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远程环境监测技术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1
/ 2

物联网的远程环境监测技术初探

荆蕾,宗成顺

烟台市莱州环境监控中心 山东莱州 264000

摘要在目前实施的环境监测实践过程中,远程自动化的环境监测平台已经逐步趋向于完善建立。对于远程监测的环境污染状况如果要进行准确的数据信息采集,则必须要运用物联网的智能感知监测技术。物联网能够确保环境监测的数据结果达到准确性的基本要求,合理节约了远程环境监测的资源。因此,本文探讨了远程环境监测中的物联网技术运用要点。

关键:物联网远程环境监测技术实践要点

远程环境监测目前已经成为了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关键体现在运用物联网的技术平台来采集环境监测的相关参数,分析判断得到环境生态污染的真实状况信息。物联网具有物物连接的实践技术优势,有助于环境监测的远程采集信息数据达到更好的准确程度。远程环境监测与物联网技术的充分融合能够降低环境监测的人工实践成本,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优化改善。

一、物联网的远程环境监测体系架构设计

(一)远程环境监测的总体结构设计

在远程智能化的环境监测开展实施中,物联网的基本功能体现在传送数据、感知环境污染状况、自动化的数据分析归纳等[1]。物联网的自动监测结构体系主要应当包含网络层、感知层与应用层,以上各个层次都属于远程监测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网络信息采集终端能够保证环境污染的状况信息得到完整的汇总,有效防止了存在监测数据的遗漏情形。对于监测数据应当进行智能化的采集汇总处理,结合远程智能化的数据挖掘、数据信息存储、应用决策的制定实施等环节。

(二)远程环境监测的系统层次划分

远程环境监测的系统网络层能够连接于网络管理中心,确保对于物联网终端采集得到的环境污染状况数据进行准确的发送[2]。网络层的系统服务器能够保证实时性的环境监测数据得到安全的传输发送,防止存在监测数据的丢失风险。系统数据库应当连接于环境监测的网络层,依靠远程数据传输的自动化技术来确保监测数据的客观性以及完整性,节约了远程自动化的信息采集资源。

远程环境监测的系统感知层基本作用在于实现环境状况信息参数的完整采集,因此系统感知层具有采集信息以及汇总统计数据的功能。通常情况下,开展环境污染监测的关键参数指标应当包含气体温度、污染物的浓度、重金属以及颗粒物的种类特征等。在无线传输的技术平台支撑下,对于ZigBee的传感器无线传输节点应当连接形成完整的数据传输共享网络,从而在根源上防范了传输数据信息的丢失安全隐患,对于系统中心的网络数据库能够保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远程环境监测的系统应用层能够用于显示数据、处理数据以及接收数据,通过实施动态化与立体化的数据信息展示来保证环境污染的状况得到客观呈现。环境监测的机构部门人员对于自动化的立体展示影像通过进行观察,应当能够鉴定环境污染的区域分布状况,有助于环境监测部门实现全方位的污染整治处理。物联网监测平台的软硬件设备需要得到实时性的维护与更新,从而做到了严格保证物联网监测系统的设备良好使用效能[3]

二、物联网的远程环境监测技术运用要点

(一)监测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波及范围都具有实时变化的显著特征,那么运用水质监测的人工实施方法很难保证准确采集动态化的污染测试样本。具体针对于湖泊、河流以及地下水的电导率、溶氧含量比例、酸碱度、温度变化、氧化还原电位、浑浊程度等各项重要参数在进行全方位的污染监测前提下,应当能够促进水体污染的严重程度指标得到实时性的反馈[4]。自动化的物联网监测设备系统能够直接连接于网络调度中心,从而保证了实时性的水质变化状况都能得到客观的了解。水质污染的风险等级如果存在持续升高的特征,那么远程监测系统就会发出自动的报警提示,表明水体的有害物质浓度已经超出了最大限度。

(二)监测大气环境污染

引发城乡大气污染的威胁因素具有多样性,大气生态污染必须要得到全面的排查整治。在目前的现状下,大气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等级已经表现为持续上升的发展特征,因此体现了运用物联网平台来测试大气污染的必要性。对于全过程的大气污染监测工作而言,传输、采集与汇总污染数据信息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在远程监测仪器的支撑基础上。远程物联网的智能监测设备具有准确判断大气污染状况的实践作用,构建了溯源排查大气污染的结构体系。具体在监测有害气体、悬浮物的颗粒污染物质、PM2.5等关键参数过程中,运用物联网的实践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保障作用。

(三)监测土壤污染

土壤重金属以及白色固废导致的生态污染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彻底的消除,从而对于土壤生态体系造成了较为显著的破坏。在目前的现状下,全面监测土壤生态污染以及环境破坏的物联网技术显示出实践运用优势。对于远程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仪器设备应当连接于物联网,进而保证了实时性的土壤污染状况信息能够得到准确的传输。具体在测试土壤有害重金属的含量参数时,关键就是要运用实时性的土壤污染元素测试仪器系统,通过进行动态化的土壤污染测试来保证重金属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含量变化得到有效控制。土壤生态污染需要得到客观的判断,确保提供整治土壤生态污染的可行技术方案。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远程环境监测的开展实施过程不能缺少物联网的技术保障支撑,旨在通过连接远程自动化的信息采集系统来准确判断环境质量的变化状况。在当前阶段的物联网技术普及背景下,远程环境监测的技术适用范围也在不断实现扩展。具体针对于监测水体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的状况而言,应当能够正确运用物联网的监测仪器设备,构建远程智能化的环境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1]杜楠楠,蔡同建,蔡绍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环境简便监测与远程管理控制系统[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2,34(03):195-199.

[2]杨芸.基于Arduino与OneNET的家居环境远程监测系统设计[J].物联网技术,2020,10(09):11-13.

[3]周东蕴,王好贤,周志权.海洋环境的LoRa和GPRS远程监测系统设计[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01):34-38.

[4]马力,王辉,杨林章.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土壤温度水分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构建和运行[J].土壤,2019,46(03):526-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