标组合起来也是通过与带教老师探讨后深思熟虑的结果,虽初次深入了解原发性肝癌,但还是希望此次研究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为以后的一颗科研之心打下基础。作为高发癌症前三,这极大地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医疗事业的进步需要不断地尝试,有时也许达不到想要的实验成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就是在不断地失败经历中,不断改进,才能取得最终的成果。

根据研究显示,单项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可达72%左右,然而它的特异性并非想象那么高,所以才有了联合检测,它不仅可以提高PHC诊断阳性率,而且可以同时起到提示其他疾病的可能性[20]

。临床上肿标其实很多,选用哪几个指标又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要兼顾患者的经济效益,又要达到我们想要的理想效果,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选用AFP已然是大多数医院的选择,单查此指标通常再加以病理学诊断或者是影像学判断,基本能够为临床医生判断起到非常好的辅助作用。但是假如可以查几项肿标就可以确认此疾病,就是说,只抽血进行血清学检测,省去了拍片或者病理判断,可以极大地节约看诊时间,又少一些诊疗费用,对患者来说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为什么选用这几项指标,这四项指标的特异性相对于原发性肝癌是较特异的,灵敏度经检测也比较理想。另外,从各位前辈这里受到不少启发,研究的意义只有一个,把癌症在早期就扼杀,像肺癌,早期就很难发现,因其早期症状太像流感症状,并不会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等再发现更多不舒服的症状,疾病已经发展到了不可逆转的局面,可能会通过化疗来提高生存率,但化疗对人体伤害不小,很多患者身体本就虚弱,这让本就羸弱的身体雪上加霜。

总的来说,因为国家的科技医疗等发展得迅速,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生活越来越注重,对防未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像在一些医院已经建立了治未病科(国际中医门诊),常常再加以某些辅助手段,可大大提高某些疾病的早期确诊率,像本次研究只查几项指标就可以早期确诊如果能够普及,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好一个良好心态,治愈的几率还是可以值得期待的。当前来看,原发性肝癌的病死率居高不下,有很多病情进展较快且转移率高的情况出现,这会不断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原发性肝癌作为我国高发的癌症之一,出台的许多医疗政策也支持我们去探究看似绝症的癌症,有很多针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已经出现,每个医院有每个医院的指标和标准,我相信不管是三甲医院还是地方医院,他们的研究都必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指引着我们不断去创新,去尝试,因为实践才是各行各业的金标准,才能让行业不断前进,达到新的高度,但我们当然不是为了后者,真正的是为了造福每个自己,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扬光大。本研究较为基础,依据以往病例与患者意愿,取得了本次研究的成功,虽然样本总量不是特别多,依旧存在一定参考价值,单项研究的阳性率(%)分别是74、59、52、66,组合检测可减少诊断误差,将原发性肝癌确诊率达到一种新的高度(94%)。

所以,联合血清AFP、CEA、CA125、CA199水平检测能够明显提高肝癌早期发现率,确定发展所处时期,不仅可以在早期积极治疗将癌症扼杀在摇篮里,而且可能为日后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马良.血清AFP、CA199、CEA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2022,42(07):82-84.

[2]王曦晖,蒋祖辉,周琼仙,等.血清AFP,CEA,CA125单独或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2):2346-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