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施工高空防坠措施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3
/ 2

基于建筑施工高空防坠措施的研究

陈爽

自贡汇东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643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且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建筑施工过程中高空坠落事故频繁发生,给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同时对施工成本、社会舆论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建筑施工中经常发生伤亡的高空防坠措施的研究,为建筑施工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措施;高空防坠;建筑施工

引言:建筑施工中,高空坠落事故是最为常见的重大安全事故之一,发生后往往非死即伤,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在建筑工地中,高空作业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可忽视,因此,采取一系列高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率,确保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就变得尤为必要与紧迫。

一、建筑施工高空坠落事故成因分析

(1)安全设施缺失或不当使用: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如专业登高作业设备、安全网和安全带等,或者这些设施存在缺陷,会让工人在高空作业中更容易失足或滑倒而发生坠落。

(2)环境因素:强风、雨、大雾、高温或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会对工人的视野和身体稳定性造成影响,从而增加坠落事故的发生风险。

(3)人为操作不当:如果工人没有接受过足够的培训或经验不足,就容易在高空作业中出现失误,如不稳定的姿势、使用不当的工具、为节省体力采取错误的施工方法、嫌麻烦不佩戴或不按规范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等。

(4)不良施工措施:施工现场安排不合理、作业时间及工序安排不合理、质量问题以及使用劣质的材料等,也会影响施工安全,增加坠落事故的风险。

(5)施工方案不良:施工的方案考虑不周全,未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或特殊构造专门制定方案或施工方案存在缺陷,如施工平台高度、几何尺寸、支撑力不足,不合理的固定卡子等,也会导致工人发生高空坠落。

二、建筑施工高空防坠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防坠方案

为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建筑施工防坠设施应该按照综合考虑现场各种因素,包括施工的阶段、建筑物自身结构特点、可坠物的类型、坠落方式和可造成的伤害,制定不同的立体式防坠措施[1]。对于大型可坠物,应该从坠落起始处实施防范措施,以降低对地面防护设施的要求,避免防护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此外,还需要编制完善的监控和安全检查制度。监控系统应该覆盖施工现场所有施工阶段和坠落可能发生的位置,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现场情况。安全检查应该及时发现和纠正现场安全隐患,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需要注意的是防坠方案的编制应针对物体高处坠落和施工人员防坠单独分章,对物体防高处坠落措施设计不应单纯以地面防护为主,应对每个可坠物应该从坠落起始处进行防范,并根据每个可坠物的不同特点,设计相应的防坠设施。对于大型可坠物,更需要考虑实施立体式防坠设施,以避免施工期间对地面防护设施造成过度负荷,从而浪费资源。对于施工人员的防高处坠落,应根据作业人员的施工特点选择合适的防坠设施,应综合其使用寿命、成本和便捷性等多方面,充分考虑不同项目对防坠设施的需求,并结合相关经验和技术,定制适合项目要求的防坠措施。例如,在高空施工区域,可以设置安全网和脚手架等设施,同时配备安全带和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具。对于易坠落物品,应该限制或者禁止其存放在高处,围护栏杆增加挡板,尽量将其固定在地面或者低处等措施。此外,在防坠设施的设计和选择上,也应该充分考虑施工的效率和便利性。这些综合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安全保障,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

(二)做好建筑外围临边防护

在建筑施工中,安全防护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临边防护设施更是重中之重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员或物品从高处坠落,造成意外伤害。为了确保施工期间安全,建筑工地应该在建筑外围设置临边防护设施。对于临边防护设施的选择,最好采用全封闭式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在外脚手架、外爬架、挑架等设施外侧,可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成品金属网封闭。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确保所有临边先设置防护栏杆,并根据施工情况在其基础上铺设安全立网或防护板。此外,严禁用架网框架来代替防护栏杆。需要注意的是,安全立网下口跟楼面间隙应小于5cm。为了进一步提高警示作用,防护栏杆还应涂刷红白或黄黑两警示色。在安全平网的设置方面,需要注意网体质量。不能将立网或遮阳网当做平网使用。架设时应注意网上每根系绳和筋绳都应与支架系接,四周边绳应与支架贴紧,系接间距不大于75cm。外架应呈稳定的结构体系,不能将安全平网作为支架中的某一受力构件[2]。网面在使用时需呈“U”形,并与水平面形成外高里低的15°的夹角,支架杆件跟网面最低垂点间距需大于1.5m。同时,应采用下撑形式来架设安全平网支架,切忌采用反拉形式。在使用多网连接时,网面相邻部分需重叠靠紧,且间距小于30cm。在选择安全立网和悬挑安全平网时,需要特别注意网体质量、连接方式等安全因素,以确保其防护效果和稳定性。

(三)做好建筑底部防护

为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建筑物底部周边防护区域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坠落半径主要受高度的影响,而高度的增加会使得坠落半径呈指数级上升。目前的规范对于高处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的设定坠落半径为6米,但实践中发生的事故表明,只设置坠落区域并不足以保证工人的安全。因此,对于建筑工地高处作业周边的防护措施,仅仅满足规范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在设计防护措施时,施工项目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风险因素,扩大建筑物底部周边防坠防护或警戒区域。除了测定坠落区域外,还应在坠落区域外做好锁区和警戒线的标示。同时,对于高风险区域,应采取更高级别的安全措施,例如增加安全网、设立护栏、增加硬防护等,以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在特殊情况下,如施工现场受制于建筑物或者周边环境的限制,确定防护区域可能较为困难,可采用临时性防护措施,如加固防护栏杆的高度,增加加固装置或者使用成品护栏网、围挡等。除了扩大防坠区域外,还应该考虑采用其他的安全措施,如安装防护网、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供必要的安全装备等。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定期对防护措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只有在采取全面的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预防坠落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作业人员人员的安全。

(四)强化高空作业安全意识

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高空作业安全标准,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前,应该为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详细的技术交底,对特殊高空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核和考核,并对身体状况做好充分的摸底调查,以满足岗位上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同时,现场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监测和指导人员,对施工过程中涉及高空作业的所有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形成动态的安全监督与指导。作业人员也应时刻保持警觉,严格遵守施工规程和操作流程,正确的佩戴各种安全防护措施,有效地排除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在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安全教育力度,确保施工人员都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从而预防高作业人员操作不当、不熟练、违规操作等引起的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于临边与洞口的安全施工,施工人员必须保证场地安全,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网、栏杆等安全设施进行施工[3]

结语:高处作业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因此,企业必须全面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在确定建筑物底部周边防护区域的划分时,应该根据可能坠落的范围、高度等多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除此之外,必须严格控制无证上岗情况,对高风险区域采取更加严密的防护措施。在实际实施中,必须做到勤教育、勤检查、勤指导和勤采纳合理化建议,加强防护措施和安全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以确保工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杨芳, 张译文. 高空施工防坠落安全措施研究[J]. 装饰, 2020(7): 84-87.

[2] 赵宁, 张亚琴, 梁志刚. 建筑高处作业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讨[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1, 21(4): 163-166.

[3] 张滨, 杜松富, 王海艳. 高空施工安全措施的研究与应用[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 10(2): 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