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的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新生儿呕吐的治疗

谢寿英

马山县妇幼保健院 广西 南宁 53069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群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现阶段对于新生儿的健康保健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呕吐属于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呕吐轻者引起吸入性肺炎、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的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重者可引起窒息死亡。而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消化道功能紊乱、消化道梗阻的主要表现。出生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够成熟,胃容量小,排空时间延迟,以及消化道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低下等特点,都使其容易发生呕吐。对于一些情况较为严重的患儿,由于胃部大量的液体丢失,为此容易造成电解质平衡失调,造成患儿出现低钠、低钾等临床症状,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新生儿死亡。造成新生儿呕吐的原因非常多,需要确定病因,对症治疗可以提高患儿治愈率。

新生儿呕吐的病因

非器质性疾患:A.喂养次数过多、过频或是喂乳量过多,速度过快,奶头孔过小或是奶头未充盈奶汁,导致吸奶时空气咽入过多,母乳头下陷或是喂奶前小儿剧烈的哭闹均可使得患儿咽入过多的空气,进而使其出现呕吐症状。B.吞咽羊水或是母血,污染的羊水或咽入母血,使得新生儿胃黏膜受到刺激,进而引发呕吐,可在出生后尚未进食阶段出现呕吐,开奶后加重,呕吐物呈现为泡沫样黏液或是咖啡色液体。

器质性疾患:A.胃出血:包括新生儿出血症、应激性溃疡,后者存在娩出过程中窒息史或是颅内压提升或是严重感染。B.感染,不论是胃肠道或是其他感染(败血症、脑膜炎、肺炎、中耳炎、泌尿道感染)均可引发呕吐,此类患儿多数情况下存在食欲减退并有其他相关症状。C.胃食管反流:在新生儿时期较为常见,早产儿的发生率更高,在出生后1周便出现此类症状,多数情况是在每次哺乳即将结束时,轻者可表现为溢乳,反流较剧也可表现为喷射性呕吐,当并发反流性食管炎时,呕出物可能带血。D.先天性代谢病,除有呕吐症状外多数情况下伴有其他症状,如氨基酸代谢障碍这存在神经系统症状,排泄物中存在特殊气味,血氨升高等,糖代谢障碍(半乳糖血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肝肿大等症状伴低血糖,有机酸代谢障碍常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等。

在实际对新生儿呕吐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A.首先需要详细的询问病史,掌握患儿是否存在围生期窒息史,日常喂奶方式,喂奶时是否存在哭闹,孕期是否存在羊水过多史,进而判断该患儿是否存在应激性溃疡、缺氧缺血性脑损害、喂养不当、先天性上消化道畸形等情况。B.掌握患儿属于溢乳还是呕吐,溢乳虽然能够发生于出生1-2天正常的新生儿,但食管闭锁、贲门痉挛、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同样能够表现为溢乳。C.及时掌握呕吐物性状,第一次进食即呕吐,同时存在呛咳、青紫,考虑为食管闭锁,生后48小时内出现胆汁性呕吐,考虑为先天性因素所致肠梗阻,生后2周左右出现不含胆汁的喷射性呕吐,考虑为幽门肥厚性狭窄。吐出物为白色唾沫状或原奶,考虑为食管闭锁,突出物含奶凝块不含胆汁,考虑为幽门或Vater`s壶腹以上的十二指肠梗阻,含胆汁示十二指肠第三段及一下的肠梗阻,但内科性疾患引起呕吐时也可含胆汁,应当注意鉴别。吐出粪水样物则为低位性肠梗阻,吐出物含血液需考虑为应激性溃疡、食管裂孔疝等。在掌握患儿实际病情之后,再予以其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首先需落实对于患儿的病情监测,严密观察患儿呕吐的次数、全身状况、呕吐的时间及呕吐物的性状。对于未开奶前出现呕吐的患儿,需要考虑患儿是否出现了咽下综合征或者消化系统畸形等疾病;新生儿出生后,若呕吐症状出现在 1 ~ 2 周内,需考虑是否为喂养不当造成的;若呕吐症状出现在 2 ~ 3 周内,并且呕吐症状渐渐加重,需考虑患儿是否出现了先天性的肥厚状;对于有难产史,需考虑患儿是否出现了颅脑疾病。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新生儿呕吐物,若呕吐物为黄绿色,新生儿可能出现了碱性胃食管出血;若呕吐物为咖啡色,新生儿可能出现了应激性溃疡。

禁食、洗胃,如果新生儿呕吐症状,是因咽下综合征引起的,需要禁食,予以洗胃。要求洗胃液体为 1% 的碳酸氢钠(30 ~ 50m l),洗胃后还需要禁食 6 小时左右,第一次需要试喂 5% 的葡萄糖(10m l),没有出现腹胀及呕吐状况,可以喂养配方奶(10m l),依照新生儿实际状况追加奶量。

降低颅内压,对于颅高压患儿,应当限制喂奶量,或者暂停喂奶,予以有效合理的降颅压药物,例如甘露醇、地塞米松与速尿联合降低颅内压,并且予以患儿吸氧,确保患儿的呼吸通畅。

止血及防止出血,对于胃肠道出血的患儿,寻找胃肠道出血的具体原因,暂时禁食,防止出血,补充维生素 K1,予以华克盾或立止血来止血。对于有应激性溃疡性的出血患儿,可以予以5~ 6mg/kg西米替丁,每12h静脉点滴。

促进胃肠动力,对于胃食管反流所引起的新生儿呕吐,可在喂奶前20分钟,予以 0.2mg/kg普瑞博思混悬液,口服;对于幽门痉挛患儿,可以予以 1:1000 的硫酸阿托品溶液,每次1滴,于喂奶前10~15分钟服用,连续服用一段时间。通常呕吐在几天之内会停止,当食欲慢慢恢复,便可停药。使用小剂量红霉素(3~5mg/kg)进行静脉滴注,可以加快胃肠道排空。同时落实对症治疗,新生儿出现感染,应当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患儿感染敏感菌和感染部位来选择抗生素。落实健康教育,对于呕吐患儿,应当对轻轻抬高头部,处于右侧45°斜卧,能够避免呕吐物的吸入,以免造成窒息。最好为母乳喂养,护理人员指导孕妇,正确的喂养姿势,应当要多次少量喂奶,另外,乳具要定时定期消毒。在治疗过程中,需同步落实对于患儿的皮肤干预,新生儿具有皮肤娇嫩,皮肤角质薄的特点,因而需要确保其皮肤的持续性清洁状态,及时清理呕吐物,避免其出现发红甚至溃烂等情况。

及时确定新生儿呕吐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治疗策略可以改善新生儿呕吐症状,从而提高治愈率,对新生儿呕吐的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