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观察及HbA1c、FPG水平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5
/ 2

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观察及HbA1c、FPG水平影响分析

梁方云1 ,曹晓琳2 ,李大伟2通讯作者 ,孔令怡1 ,许学忠1

1.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   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观察及HbA1c、FPG水平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就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组(50例):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胰岛素泵组(50例):胰岛素泵治疗。观察效果。结果:胰岛素泵组治疗4周后的FBG、HbA1c、2hPG水平均更低[(5.23±0.11)mmol/L、(6.11±0.29)%、(8.13±0.14)mmol/L,分别VS胰岛素注射组的(6.68±0.23)mmol/L、(7.67±0.33)%、(9.71±1.05)mmol/L](p<0.05)。胰岛素泵组的胰岛素使用量更少[(31.23±5.31)U/d,VS胰岛素注射组的(45.19±7.25)U/d](p<0.05)。胰岛素泵组的病情好转所需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均更短[分别是(5.23±1.08)d、(7.50±1.22)d,VS胰岛素注射组的(7.54±2.12)d、(9.39±2.17)d](p<0.05)。胰岛素泵组的不良反应率更低[4.00%,同胰岛素注射组的20.00%比较](P<0.05)。胰岛素泵组的血糖控制效果满意率更高[96.00%,同胰岛素注射组的80.00比较](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更适合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其效果更佳。

【关键词】胰岛素泵;常规胰岛素注射;糖尿病;疗效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代谢异常类疾病[1],患者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HbA1c水平值升高、FPG水平升高,易损伤身体各脏器,导致功能异常,威胁生命健康[2]。目前,胰岛素在控制高血糖水平,调节机体代谢方面,能够发挥良好治疗价值[3]。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胰岛素泵、常规胰岛素注射,不同疗法,其控制血糖的效果、是否会发生不良反应等,或存在差异。因此,本文采取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法,评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22年就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组,男25例,女25例,47~78岁,平均(64.59±2.19)岁。胰岛素泵组,男25例,女25例,46~78岁,平均(64.61±2.22)岁。

1.2方法

胰岛素注射组: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三餐前,皮下静脉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按患者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每天总剂量控制在0.4~0.8U/kg,治疗4周后观察效果。

胰岛素泵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门冬胰岛素治疗,剂量控制在0.4U(kg·d),治疗4周后观察效果。

1.3 观察指标

FBG、HbA1c、2hPG水平、胰岛素使用量、病情好转所需时间、血糖达标时间、不良反应率、血糖控制效果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2.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指标控制状况

胰岛素泵组治疗4周后的FBG、HbA1c、2hPG水平均更低[(5.23±0.11)mmol/L、(6.11±0.29)%、(8.13±0.14)mmol/L,分别VS胰岛素注射组的(6.68±0.23)mmol/L、(7.67±0.33)%、(9.71±1.05)mmol/L](p<0.05)。见表1。

表1比较血糖指标控制状况

组别

患者

(例)

FBG

(mmol/L)

HbA1c

(%)

2hPG

(mmol/L)

治疗前

治疗4周后

治疗前

治疗4周后

治疗前

治疗4周后

胰岛素注射组

50

10.71±1.37

6.68±0.23*

8.84±4.03

7.67±0.33*

13.81±5.23

9.71±1.05*

胰岛素泵组

50

10.67±1.39

5.23±0.11*

8.75±4.06

6.11±0.29*

13.79±5.19

8.13±0.14*

t

--

0.1449

40.2157

0.1112

25.1091

0.0192

10.5469

p

--

0.8851

0.0000

0.9116

0.0000

0.9847

0.0000

注:*本组,治疗前,对比治疗4周后,p<0.05。

2.2 胰岛素使用量、病情好转所需时间、血糖达标时间

胰岛素泵组的胰岛素使用量更少[(31.23±5.31)U/d,VS胰岛素注射组的(45.19±7.25)U/d](p<0.05)。胰岛素泵组的病情好转所需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均更短[分别是(5.23±1.08)d、(7.50±1.22)d,VS胰岛素注射组的(7.54±2.12)d、(9.39±2.17)d](p<0.05)。见表2。

表2比较胰岛素使用量、病情好转所需时间、血糖达标时间

组别

病例

(例)

胰岛素使用量

(U/d)

病情好转所需时间

(d)

血糖达标时间

(d)

胰岛素注射组

50

45.19±7.25

7.54±2.12

9.39±2.17

胰岛素泵组

50

31.23±5.31

5.23±1.08

7.50±1.22

t

--

10.9844

6.8653

5.3684

p

--

0.0000

0.0000

0.0000

2.3不良反应状况

胰岛素泵组的不良反应率更低[4.00%,同胰岛素注射组的20.00%比较](P<0.05)。见表3。

表3比较不良反应状况

组别

患者

(例)

异常高血糖

(例/%)

异常(例/%)

皮肤感染(例/%)

其他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

(例/%)

胰岛素注射组

50

2/4.00

4/8.00

3/6.00

1/2.00

10/20.00

胰岛素泵组

50

1/2.00

1/2.00

0/0.00

0/0.00

2/4.00

χ2

--

--

--

--

--

6.0606

p

--

--

--

--

--

0.0138

2.4 血糖控制效果满意率

胰岛素泵组的血糖控制效果满意率更高[96.00%,同胰岛素注射组的80.00比较](p<0.05)。见表4。

表4比较血糖控制效果满意率

组别

患者

(例)

非常满意(例/%)

很满意

(例/%)

不满意

(例/%)

非常不满意

(例/%)

血糖控制效果满意率

(例/%)

胰岛素注射组

50

25/50.00

15/30.00

3/6.00

7/14.00

40/80.00

胰岛素泵组

50

30/60.00

18/36.00

1/2.00

1/2.00

48/96.00

χ2

--

--

--

--

--

6.0606

p

--

--

--

--

--

0.0138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4],糖尿病是病情严重、处理比较棘手的一类疾病。此病可导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问题,急需得到关注和针对性地改善。常规治疗方法,比如胰岛素注射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病情,但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较高,整理疗效欠佳[5]。目前,一些研究主张,针对糖尿病患者,建议实施胰岛素泵治疗[6]。因此,本文为解决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问题,实施不同胰岛素治疗策略,并评估HbA1c、FPG水平效果,以指导糖尿病的治疗策略。

结果显示,胰岛素泵组的各项指标更佳(P均<0.05)。证明,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的效果更好。考虑到是,胰岛素泵不需要频繁多次注射,但是也能同时满足空腹胰岛素、三餐进餐、餐后对胰岛素的需要,能够达到精确降糖的效果,更加更快、更平稳控制血糖,从而减少胰岛素用量,提高降血糖的效果[7]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其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丛晓庆,刘晓,赵娟等.大剂量维生素D联合胰岛素泵持续注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3,29(04):501-505.

[2]马晓琴,何丽梅.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与胰岛素静脉滴注两种方式在治疗儿童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J].系统医学,2022,7(17):138-142.

[3]田辛梓,谢晖.胰岛素泵持续注射与胰岛素皮下注射两种治疗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08):1201-1202.

[4]林姗,郑剑菁,林晓慧.持续胰岛素泵注射在2型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09):71-74.

[5]杨丽娟,盖显英,徐松梅等.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酮症临床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01):31-33+117.

[6]盖显英,杨丽娟,曹殊丹等.胰岛素泵短期强化后序贯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增敏剂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高血糖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23):5-9.

[7]孙晓鸥,徐鹤.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对患者血糖水平及血糖控制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8):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