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
/ 2

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探析

孙勇

(杭州市之江实验中学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在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引起教师的关注。只有有效控制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才能保证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更有效。因而,教师就要考虑学生具体情况,针对其具体情况展开合理安排,从而保障体育教学田径训练的实效性,让学生的田径学习技能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初中体育;田径训练;训练量;强度;策略

引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教学项目是基础科目,具有锻炼学生身体及综合素养的作用。然而,在田径教学时,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若控制不当,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大受影响。文章出于优化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目标,对田径教学展开有效的分析,希望通过有效措施能改善田径教学现状,从而为锻炼学生身体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水平、素养保驾护航。

一、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关系分析

田径是一项以走、跑、跳、掷为人类生存技巧的一项运动,初中学生进行田径锻炼,不仅可以促进其体质发育,而且可以改善其心理品质。在田径训练中,训练强度主要是指运动员爆发力,如跑步速度,而训练量则是指运动员完成一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或距离。运动强度与运动量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与体育教学中的训练强度、训练量、训练侧重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体质特点,结合田径项目内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

二、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策略

2.1增强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适度性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田径训练计划,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培训,则可切实提升其田径训练有效性。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田径训练强度和节制,以免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在确保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的前提下,强化对各种体育技术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同时,教师自身的体育知识培训也应不断提高。在设置训练强度时,还应考虑到不同的学生,注重其专长,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潜力。然而,对于学生的长距离跑步而言,则不能过分强调,否则,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厌倦,而且还会为其身体带来一定损伤,这与体育教学目标相悖。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锻炼状况,强化其意志锻炼,这样才能在身心两方面都获得锻炼,有利于其未来发展。

(二)科学落实田径训练

由于基因等外部因素影响,导致学生在田径项目上的成绩也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体育老师在教学中不应死记硬背,而应严格遵循训练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体质状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具有不同体质的学生,采用差别化训练标准。在不同级别、不同训练强度、不同训练量的需求下,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展开训练,从而持续提升自己的运动水平和运动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对于有运动潜质的学生,老师也应该尊重其个人发展需求,在其可以接受的程度上,适当地增加体育训练强度,强化体育训练量,让其耐力和爆发力得到提升,从而为国家田径队伍提供更多优秀人才。可见,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控制好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运动训练强度与运动量是影响运动训练结果的主要因素,若要使大学生的体能得到全面发展,就需要把握好体能与题试的关系。体育教师要将专项训练和普通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既要有效地训练初中生,让其在田径运动中拥有更高的速度、力量和爆发力,又要避免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过大,防止体育学习活动导致学生过度疲劳              例如,玩五从而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体育老师也要确保训练量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使平时的田径运动与体育考试的各项标准相符[2]

(三)推动初中体育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体制改革

一方面,在确定田径运动教学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时,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前期学生的身体、心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发育情况。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学生身体、心理、心理发展水平为起点和终点,确保训练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最大限度保证在此系统下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3]。训练的强度和量的大小,都针对学生,如果脱离了训练对象的实际水平,很有可能会对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生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在确定运动课程的强度和数量时,要充分考虑到运动课程的开展和文化课程的开展,并合理地分配运动课程和文化课程的开展。因学生在完成体育田径训练之后,仍要面对着文化课的学习,就需要教师在确定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时,要注意减少体力消耗的负担。在文化课学习中,保持充足的体力和精力,达到体育和文化课程的目的。当然在初中体育田径队在赛事做了教师也下了讲还行学生高效的秀一把掌坐车的过程成为中转时期工作的景点而且还可以在以免过夜。

结束语:综上所述,田径项目训练强度与运动量是田径项目的两大要素,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确保项目的成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有对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平衡,以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设计与学生身体状况相匹配的训练内容,才可以通过田径训练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小忠.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探析[J].学周刊,2023(19):148-150.

[2]李通,郑重.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研究[J].田径,2022(05):46-48.

[3]王国军.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分析[J].考试周刊,2020(78):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