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布置低年级学生数学作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3
/ 2

如何优化布置低年级学生数学作业

廖建平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良田学校

摘要: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对中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在保证学生灵活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的提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更要体现出灵活性与创新性,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巩固学生的基础,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作业中设计的现状,并提出小学数学创新性作业设计策略,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与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设计策略

引言在“双减”背景下,设计有效且丰富多样的小学数学作业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师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以此帮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综合发展。以下,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相关策略。

一、小数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一)模仿性作业较多,探索性作业较少

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与学科思维。尤其对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言,教师更应当通过高效的教学与科学的作业重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在遇到数学难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探究。但就当前阶段小学数学教师所设计的数学作业的情况来说,部分教师设计作业的目的仅仅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严重缺乏一些富有个性和探索性的数学作业,模仿性作业较多,最终导致学生在自我发展的黄金时期难以得到有效的成长与进步,数学思维也没能得到很好的训练,阻碍了他们日后的生活与学习。

(二)书面性作业较多,实践性作业较少

布置实践性的数学作业,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然而,对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存在“数学作业等于练习册”的观念,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实际情况灵活布置作业,只是简单地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完成大量的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较少,学生难以在动手过程中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而这种缺乏针对性与灵活性的数学书面作业,不符合当前“双减”背景下的政策要求,还加重了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负担。

二、低年级学生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一)设计游戏型作业,激发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明确指出,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真正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动机。因此,在为小学生设计作业时,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具动力,真正激发他们潜在的求知欲。针对这一问题,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更加注重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以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充分激发学生的完成积极性。小学生年龄较小,天真活泼,喜欢做游戏,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游戏型作业内容,激发学生的完成热情。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回到家后,利用扑克牌与自己的父母开展“加减法小游戏”。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扑克牌中10以内的数字牌进行加减法速算,父母各拿出一张牌时(一个数字),同时提出是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孩子则需拿出与答案相关的牌,并且大声说出计算过程。如妈妈拿到了8这张牌,爸爸如果拿到了5,并提出用减法计算,孩子就要立刻找到3这张牌,并说明8-5=3;如果妈妈拿到6,而爸爸拿到了1这张牌,并提出用加法计算,孩子就要立刻找到7这张牌,并说明6+1=7。在完成游戏型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将在课堂中所学习的新知识消化理解,又能在亲子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又如,在学习“认识物体”时,教师同样可以设计游戏类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双眼蒙住,然后再由父母提供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其进行触摸,从而根据物品的特点辨别物体的形状。总而言之,游戏型数学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掌握数学知识的要点与技能,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设计层次性作业,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理科学科,由于概念性知识过多,导致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特别是各方面能力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他们此时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常常会对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原理或是概念知识难以理解。且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若不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布置合适的作业,则不利于学生在当前基础上提升自己。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必须明确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学习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具有差异性,若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坚持“一视同仁”的设计原则,可能会导致作业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符,不但会降低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会挫伤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创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当根据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水平进行分层设计,切实把握好作业设计的难易程度,尽可能地让每一名学生学都能够通过完成既定的数学任务有所提高与成长,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设计挑战型作业,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竞争舞台

想要更好地创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做好知识的巩固,更关键的一点,是要灵活地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再将目光与思维禁锢在课本教材中,而是能够对所学内容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这类作业时,应当密切贴合数学教学内容,从教材出发,对学生做好知识延伸。教师也要把握好挑战型作业设计的起点,让学生能够在做题初期形成良好的学习自信。同

(四)设计合作型作业

合作型作业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思维碰撞,互相吸收彼此新的思维和方法,开启新的学习知识的角度;另一方面,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互动学习产生的和谐、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也可以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拓展学习,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够在获得知识积累以及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合格的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际,分析传统作业设计中的问题,总结出数学作业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引领,优化、完善数学作业。具体来说,教师有必要在作业设计中融入游戏元素,设计更具趣味性的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更具层次性的作业;适当缩减作业的数量,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长时间坚持上述做法,相信学生的学习压力会得到缓解,学习质量、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权华“.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应有的作业观[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1(31):64-66.

[2]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08):29-34.

[3]杨晓玲.小学数学创新型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1(18):12-13.