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5
/ 3

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张艳智

承德市御道口牧场管理区森林草原防火和管护中心  068463

摘要: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防火形势越来越严峻。为应对气候变化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开展相关研究,在概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及森林防火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影响,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强化宣传教育、增强防火意识,完善森林防火责任制度体系,严控火源,建设高质量的森林防火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气候变化;森林防火;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火灾是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安全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其破坏性较强,不仅会直接影响火灾发生地的生态环境,还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出现人员伤亡。自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不断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使森林防火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为尽可能降低森林火灾发生概率,减轻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及林业经济造成的影响,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实际的林业生产中,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依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森林火灾的威胁。因此,强化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森林防火工作刻不容缓。

1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及森林防火工作成效

1.1保护区概况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8年,地处黄土、蒙新、青藏三大高原交汇处的祁连山北麓,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属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0℃,年平均降水量为420mm。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西长约800km,南北距离为200~400km,总面积达265.30万hm2,包括了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外围保护地带等部分。其中,以实验区面积最广(109.57万hm2),占总面积的41.3%;外围保护地带次之(66.60万hm2),占比25.1%[2]。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多分布于海拔2300~3300m的阴坡、半阴坡,而且多呈带状、块状分布。截至2018年,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林地87.40万hm2,森林覆盖率为28.8%。

1.2森林防火工作成效

2005—2018年,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对重点火灾发生区域积极开展森林火灾综合治理工作,在人员频繁活动区、重点生态建设区等火险高发区域的路口、山口等累计建设49处森林防火检查站(总面积达6040.89m2),还建设有21处火险要素监测站及4处火险因子采集站,并引进14套视频监控系统及9套保护站视频接收系统,使视频监测覆盖率显著提升。

同时,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建设森林防火火险预警、网络办公与宣传、信息化指挥等先进系统,大幅提升了森林防火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此外,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积极对林区的34个取水点、水窖等进行维修,并新建33座水窖,改造8个防火物资存储室,新建与扩建15个物资储备库,购置多种防火物资、20辆防火运输车、7架无人机及55部卫星电话,不仅明显加强了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与物资设备保障,还为森林资源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2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及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影响

2.1气温升高

近年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温持续升高,其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保持一致。而气温与林木枝叶的可燃性密切相关。温度越高,蒸发作用越强,林木枝叶的含水量越低,可燃物就越干燥,最终导致森林火灾发生概率显著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森林防火工作的压力。

2.2降水呈减少趋势

全球气候加剧变暖在导致温度升高的同时,还会导致水分蒸发量显著增加,进而影响各地区的降水量。近年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降水强度也有所减弱。降水量减少必然会导致天气愈发干燥,最终导致森林火灾频发,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2.3极端天气频发

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各地区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居高不下。近年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常遭受干旱、冰雪等灾害的侵袭,其中以干旱对森林火灾的影响最为严峻。一旦发生干旱灾害,可燃物的含水量将会明显降低,可燃物载量与分布随之发生明显改变。持续性的干旱灾害还会影响火源,导致林火强度较大,火势加速蔓延,显著增加森林火灾发

生概率及扩大发生范围。

3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问题

3.1林区周边居民防火意识薄弱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面积广阔,而且存在诸多的火灾隐患,仅靠林业部门开展森林防火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周边居民共同参与其中。然而,部分林区周边居民森林防火意识薄弱,时常出现野外用火、携火种进入林区等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在春节、清明节等节日,周边居民上坟祭祀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违规用火现象频发,且具有火点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导致森林防火难度显著增加。

3.2部分林业工作人员未能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

为做好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相关部门建立了见烟即查、见火即查、定期巡林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然而,部分林业工作人员却未能严格落实与执行,导致部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再加上部分工作人员职责不清,在森林火灾高发期,工作人员无法严格落实严控火源、加强巡查与村民联防等工作,导致森林火灾发生时无法第一时间发现与处理,显著增加火灾隐患。

3.3火源管控压力大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林区灌木杂草种类繁多,林中枯萎的枝叶、地衣、泥炭等可燃物堆积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同时,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较大,周边居民日常生产生活都要经过林区,林业管理部门难以全面监管乱丢烟头火种、携明火入林、小孩玩火等现象,火灾隐患大大增加。此外,随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发展,进入林区的人员明显增多,但当地林业工作人员人数较少,无法对进入林区的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火源控制较为困难,森林防火面临着巨大压力。

3.4森林防火队伍扑救水平较低

近年来,随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当地相关部门积极强化了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并安排了多名巡山护林员及森林扑火队员。但是,这些人员多为林区周边群众,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既无法掌握先进设备的使用方法,又不具备森林防护、防火相关知识,也无法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并及时进行处理,最终导致森林防灭火效果不尽如人意。

3.5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在重点林区、山口位置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测覆盖率明显较低,一旦发生火情很难第一时间察觉并进行处理,进而导致森林防火工作效率不高。同时,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规格较低,防火物资种类少、数量少,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已经无法与新形势下森林防火的高标准要求相适应。

4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有效建议

4.1强化宣传教育,增强防火意识

首先,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通过拉横幅、广播宣传、设置宣传栏等方式加大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力度,强化对当地农牧民的教育和培训,使其了解森林火灾的重要影响及危害,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并掌握简单的防灭火方法。其次,相关部门要适当拓宽森林防火宣传的深度与广度,将宣传教育对象逐渐延伸至涉农单位、林农等,通过典型案例宣讲等措施改变林农传统的用火陋习,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最后,相关部门要强化森林防火法律法规、政策与典型案件等的宣传教育,强化民众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以确保森林防火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2完善森林防火责任制度体系

首先,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必须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明确各方职责,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林业部门应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通过群防群治,做好森林火灾的科学预防与扑救等一系列工作。其次,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综合考虑森林资源状况、人为活动状况等,科学分析与评估森林火险,并据此划分重点火险区、防火区与安全区,明确各区森林火灾防控等级和管控要求,分区分级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最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根据森林火险区划科学分配林业防护与防火工作人员,借助视频监控系统严密监控森林资源状况,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在森林火灾高发期加大巡护与瞭望的频次,以确保森林火灾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报告与处理。

4.3严控火源

首先,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定期安排工作人员清理林中的易燃物,尤其要清理干净林中枯萎的枝叶、地衣、泥炭等,以防大量的易燃物堆积在一起引发火灾。其次,相关部门要严格做好林区周边林农、涉林单位、农家乐等的火源管理工作,及时排除火灾隐患;同时严格管理进入林区的人员,严禁林区内出现所有形式的明火,以保护林区森林资源安全。最后,相关工作人员要在干旱频发季节、节假日等重点做好火源管控工作,在清明节、春节等提倡文明祭祀,同时加大巡逻频次,以杜绝火灾隐患。

4.4建设高质量的森林防火队伍

首先,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需要组建专业的巡林护林工作队伍,严格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人员的聘用与管理工作,为其配备充足的专业扑火设备,并在入山口、重点林区设置固定或流动性护林工作人员,以确保火情出现时可以及时发现与处理。其次,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结合现有的条件与资源,定期组织防火工作人员参加消防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其全面了解林区当前的用火规定及森林火险等级划分,熟练掌握防火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定期开展灭火实战演练,提升其综合素质与工作技能。最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严格做好防火队伍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所有防火工作人员必须统一着装,并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和上下班打卡制,以防止出现脱岗、漏岗现象;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奖惩制度、薪酬制度等,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5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相关部门应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还应尽可能将森林防火相关经费纳入当地政府预算,并统筹规划资金的使用,设立森林防火专项资金,以确保资金合理使用,防止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其次,在资金充足的前提条件下,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适量补充先进的防火设备,如大型现代化扑救火设备、预防车辆、飞机等,综合运用现代化监测系统与技术等,提升森林防火能力。最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积极完善现有的防火基础设施,积极修复森林防火隔离带、防火通道等,刷新森林防火标志牌、在入山位置处设置卡点、修建管护房与瞭望台、添置适量的防火专用储水罐等,以确保高效开展森林防火工作。

5结语

在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大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因此,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必须正视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遵循科学防火、依法治火的原则,通过增强防火意识、完善森林防火责任制度体系、严控火源、建设高质量的森林防火工作队伍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举措,严格做好森林防火管控工作,以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与蔓延,保护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国飞.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及策略探讨[J].绿色科技,2016(8):115-116

[2]丁国民,张天斌.甘肃祁连山保护区哈溪林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J].甘肃科技,2014(1):139-143.

[3]刘明龙.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现状与保护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0(2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