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制度演变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金融监管制度演变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刘雯

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 830002

自从第二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把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因此对金融业发展的把控也越来越重要。金融业的发展关系一国的民生福祉,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对一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各国为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不断加大对金融监管制度的重视。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金融领域监管机构相关改革措施尤其受到关注。此次改革是对我国现代化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和优化,实现了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模式升维。

关键词金融监管制度;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在当今的经济大环境下,金融监管制度是一个国家必须认真学习和对待的,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是实现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3年3月,我国公布了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等一些列金融改革措施。这是自2003年以来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最大的一次变革。纵观过去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化,不难发现,我国一直在主动求变,既尊重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又紧密地与中国金融结构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恰是金融监管方面的“守正创新”。

一、金融监管制度概念

金融监管制度,是一种将金融监管的职责范围、以及权力进行划分的管理制度。当前国际上较为常见、应用范围也较广的金融监督体制,主要包括一线多头、双线多头、以及单一这几种。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根据中国政府网,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均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改革后,证监会和在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均属于国务院直属机构。其主要区别在于,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不是国家行政机关,但国务院授权可行使一定的行政职能,而国务院直属机构有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显然,改革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有助于强化金融监管职能。

金融监管制度,是历史发展以及国情变化下出现的产物,对金融监管制度进行建立的原则最基本的就是在确保监管工作效率的同时,要避免职责出现交叉或是掣肘的情况,加强互相对监管权力的制约,避免出现过度集中的现象。若是金融监督管理权力,主要集中在某个监管主体,则需要对内部的工作职责、以及权利进行合理且科学的划分,确保后续金融监管工作正常进行、以及正确形式权利。金融监管制度的建立,主要解决金融监管负责对象、监管方式、以及监管效果的监督和负责等问题。因不同国家经济体制、历史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也导致各个国家所建立的金融监管制度的不同。

二、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阶段监管较为集中。

1952年起,人行和财政部主导着中国金融的监管;

1969-1978年,人行曾经并入过财政部,继而又独立开来,作为金融监管的国家机关。彼时“人、工”尚未分离,所以人行还是一家我们老百姓都能去存款的、经营着具体业务的银行。

1979-1991年,“人工分离”,人行监管商业银行和金融活动;其中,1980年开始实施保险业的监管了,依然是由人行来管。

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开始,慢慢流变进入“一行三会”分业监管体系。

1992-1995年,中国证监会成立,负责证券市场,但证券公司的审批和监管仍然在人行的手里;直到1995年,券商们的监管也交给了证监会。

1998年,中国保监会成立,保险业的监管从人行,交付到了保监会手上。

2003年,中国银监会成立,履行银行业监管职能,而人行的主要职责成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自此,我国正式进入“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格局。在那个历史时期,“一行三会”的架构是时代的进步,是金融监管大踏步走向专业化、精细化。中国的金融业,也在这一监管架构下,被呵护、被推动,实现了举世瞩目的飞速发展。

第三阶段,适应新时期的“大监管”、强监管、协调监管、统筹监管发展阶段。

2017年,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金融监管协调,确保金融安全与稳定发展。

2018年,银监会保监会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3年,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5岁的银保监会圆满完成任务,退出历史舞台。

第四阶段,“一行一局一会”未来监管体系:2023

2023年3月7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发布,根据方案内容,未来我国金融监管将形成“一行一局一会”监管模式。除此之外,2023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除提到上述几个金融机构改革要点之外,方案还提出要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这将强化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两个委员会一个抓业务,一个抓党务,可为金融系统的稳健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三、基于风险为本的金融机构监管合规建设思路

(一)加快构建我国金融信用体系

诚信属于社会道德范畴,是一种行为准则,只有在全社会形成遵守诚信规则的意识和良好风尚时,社会才能正常运行,金融业才能不断健康发展。伴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发展,金融体系也不断呈现开放的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金融风险的概率也将不断增加。现如今,我国在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如,诚信缺失、信用服务不配套等。为了使我国的金融业不断安全运行,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强监管,政府也应出台并实施适合当前金融环境的政策和规范信用服务的法律法规,使金融的发展方向和金融活动符合国家金融法规的要求。

(二)构建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

一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是该国的金融治理水平最直观的体现。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都需要监督体系的存在,可以说没有监督的法律法规往往是没有效力和权威的。随着我国的金融发展目标难度不断升级,很难在仅仅依赖司法机关进行调整和判断,所以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促进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活动符合国家金融法规的要求。

(三)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金融本身的风险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所以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一个完整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主要包括两个环节: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二者缺一不可,该体系可以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中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首先,金融业的各个领域都要强化金融风险的内部控制力。对各级金融机构所开展的相关业务必须做到严格授权,确保授权信用具备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金融发展要积极改革创新,除单一的监管模式外,还需要对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制定一系列的监管制度。为了更有效地确立这些制度,就需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精准的定位。此外,对于监管模式的创新要不断适应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多元化的监管,使我国的金融发展有效的规避风险,降低金融交易与金融投资之间的风险程度至可控范围内。

结束语

在高质量发展趋势的新时代,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意识到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可以说金融监管对于金融业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像美国等发达国家金融业发展水平高,其金融监管制度更加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更加协调全面,央行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分工合作更加完备;在适应经济发展上仍然有许多我国要学习的地方。所以我国要以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式为基点,向发达国家学习,创新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积极借鉴和创新,实现我国金融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宇.基于金融监管制度的国际比较与研究[J].时代金融.2017(1):30-31.

[2]白梦迪.“一带一路”沿线典型国家金融监管制度的比较[D].吉林大学经济学院,2018.

[3]肖楠.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对我国的启示[D].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